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複合物病

免疫複合物在體記憶體在有兩種方式,一是血液中的的循環免疫複合物(CIC),二是組織中固定的免疫複合物。免疫複合物的檢測技術可分為抗原特異性方法和非抗原特異性方法。在大多數情況下,免疫複合物中的抗原性質不太清楚或非常複雜,所以抗原特異性方法並不常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免疫複合物病
  • 外文名:immune complex
  • 別名:循環免疫複合物,CIC
  • 存在方式:一是存在於血液中
簡介,檢測,

簡介

別名
循環免疫複合物,CIC
免疫複合物病
循環免疫複合物是體內抗原和抗體反應形成的,多數情況下對機體有利,只有少數情況下免疫複合物沉澱下來,引起組織損傷,造成疾病.
形成免疫複合物的抗原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按此類不同,可將CIC疾病分類如下:
(1)與內源性抗原有關者: ①IgG抗原:類風濕性關節炎、混合性冷球蛋白病、高丙種球蛋白血症性紫癜。 ②核抗原:系統性紅斑狼瘡。 ③特發的細胞抗原: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
(2)與外源性抗原有關者: ①醫源性抗原:血清病、藥物變態反應。 ②環境中抗原:吸入性抗原(外源性變態反應性肺泡炎)、攝入性抗原(皰疹樣皮炎)。 ③傳染性生物性抗原: A.病毒性抗原:肝炎、登革出血熱。 B.細菌性抗原: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麻風。 C.原蟲性抗原:瘧疾、錐蟲病。 D.蠕蟲性抗原:血吸蟲病、盤尾絲蟲病。
(3)抗原性質不明者:慢性免疫複合物性腎小球腎炎,伴有或不伴有嗜酸性白細胞增多症性脈管炎。
全身免疫複合物病
1.血清病:通常在初次接受大劑量抗毒素(馬血清)1~2周后,出現發熱、皮疹、關節腫痛,全身淋巴結腫大、蕁麻疹等症狀。主要是體內馬血清尚未清除就產生了相應抗體,兩者結合形成中等大小的可溶性循環免疫複合物所致。該病為自限性疾病,停用抗毒素後可自然恢復。
2.鏈球菌感染後腎小球腎炎:一般發生於A族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2~3周,由體內產生的相應抗體與鏈球菌可溶性抗原如M蛋白結合後沉積在腎小球基底膜所致。其他病原體如B肝病毒、瘧原蟲等感染也可引起免疫複合物型腎炎。
3.慢性免疫複合物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系統性紅斑狼瘡是由於患者體內持續存在變性DNA及抗DNA抗體形成的免疫複合物,沉積在腎小球、肝臟、關節、皮膚等部位血管壁,激活補體和中性粒細胞引起的多臟器損傷。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自身變性的IgG分子作為自身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變性IgG的自身抗體(IgM類為主,臨床上稱類風濕因子),兩者結合形成免疫複合物,反覆沉積在小關節滑膜,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4.過敏性休克樣反應:見於臨床上用大劑量青黴素治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時出現的與過敏性休克相同的臨床表現。但兩者發生機制不同。過敏性休克樣反應無IgE參與,是由於梅毒螺旋體和鉤端螺旋體被大量殺死後,其可溶性抗原與抗體形成大量的循環免疫複合物激活補體,產生大量過敏毒素,激發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脫顆粒,釋放血管活性胺類物質,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血壓下降,導致過敏性休克。
確診免疫複合物病的指征
免疫複合物的形成是正常免疫功能之一,循環免疫複合物的出現不一定意味著致病,只有符合免疫複合物病的確診指征,才可考慮患此類疾病。這些確診指征為:
( l )血流中出現的免疫複合物必須能確認其中的抗原和抗體。
( 2 )組織中應有抗原和抗體沉積。
( 3 )免疫複合物水平與疾病須有某種程度的相關性。

檢測

根據免疫複合物的物理學、免疫學和生物學特性,已經設計出很多檢測CIC的方法(表24-4),本章只述及常用的代表性方法。
表24-4 循環免疫複合物的常用檢測方法
類別
原理
方法
敏感性
備註
物理法
分子大小
1.超速離心

適於研究
2.分子超濾

適於研究

3.凝膠過濾
30μg
適於研究

溶解度
1.PEG沉澱
20μg
粗定量,易推廣

2.冷沉澱

定性,臨床套用


補體法
固定補體,結合C1q
抗補體試驗
0.1μg
常用,特異性差
1.C1q凝膠沉澱試驗
100μg
定性,不易普及

2.C1q偏離試驗
4μg
不易普及

3.液相法
10μg
不易普及

4.固相法
1μg
不易普及

膠固素
膠固素結合試驗
3μg
敏感,穩定

抗Ig法
結合RF
1.RF凝膠沉澱試驗
100G
定性,不敏感
2.mRF固相抑制試驗
1~20μg
不易普及

3.PRF凝集抑制試驗
1~10μg
不易普及

結合Ig
抗抗體法
2~3μg
不易普及

細胞法
Fc受體
1.血小板凝集試驗
1~4μg
需新鮮製備
2.ADCC抑制試驗
5~10μg
細胞活性質控難

3.Mφ吞噬抑制試驗
0.03μg
細胞活性質控難

補體受體
1.Raji細胞法
6μg
需維持細胞株

2.花環抑制試驗
10μg
影響因素多


組織固定免疫複合物的檢測
確定免疫複合物病的直接證據不是檢出CIC,而是在病變部位查到固定的IC沉積。在一些自身免疫病和免疫複合物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部分腎小球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結節性多動脈炎和尋常型天皰瘡等,組織沉積免疫複合物的檢出對疾病的診斷和發病機制的研究都比CIC的檢出更有意義。
檢測組織沉澱免疫複合物常用免疫組織化學技術,首先從適當的病理部位採取組織標本做冰凍切片,用螢光標記物的抗人IgG或抗人C3染色,在螢光顯微鏡下見到相應部位顯示螢光為陽性反應(詳見第十七章);也可用酶標抗人IgG或抗人C3與標本切片反應,再用酶的底物溶液顯色,用普通生物顯微鏡即可觀察到相應部位被染色.
免疫複合物檢測的意義及套用
判定免疫複合物為發病機制的證據有三:①病變局部有IC沉積;②CIC水平顯著升高;③明確IC中的抗原性質。第三條證據有時很難查到,但至少要具備前兩條,單獨CIC的測定不足為憑。人體在健康狀態下也存在少量的CIC(大約10~20μg/ml),其生理與病理的界限不易區分。另外,CIC檢測的方法太多,其原理各不相同,用一種方法測定為陽性,另一種方法檢測可能為陰性;但與免疫組化法一起檢測,其意義就大得多。
目前已經明確係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部分腎小球腎炎和血管炎等疾病為免疫複合物病,CIC檢測對這些疾病仍是一種輔助診斷指標,對判斷疾病活動和治療效果也有一定意義。在發現紫癜、關節痛、蛋白尿、血管炎和漿膜炎等情況時,可考慮免疫複合物病的可能性,進行CIC和組織沉積IC的檢測。另外,患有惡性腫瘤時CIC檢出率也增高,但不出現Ⅲ型變態反應的損傷症狀,稱之為臨床隱匿的IC病,然而這種狀態常與腫瘤的病情和預後相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