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峽(宋代蘇軾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入峽》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寫於宋仁宗嘉祐四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入峽
  • 作者蘇軾
  • 時間宋仁宗嘉祐四年
  • 背景:守母喪畢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入峽
自昔懷幽賞,今茲得縱探。長江連楚蜀,萬派瀉東南。
合水來如電,黔波綠似藍。余流細不數,遠勢競相參。
入峽初無路,連山忽似龕。縈紆收浩渺,蹙縮作淵潭。
風過如呼吸,雲生是吐含。墜崖鳴窣窣,垂蔓綠毿毿。
冷翠多崖竹,孤生有石楠。飛泉飄亂雪,怪石走驚驂。
絕澗知深淺,樵童忽兩三。人煙偶逢郭,沙岸可乘籃。
野戍荒州縣,邦君古子男。放衙鳴晚鼓,留客薦霜柑。
聞道黃精草,叢生綠玉簪。盡應充食飲,不見有彭聃。
氣候冬猶暖,星河夜半涵。遺民悲昶衍,舊俗接魚蠶。
板屋漫無瓦,岩居窮似庵。伐薪常冒險,得米不盈甔。
嘆息生何陋,劬勞不自慚。葉舟輕遠溯,大浪固常諳。
矍鑠空相視,嘔啞莫與談。蠻荒安可住,幽邃信難妉。
獨愛孤棲鶻,高超百尺嵐。橫飛應自得,遠飈似無貪。
振翮游霄漢,無心顧雀鵪。塵勞世方病,侷促我何堪!
盡解林泉好,多為富貴酣。試看飛鳥樂,高遁此心甘。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蘇軾守母喪畢,九月,與弟蘇轍侍父蘇洵自蜀回京,冬日舟經三峽,在進入瞿塘峽處的聖母泉時向神祈求賜福之後,因江水險惡,通常都是一條船行至半里之後,另一條船才開出,若逢官船通過時,則兵丁手持紅旗,按距離分立江邊,前面的船渡過險地後便揮旗發出信號,蘇軾有感於此作《入峽》,耳目所及,皆發之於詠嘆。

作品鑑賞

名家點評
清代詩注家王文誥:“通幅整暇,自能人妙。”
清代文學家紀昀批曰:“刻意鍛鍊,語皆警峭,氣局亦寬然有餘。”
趙克宜:“敘形勢起。次入本題,歷敘所見。”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