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威利巴爾德·馮·格魯克生於1714年,職業德國作曲家,是當時集義大利、法國和德奧音樂風格特點於一身的絕無僅有的作曲家,卒於178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里斯托弗·威利巴爾德·馮·格魯克
- 英文名::ChristophWillibaldvonGluck
- 性別::男
- 國籍::德國
- 出生年月::1714年
- 去世年月::1787年
- 職業::藝術 作曲家
克里斯托弗·威利巴爾德·馮·格魯克克里斯托弗·威利巴爾德·馮·格魯克(ChristophWillibaldvonGluck,1714-1787),德國作曲家,年輕時從捷克作曲家、管風琴家車爾諾霍爾斯基鑽研音樂。1736年後去過維也納,寓居過義大利,到過倫敦;隨薩馬爾梯尼學過作曲,結識亨德爾,並從亨德爾的清唱劇風格中得到啟發。1750年重返維也納後任維也納宮廷樂長及歌劇指揮。著手歌劇改革與義大利詩人卡扎比基合作歌劇《奧菲歐與優麗狄茜》、《阿爾西斯特》等。
1773年去巴黎,以進一步完成其歌劇改革事業。他的核心主張是:歌劇必須有深刻的內容,音樂必須從屬於戲劇。格魯克的歌劇代表作尚有:《伊菲姬尼在奧利德》、《阿爾米德》等。
格魯克年輕時師從捷克作曲家、管風琴家車爾諾霍爾斯基鑽研音樂。1736年後去過維也納,寓居過義大利,到過倫敦;隨薩馬爾蒂尼學過作曲,結識亨德爾,並從亨德爾的清唱劇風格中得到啟發。1750年重返維也納後任維也納宮廷樂長及歌劇指揮。著手歌劇改革與義大利詩人卡扎比基合作歌劇《奧菲歐與優麗狄茜》、《阿爾西斯特》等。
18世紀中葉,雖然義大利歌劇在歐洲廣泛流行,但是它的表演形式日趨呆板,歌唱演員過分炫耀聲樂演唱技巧從而破壞了戲劇的連貫。這與啟蒙時代倡導的“質樸、自然”的藝術原則想違背,一些有見地的歌劇藝術家提出要對其進行改革,其中歌劇改革的重要人物就是格魯克,他的核心主張是:“質樸和真實是一切藝術作品的偉大原則,歌劇必須有深刻的內容,音樂必須從屬於戲劇”。格魯克的歌劇代表作尚有:《伊菲姬尼在奧利德》、《阿爾米德》,芭蕾舞劇《唐璜》等。
格魯克是當時集義大利、法國和德奧音樂風格特點於一身的絕無僅有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質樸、典雅、莊重而著稱。格魯克的歌劇改革,對法國、義大利、奧地利、瑞典、英國音樂戲劇的發展產生了顯著影響,是歌劇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1773年去巴黎,以進一步完成其歌劇改革事業。他的核心主張是:歌劇必須有深刻的內容,音樂必須從屬於戲劇。格魯克的歌劇代表作尚有:《伊菲姬尼在奧利德》、《阿爾米德》等。
格魯克年輕時師從捷克作曲家、管風琴家車爾諾霍爾斯基鑽研音樂。1736年後去過維也納,寓居過義大利,到過倫敦;隨薩馬爾蒂尼學過作曲,結識亨德爾,並從亨德爾的清唱劇風格中得到啟發。1750年重返維也納後任維也納宮廷樂長及歌劇指揮。著手歌劇改革與義大利詩人卡扎比基合作歌劇《奧菲歐與優麗狄茜》、《阿爾西斯特》等。
18世紀中葉,雖然義大利歌劇在歐洲廣泛流行,但是它的表演形式日趨呆板,歌唱演員過分炫耀聲樂演唱技巧從而破壞了戲劇的連貫。這與啟蒙時代倡導的“質樸、自然”的藝術原則想違背,一些有見地的歌劇藝術家提出要對其進行改革,其中歌劇改革的重要人物就是格魯克,他的核心主張是:“質樸和真實是一切藝術作品的偉大原則,歌劇必須有深刻的內容,音樂必須從屬於戲劇”。格魯克的歌劇代表作尚有:《伊菲姬尼在奧利德》、《阿爾米德》,芭蕾舞劇《唐璜》等。
格魯克是當時集義大利、法國和德奧音樂風格特點於一身的絕無僅有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以質樸、典雅、莊重而著稱。格魯克的歌劇改革,對法國、義大利、奧地利、瑞典、英國音樂戲劇的發展產生了顯著影響,是歌劇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