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約澤夫·克魯岑 (Paul Jozef Crutzen,1933年12月3日-),荷蘭大氣化學家,因“他們對大氣化學的研究工作,特別是臭氧的形成與分解”,與馬里奧·莫利納、弗蘭克·舍伍德·羅蘭共同獲得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保羅於1933年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1973年獲斯德哥爾摩大學氣象學博士學位,目前在位於德國美因茨的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大氣化學部工作。克魯岑是以研究臭氧層的破壞機理而聞名的,其研究興趣為研究“平流層和對流層臭氧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氣候中的作用”。他也是核冬天理論的創始人之一。
基本介紹
- 姓名:保羅·約澤夫·克魯岑
- 外文名:Paul Jozef Crutzen
- 國籍:荷蘭
- 出生地:荷蘭阿姆斯特丹
- 出生日期:1933年12月3日
- 職業:大氣學家
- 畢業院校:斯德哥爾摩大學
- 主要成就:獲得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
是核冬天理論的創始人之一 - 居住地:德國美因茨
獲獎,獲獎理由,
獲獎
1986: 美國地球物理協會理事
1989: 泰勒獎
1991: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
1995: 因為"保護臭氧層的突出貢獻"而獲得由聯合國環境署頒發的全球臭氧獎
1996: 國際臭氧委員會榮譽委員
1999: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獲獎理由
克魯岑、莫利納、羅蘭率先研究並解釋了大氣中臭氧形成、分解的過程及機制,指出:臭氧層對某些化合物極為敏感,空調器和冰櫃使用的氟利昂、噴氣式飛機和汽車尾氣中所含的氮氧化物, 都會導致臭氧層空洞擴大,他們於1995年獲獎。
臭氧層位於地球大氣的平流層中,能吸收大部分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 生物免受損害,而正是他們闡明了導致臭氧層損耗的化學機理,並找到了人類活動會導致臭氧層損耗的證據,在這些研究推動下,保護臭氧層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重大環境課題,1987年簽訂蒙特婁議定書,規定逐步在世界範圍內禁止氯氟烴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作用。
克魯岑,荷蘭人,由於證明了氮的氧化物會加速平流層中保護地球不受太陽紫外線輻射的臭氧的分解而獲獎,雖然他的研究成果一開始沒有被廣泛接受,但為以後的其他化學家的大氣研究開通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