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調節因子

免疫調節因子是一種事實存在的物質,主要用來在細胞內傳遞信號,以控制細胞內的遺傳與代謝。細胞因子(cytokine,CK)是一類能在細胞間傳遞信息、具有免疫調節和效應功能的蛋白質或小分子多肽。 哺乳動物的免疫系統具有很強的識別功能:一方面能識別環境中存在的任何分子並與之發生反應,而另一方面卻對自身的成分不發生攻擊。這對自身免疫耐受機制的研究一直受到免疫學家的極大關注。對該機制的揭示,將有助於許多醫學問題的解決,包括自身免疫、超敏反應、移植排斥及腫瘤治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免疫調節因子
基因發現鑑定,白介素,研究進展,

基因發現鑑定

APECED(autoimmune polyendocrinopathy-candidiasis-ectodermal dystrophy,APECED)又稱自身免疫性多腺體綜合徵I(autoimmune polyglandular syndronme type I,APS I)是單一基因突變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綜合症。其臨床特徵是多腺體受累的自身免疫疾病,表現為Adison’病、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和皮膚黏膜的機會感染。
研究表明,APECED是一宗常染色體性遺傳病。通過對芬蘭人及其他地區的患病家庭和人群基因連鎖分析表明,疾病的產生於21號染色體(21q22.3)同一區域唄基因的突變相關。由於這一基因的異常與發生多腺體的自身免疫疾病有關,推測這一基因在正常生理狀態下推持著自身免疫耐受而控制著自身免疫疾病。因此,將這一基因成為自身免疫調節因子(autoimmune regulator,AIRE)基因。

白介素

白介素12(IL-12),又名細胞毒淋巴細胞成熟因子(cytotoxic lymphocyte maturation factor, CLMF),或稱細胞刺激因子(natural killer cell stimulation factor, NKSF),是白介素家族中的較新成員[1].它是一種異源二聚體的細胞因子,主要由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B淋巴細胞以及其他一些抗原提呈細胞(APC)產生,它能促進分化的CD4+T輔助細胞1(Th1)的增殖,誘導NK細胞和T細胞產生細胞因子,主要是γ干擾素,提高NK細胞的細胞毒性,促進細胞毒性T細胞的形成等等,IL-12在機體早期的非特異性免疫和隨後的抗原特異性的適應性免疫過程均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上述研究表明,IL-12是一個多功能的免疫調節因子

研究進展

日本一個研究小組最新研究發現,一種作為免疫調節物質的白細胞介素髮揮了花粉症主要“導火索”的作用。
花粉症可導致眼睛和鼻子等出現過敏症狀。研究人員已知在花粉症患者的血清中,白細胞介素-33的濃度很高。它是由鼻黏膜釋放出來的,在白細胞介素-33的刺激下,組織胺大量增加,而組織胺是引起噴嚏、鼻涕和鼻塞的物質。
在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培養了體內不能產生白細胞介素-33的實驗鼠,和普通實驗鼠相比,它們感染花粉症後打噴嚏的次數減少了三分之二,症狀也沒有惡化。不過由於並非完全沒有花粉症症狀,研究小組認為小鼠體內應該還有其他物質與花粉症有關。
兵庫醫科大學教授善本知廣說,雖然單靠遏制白細胞介素-33尚不能完全控制花粉症,但這是與發病相關的最主要原因,這項研究也許有助於開發有效的治療藥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