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護理

兒童的護理

兒童的護理,兒童時期有關防病治病、促進健康的衛生技術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的護理
  • 所屬學科:醫學
  • 對象:兒童
包括治療操作、一般護理、預防保健、餵養、心理衛生及教養等內容。兒童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家庭或托幼機構,所以護理工作不單是兒科護士的責任,小兒的親屬、幼稚園保育人員和學校的教師,都要掌握兒童護理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如何判斷兒童生長、發育是否正常,如何觀察病情的輕重,分清什麼情況下可以在家治療,出現那些症狀時應去醫院治療等。兒童處於不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與成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差異表現在解剖生理、免疫、病理、心理等方面,各年齡組間也有很大差別,因此兒童護理要考慮到這些特點。解剖生理方面 兒童骨骼柔軟,富有彈性,不正確的體位或長期壓迫易使骨骼變形。關節附近的韌帶較鬆弛,有些關節的臼窩較淺,應避免牽拉或負重以免損傷,如4歲以下兒童橈骨頭髮育不全,環狀韌帶鬆弛,兒童上肢伸直,由成人牽拉步行時,若牽拉力量過大可引起橈骨頭半脫位。兒童皮膚嬌嫩,特別是嬰兒,表皮角化層薄,容易脫落,因此皮膚易受損傷與感染。嬰幼兒易患腹瀉,臀部護理稍不慎,就會發生臀紅。蚊蟲叮咬後用手抓癢可致皮膚破損,破損的皮膚易感染。所以新生兒要每天洗澡。皮膚被蚊蟲叮咬,可塗75%酒精,以止癢消炎。遇有皮膚感染應積極治療。兒童處於不斷的生長發育階段,營養需要相對比成人多,應按年齡及具體情況供給適當的飲食。供給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孩子就“虛胖”,到學齡期有可能成為肥胖兒。食品種類及形式宜多樣化,按時進食,進食環境宜安靜舒適,1歲起應學習自食,飲食前要洗手,最好幾個兒童同桌進食,進食時不要遊戲笑鬧,不應於進食時斥責兒童。不要讓兒童養成挑食的習慣,兒童挑食拒食,不要誘迫或斥責,可移去食物,下次再給,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兒童睡眠時間比成人長,年齡越大睡眠時間減少。幼兒好動,好奇心強,但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成人的監護,不能任其獨自在室內、外玩耍。學齡期兒童無論在家庭或學校,都喜歡獨立活動,此時期好勝心強,常不顧及安全,因此要將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免疫方面 兒童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健全,對有些致病力較弱的細菌也有易感性。母體的抗體能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兒童生後最初幾個月內較少患麻疹之類傳染病。但幾個月後這些母體抗體逐漸消失,對這些傳染病的易感性增加。因此要接受有計畫的免疫接種。病理方面 小兒疾病的種類、表現、診斷、治療及預後與年齡關係密切。嬰兒期最常見的貧血為營養性貧血,多因餵養不當所致。最常見的疾病為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肺炎;因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又常見高熱驚厥。隨年齡增大,與人群接觸機會增多,痢疾、肝炎、腮腺炎等消化道、呼吸道傳染病也日漸增多。嬰幼兒時期有很多症狀不典型,又不能用言語表達主訴、但病情變化急劇,因此,更需要仔細觀察病情。小兒病情變化多端,治療護理得當會很快轉危為安,功能恢復迅速。如中毒性痢疾患兒經搶救在24小時後即可神志清醒,又如小兒骨折的癒合比成人快。有些乙型腦炎患兒,雖然有較嚴重的驚厥、昏迷,但病情恢復半年後往往能恢復智力、體力功能。另一方面,病兒也可以猝然死亡,如嬰兒猝死綜合徵及暴髮型流行性腦膜炎等。心理方面 護理過程中要注意兒童的心理活動。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自己典型的心理特徵。對兒童,尤其是醫務人員對患兒,態度要和藹耐心。用打罵、處罰等手段教育小兒,久之會造成小兒逆反心理,進一步也會造成小兒的各種心理障礙。嬰兒期感覺發育速度很快,而知覺發育較慢,當開始出現明顯的注意力和初步的記憶能力時,而思維尚處於萌芽狀態。嬰兒的感知覺是通過擺弄玩具或使用物體發展的,因此要努力增加嬰幼兒知覺的各種內容(如給有聲音、色彩鮮艷的玩具),以促進智力發展。6~8個月以後的兒童會對外人產生疑懼,因此接觸兒童時態度和藹十分重要。幼兒期,特別是2歲以後,開始獨立行走,雙手開始能學會使用工具,開始學會以語言作為思想交流的工具。1歲以後兒童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太順從成人,此時成人切忌使用請求的口吻,以免養成兒童抗拒的習慣。2~3歲後兒童即表現好奇心,亦表現自尊,怕羞,喜歡獨自活動或找成人作伴。此時,成人應幫助兒童認識周圍世界。學齡前期,由於手的動作的發展,擴大了小兒的活動範圍。他們對周圍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好奇、好動又好問,喜歡模仿成人的舉動,且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要求獨自活動,但他們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有限,因此,常與願望產生矛盾。遊戲是解決這一矛盾的最好形式,所以遊戲是培養小兒智力、體力活動的最基本方式。學齡前兒童怕羞心理明顯,作檢查時應加注意。學齡兒童入學後,以學習增加知識為主要活動內容。若因病不能上學,無論在家治療還是住院,也要適當企業文化學習和遊戲活動。青春期的少年表現有強烈的自立要求和好勝心,同時也表現對異性的特殊興趣。但常表現得很幼稚,行動上有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成人應特別關心和注意引導他們。要尊重他們的意見,但要予以正確的指導、監督,既要鼓勵他們的獨創性和自覺性,又要恰當地克服他們的盲目性、衝動性和依賴性。小兒心理發育在乳兒期,幼兒期就要打好基礎,學齡前期就要注意心理教育,到國小年齡期是一個大轉折,進入學校後,能否與老師、家長溝通思想,這對成年後健康的心理狀態起著奠基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