內容簡介
該書共四章,大致內容如下:第一章主要通過對道德內化的學理解讀,明晰其要素、特徵、類型及其影響因素,理解和把握道德內化的科學含義,揭示道德內化的本質。在此基礎上,理解道德內化是高校德育研究的邏輯起點,分析德育內化是高校德育完成和提高實效性的必要與必然。第二章對道德內化進行不同維度的審視與理論借鑑,從心理學、教育學及倫理學角度闡述道德內化的理論基礎。第三章主要是聯繫中國社會發展現狀,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客觀規律,對高校德育缺失在大學生實踐中的表現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通過反思傳統德育在道德內化方面存在問題的具體表現,從社會原因、學校原因、家庭原因及學生自身原因等方面進行深刻的剖析。第四章在前面理論分析和實踐思考的基礎上,提出基於道德內化視角的高校德育構建的路徑選擇。
作品目錄
第一章 道德內化:高校德育的邏輯起點 | 第一節 道德內化的學理解讀 第二節 高校德育始於道德內化 第三節 高校德育內化的價值探尋 |
---|
第二章 不同視角道德內化的理論借鑑 | 第一節 心理學視角的道德內化 第二節 教育學視角的道德內化 第三節 倫理學視角的道德內化 |
---|
第三章 高校德育內化的現實考量 | 第一節 高校德育內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二節 高校德育內化存在問題的原因 |
---|
第四章 高校德育內化的路徑選擇 | 第一節 內化視角下高校德育的理性思考 第二節 高校德育內化路徑建構的基本構想 |
---|
創作背景
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生成的規律,將社會道德規範內化為受教育者的品德並引導其外化為道德實踐,以實現受教育者道德人格建構和道德品質提升的教育活動。道德內化在高校德育中處於特殊的地位,對高校德育實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探討道德內化理論,拓展高校德育研究的新視野、新方法,對高校德育理論與實踐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基於此,《內化視域下高校德育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鑑賞
該書的創新之處主要表現在:研究內容的創新。一是在借鑑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釐清道德內化的科學內涵,並從心理學、教育學及倫理學等視角對道德內化進行多維度的觀照,深刻揭示道德內化的本質所在,即道德內化是個體道德生成的重要階段,是完善個體道德品質的基礎。道德內化是指個體在社會實踐中,通過環境的影響和教育的引導,將社會道德轉化為自身內在的行為準則和價值尺度,從而不斷完善自我道德品質的過程。二是通過詳細分析學生道德內化實踐中“知而無情、知而無信、錯知而信”等的具體行為表現,揭示出高校德育內化的缺失所在,為德育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審視角度和途徑。三是在對當代德育困境深入思考的實踐基礎上,基於道德內化理論提出了高校德育構建的路徑思考。從新的視角對德育理論進行研究,提出發揮學生主體性,立足德育服務實現道德內化;堅持德育以內化為基點,促進學生德性養成;堅持德育方法立足實踐,提高學生內化實效性;堅持德育評價以內化為目標,完善學生德性發展等高校德育建構的具體策略,為高校德育實踐創新了路徑。
理論觀點的創新。一是該書在研究道德內化基本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分析道德內化是德育的起始和關鍵環節,提出了“道德內化是個體道德生成的重要階段,是完善個體道德品質的基礎所在”的觀點,為解決高校德育現實困境找到了切入點。二是在對道德內化構成要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道德內化過程是一種主體間互動過程的觀點,並對道德內化過程的主體間性特點進行了細緻的分析。三是根據完成道德內化的關鍵在於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提出了德育服務學生過程中實現道德內化的措施。四是依據道德內化在德育過程中具有起點性和承接性的根本屬性,提出把道德內化作為德育過程的重要基點,促進學生德性養成的主張,對提高高校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馬軍紅,女,1973年出生,河北清河人,法學博士,邢台學院副教授,邢台市中青年理論專家,河北省當代中國民生與社會建設研究基地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