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棘赤刀魚(學名:Acanthocepola krusensterni)為赤刀魚科棘赤刀魚屬的魚類,俗名婆帶、赤條。分布於日本以及中國南海、台灣海峽等海域,生活習性為底棲。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長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克氏棘赤刀魚
- 拉丁學名:Acanthocepola krusensterni
- 二名法:Acanthocepola krusenstern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輻鰭魚綱
- 目:鱸形目
- 科:赤刀魚科
- 屬:棘赤刀魚屬
- 種:克氏棘赤刀魚 A. krusensterni
概況,分布,形態特徵,生態習性,漁業利用,
概況
命名者:(Temminck & Schlegel, 1845)
其他中文名:紅簾魚
俗名:赤條
英文俗名:Bandfish
是否有毒魚類:否
經濟型魚類: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同種異名:
Acanthocepola krusensterni,
Cepola krusensternii
分布
世界分布:西太平洋。
形態特徵
體甚延長而側扁,呈帶型,體長可達體高7.4倍以上。口裂寬大而傾斜,吻極短。頜齒細弱,1列,尖端微向後彎;鋤骨及齶骨均無齒。
前鰓蓋骨下角具1棘,後緣鋸齒狀,約具5強棘。前頜骨與上頜骨間無黑斑。鰓裂大,鰓膜彼此分離,且與峽部分離。
肛門位於胸鰭下方。體被細小圓鱗。背鰭及臀鰭基底長,並與尾鰭相連,無硬棘,僅有鰭條,但分節不明顯,後端鰭條也不分支;背鰭軟條數72-82;臀鰭軟條數76-82;尾鰭尖形。
體一致為橘紅色,背部色深,腹部較澹;活時,在體側具橘黃色斑點;背鰭前部不具任何黑斑點。
生態習性
頻危狀態:不在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名單中。
屬底層魚類,多棲息於沙泥底質海區。夜行性,白天在海底挖穴盤卷藏身。
以浮游生物為食。
棲息於較淺之砂底或泥底質水域的底棲性魚類。
通常挖掘洞穴,藏身其中,並以頭上尾下的立姿於洞穴周緣捕食獲物。
漁業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或蝦拖網捕獲,數量不多,不具經濟價值。
編號: | 7685 |
拉丁目名: | PERCIFORMES |
中文目名: | 鱸形目 |
中文科名: | 赤刀魚科 |
拉丁科名: | Cepolidae |
中文屬名: | 棘赤刀魚屬 |
拉丁屬名: | Acanthocepola |
拉丁種名: | krusensterni |
定名人: | (Temminck et Schlegel) |
年代: | 1845 |
中文名: | 克氏棘赤刀魚 |
ogenus: | Cepola |
原始文獻: | Fauna Jap., Pisces,:130 |
模式產地: | 日本長崎 |
俗名: | 赤條, 婆帶 |
生境: | 底棲 |
國內分布: | 南海, 台灣海峽 |
國外分布: | 日本 |
資料來源: | 福建魚類志[下卷]:257. 南海魚類志:598-5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