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節背板除有淡色基側斑外,並有完整或中斷的淡色基帶。雄蚊抱肢基節末端有一長尖和一鈍短的突起,基部內緣有2粗刺和一彎釘狀突起。幼蟲肛鰓特長,至少超過尾鞍長3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克里特伊蚊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In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雙翅目Diptera
- 亞目:長角亞目Nematocera
- 科:蚊科Culicidae
形態特徵,雌蚊,雄蚊,幼蟲,地理分布,生態習性,分類討論,
形態特徵
雌蚊
小型蚊蟲。 頭:頭頂和兩側平覆黑色寬鱗,僅中央有淡色鱗斑;兩側有寬白鱗斑;後頭有少數黑豎叉鱗。觸角梗節內面有小黑鱗。喙深褐色,約與前股等長。觸鬚特短,深褐色,約為喙的1/8長。 胸:前胸前背片無鱗,後背片有少數細窄彎鱗。中胸盾片和小盾片覆蓋深褐細鱗和窄鱗。腹側板上位和後位以及後側片有淡色寬鱗簇;無翅前結節下鱗簇;無氣門後區和亞氣門鱗簇。 翅:翅鱗褐色。平衡棒結節具深褐鱗。
足:除股節腹面淡色外全部褐至深褐色。 腹:背板深褐色;節I具淡色鱗;節Ⅱ一Ⅶ除有基側淡色斑外,並有淡褐色基帶,基帶可在背部中央中斷。腹板大部淡色。
雄蚊
與雌蚊相似,腹節背板淡色基帶比較明顯。 尾器:抱肢基節粗短,末端有2個突起,其一長而末端尖刺,另一短而末端鈍;近基部內緣並有1—2粗刺和一彎釘狀突起。抱肢端節位於亞端部,末端彎曲。
幼蟲
頭:觸角乾有細刺;觸角毛1一A位近中央,分3枝。頭毛4一c細短,分5 6枝;5 C位於4一c的正後方,分3—5枝;6一C位於5一C的前外側,分3—5枝;7一c分9—12枝;各毛均有細側芒。 胸腹:胸毛8一P單枝,細枝,細長。櫛齒10個,排列成單行,各齒末端尖,兩側具繼。呼吸管的管基突發達;梳齒12—14個,末2梳齒的間距寬;呼吸管毛1一S位於末端1/3處,具3細枝。腹毛1一X單枝或2分枝;2一X分6—8枝;3一X單枝;4一X具2—3枝柵前毛。肛鰓特長,約為尾鞍的4倍長。
地理分布
雲南[勐臘(1旱,1牙)]。 國外:泰國(Reinert,1974=)。
生態習性
幼蟲孳生在溪溝旁竹林和林中積水。
分類討論
克里特伊蚊的成蚊和幼蟲與我國本亞屬的另一蚊種,主帥伊蚊(Ae.dux)都很近似。兩者雄蚊的區別在於克里特伊蚊腹節背板有淡色基帶,但是這基帶呈淡褐或淡灰色,而且有的不完整,必須仔細檢視才能看清,因而與有些腹節背板具淡色基側斑的主帥伊蚊容易混淆。雄蚊則因兩者尾器的形態很不同,容易區分。兩者的幼蟲的區別除頭毛位外,在於肛鰓的長短,即主帥伊蚊的與尾鞍約略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