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茅山尋桓清遠乃題壁

齊梁之際,丹陽人陶弘景隱居於茅山,自號“華陽隱居”。桓清遠是他的門人。此詩是梁武帝蕭衍第六子蕭綸尋訪桓清遠之後,題在他居壁上的,表達了禮遇隱士的主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入茅山尋桓清遠乃題壁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出處:茅山志
  •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蕭綸
作品全文,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荊門丘壑多①,瓮牖風雲入②。
自非棲遁情③,誰堪霜露濕④。

注釋

①“荊門”句:打開柴門,看見四周全是山壑峰巒。荊門:柴門。
②“瓮牖”句:用破牖做成的窗戶,飛進風雲霧雨。
③自非:假如不是。棲遁隱居。
④堪:忍受。霜露濕:指居室內風冷雲濕。

作品賞析

詩的開頭寫桓清遠隱居的形勢,也是寫蕭綸入山所見情景。荊門,猶言柴門。瓮牖,狀桓居窗戶以破瓮為之。荊門、瓮牖均指桓清遠的隱居,言其簡陋破舊,證明隱士生活清苦,爽失華樂。“丘壑多”從隱居外部環境落筆,合乎入山者觀察的次序,是靜態式描寫。一個“多”字,概括了茅山周圍百里的形勢,寫出隱士的身居丘壑,遠離塵世。“風雲入”從隱居內部情景著眼,展示入山者步入隱居後的目擊氣象。雖然實寫室內風冷雲濕,實際上又暗示隱者與風云為伴。一個“入”字,化靜為動,寫景真切,很有些闃寂幽清的詩意。
蕭綸在他的《隱居貞白先生陶君碑》里也寫過茅山隱居。碑文云:“交柯結宇劃徑為門懸崖對溜,悲吟灌木,水禽無撓。”這段文字,正可視作“荊門丘壑多,瓮牖風雲入”十字的註腳,加深入山者對桓清遠隱居的印象。如果將詩文對讀,還能體會到“荊門”二句用筆簡括、章法有致的特徵,從中獲得寫作上的啟迪。
就章法而言,“荊門”二句又是全詩的鋪墊。詩的後兩句,在描寫隱居環境的基礎上,以議論作結,抒發詩人的主觀情愫以及內心感慨,婉轉表達蕭綸對山中隱士棲遁之情的禮讚。
“自非棲遁情,誰堪霜露濕”二句,意思是說:倘若沒有隱居世外的清志,誰又能忍受霜露沾濕的隱居苦況呢?自,苟也,假設之詞。棲遁,即是隱居。棲遁情,猶言隱居之志。霜露濕,既寫環境的霜寒露重,又回到荊門簡陋破舊、居室風冷雲濕的描寫。“濕”字從作者主觀體驗上用心,把蕭綸對桓清遠的關切與傾慕都包括了進去。這兩句針對桓清遠而發,用以評價和肯定隱士高志。但因其用了設問句形式,避免了直露式的結論;又是在寫景基礎上申發,因此語氣顯得委婉,情味也就愈加深長。

作者簡介

蕭綸(約507—551),據《南史》記載,是梁武帝蕭衍第六子,生母丁充華。蕭綸字世調,小字六真。封邵陵王。謚攜,西梁謚忠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