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退縮行為

一般來講,大多數孩子與其他小朋友能融洽相處,一起玩耍,但是有些孩子,孤僻、膽小、退縮,不願與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更不願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寧願一個人呆在家裡玩,這種現象稱之為“兒童退縮行為”多見於5-7歲的兒童。

概述,發病原因,如何防治,

概述

一個正常兒童,突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環境,或遇到了驚嚇、恐怖的情景,出現少動、發獃、退縮等行為表現,這是正常的,是兒童正常的適應性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兒童會對所處的環境逐漸適應,並在做遊戲等活動中,主動發展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但是有退縮行為的兒童卻很難適應新環境。童年時代的退縮行為如果不注意防治,不僅有可能延續至成年,而且,有可能持久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社交能力、職業選擇及教育子女方式等。

發病原因

1.先天適應能力差。這類兒童從小適應能力差,對新環境感到特別拘謹,不願意接觸人,若勉強去適應,適應過程很難而緩慢,平時也不愛活動,對新鮮的事情不感興趣,缺乏熱情和好奇心,從不與陌生人交往。
2.後天撫養教育不當。有的家長整天把孩子關在家中讓他獨自玩耍,不讓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過分地照顧與遷就,就使孩子難以適應新的環境,以致其採取逃避的方式,如拒絕上幼稚園或

如何防治

1.家長應培養兒童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想念孩子的力量和能力,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讓孩子甩開處處依賴別人的“心理拐仗”,獨立行走。
2.家長應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多方創造條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遊戲,並多陪兒童一起參加社交活動,讓兒童適應公共場所的活動。對已經出現退縮行為的兒童,父母和教師應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適應外界環境,在小夥伴之間建立和和睦的人際關係。
3.家長對孩子不要溺愛,以免養成過分的依賴性,也不可粗暴,以免使孩子恐懼不安,害怕與人接觸。要鼓勵孩子從小熱愛集體,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動,培養開朗的性格。家長和教師的親切和信心,有利於孩子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塑造其開朗的性格。
4. 家長應對兒童在社交中出現的合群現象,給予獎勵,逐漸增加他們的社會活動,克服退縮行為,經過多次社交實踐和家長的正確心理誘導,絕大多數有退縮行為的兒童,都可成為性格開朗的人。
5.對於經過上述治療而治療效果不理想的孩子,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憂鬱劑,如氯丙咪嗪、麥普替林等,也可服用精神振奮劑,如利他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