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經濟

免費經濟

《免費經濟》是201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琦琳。

基本介紹

  • 書名:免費經濟
  • 作者:劉琦琳
  • ISBN:9787100070836
  • 定價:24.00 元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1-1-1
  • 開本: 16開
免費經濟,吉列開創免費模式,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免費經濟

免費經濟簡而言之就是透過提供免費的產品或服務,來達到獲利的目的。而其手法都是透過免費的吸引力為起點,建立起其他的獲利管道,而廣告是最為熟知的一種。
長尾理論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認為:所謂“免費經濟”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傳統的免費產品,如金吉列剃鬚刀模式,是最自然的延伸產品。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交叉補貼,由此延伸出來的是傳統新聞媒體模式。這種產品之所以免費是因為它的成本由廣告主來補貼,所以,也可以稱之為第三方市場——出版商、廣告商和消費者,他們得到免費的一切。
第二種免費產品是指以前收費,後來隨著成本越來越低,最終成本消失。根據摩爾定律,過程需要的成本每年都在減少,當成本逐漸接近於零時,你可以最終將之視為免費。hotmail最開始嘗試一小部分服務免費,用戶為剩下的一部分服務付費。從2000年到2002年,用戶得到的免費服務越來越多。因此,Gmail表示,他們即將推出一個容量為1000兆的免費服務,從此,該市場發生了革命性發展。雅虎表示:“我們提供給用戶的是無限存儲服務,通過這些加強雅虎和用戶的聯繫。同時,通過別的方式賺錢,可以是雅虎新聞頻道的橫幅廣告;也可以是通過掌握用戶行為信息,而吸引廣告投放。”
第三種免費模式就是禮品經濟。維基百科、部落格空間、craigsli等屬於這種。在這種模式下,的確有真的經濟存在,而且出於沒有財務考慮的動機,諸如聲譽、注意力和表達欲等等。所有的社交目的,事實上被證明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力,而這種目的讓人們免費獲得一切。而在此之前,沒有哪個平台可以做到這些。

吉列開創免費模式

1903年,滿腦子烏托邦式幻想的軟木瓶塞推銷員金·吉列(King Gillette)已年近50,卻渴望成為一個發明家。他花四年時間發明的可更換刀片式剃鬚刀,在最初銷售的一整年裡,只賣出了51副刀架和168枚刀片。
但隨後,吉列所做的事情卻創造了一種全新的行銷模式。他不惜血本地將數百萬剃鬚刀低價賣給軍隊,以期士兵們在戰時養成的剃鬚習慣能夠延續到戰後。他將刀架賣給銀行,後者將其作為禮物派送給新儲戶。他的剃鬚刀無所不在,幾乎和所有商品都捆綁在了一起——從綠箭口香糖到咖啡、紅茶包,不一而足。這樣,僅僅過了一年,他就已經售出了9萬副刀架和1240萬枚刀片。
吉列開創的行銷模式給後世的商業留下了一個重要的遺產:提供免費(或者至少是廉價得近乎免費)的平台產品,然後通過耗材或者補給或者服務來獲得真正肥厚的利潤和收入。如今,這個被經濟學家稱為“交叉補貼”的定價策略幾乎在所有產業都已司空見慣:比如,電信公司會免費送你一部手機,當然條件是之後兩年你每個月都要花很多錢打電話;咖啡供應商會免費送一台咖啡機放在你辦公室里,不用說,他的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咖啡包給你;惠普的印表機便宜的才300元人民幣,但列印墨盒正是這家年營收逾千億美元的IT公司的重要利潤。因此,你也知道了,為什麼Play Station 3遊戲機剛出來時600美元的售價是個大笑話——遊戲機廠商的利潤主要來自於從第三方遊戲軟體中的分成,索尼卻執著地要把主機賣個大價錢。

編輯推薦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兩種免費形式最為常見:企業把免費作為一般促銷手段,或者把它作為殘酷競爭中破釜沉舟的應急預案以吸引消費者購買。不過,它們跟本書討論的免費都有本質不同。在本書中,免費不再帶有假象性質或只是短暫出現的權宜之計,而是網路經濟中一種可行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商業模式。
擁有數以億計用戶和幾千萬人同時線上的強大娛樂和溝通平台的騰訊已經意識到,它培育的不是搖錢樹,而是能種出搖錢樹的土壤;不是聚寶盆里的金子,而是聚寶盆本身。
免費如何體現網際網路的精神核心?兩種力量的共生使得免費成為網際網路精神的體現形式:一是人類潛在的互助精神,二是以自由軟體為代表的科學倫理精神。溫和如維基百科,凌厲如黑客和Linux。在他們眼裡,“免費”不是免費午餐,而是自由精神的象徵。
網路文學是免費模式嘗試的一種形式:網路作家往往被網友“追”著寫作,而很多網路小說的故事情節,還受網友評論的影響。與傳統寫作和圖書出版相比,網路文學和數字出版展示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寫作方式和閱讀方式。在這裡,寫作由個人的“作坊”模式演變成了群體的“流水線”模式,而閱讀也由欣賞、品鑑,變成了一種純粹的精神快感的實現。

內容簡介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的行業觀察,本書選擇了一個更普遍的視角:網際網路持續至今的免費特點:選擇了一個更近的描寫對象:處在免費前沿陣地的中國網民。本書解釋了免費模式的可持續性問題,闡述了“基礎平台+增值服務”的商業模式,並推而廣之,將免費從商業模式擴展到了普通網民的精神世界和現實生活。此外,作者還以獨特的視角解釋了人們對免費的質疑,並提出了針對企業和個人的免費時代建議。本書是對當下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的觀察和反思,也是我們未來網路化生存的指導手冊。

作者簡介

劉琦琳,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曾供職於《網際網路周刊》,先後擔任記者、編輯及“封面故事”欄目編輯。關注IT、網際網路公司戰略及發展、傳統行業信息化套用,以及網際網路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目錄

前言 中國式免費
第一部分 如何理解免費
第一章 如何理解免費:從行銷手段到商業模式
第二章 Google和騰訊是如何賺錢的
Google的“羊毛”和“狗”
比爾·格羅斯的遺憾
“兇猛”的企鵝
會員“養”大的騰訊
“聚寶盆”是怎樣煉成的
第三章 免費的內在結構:基礎平台+增值服務
騰訊經濟學
免費網遊的收費之道
阿里巴巴的“網商生態”
第二部分 免費的理論解釋
第四章 免費的結構;雙邊市場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