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維科德

克拉維科德是一種擊奏弦鳴樂器。15~18世紀流行於歐洲,曾譯名為“古鋼琴”、“擊弦古鋼琴”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拉維科德
  • 性質:擊奏弦鳴樂器
  • 流行時間:15~18世紀
  • 別名:古鋼琴
內容,所屬分類,

內容

clavichord
擊奏弦鳴樂器。15~18世紀流行於歐洲,19世紀初被鋼琴所取代。曾譯名“古鋼琴”、“擊弦古鋼琴”等。外形為一長方箱體,下有4根支柱。用鍵盤操縱,音域為3.5~5組。箱內琴弦與鍵盤平行,並按雙弦排列;右端有弦軸、音板和長弦馬,左端有扣弦軸和覆蓋在弦上的制音氈,由銅鍥擊弦發音。銅鍥裝在琴鍵的里端,按下琴鍵,銅鍥擊弦後繼續抵住琴弦,僅銅鍥至弦馬之間的一段弦振動發音,銅鍥左面部分因有制音氈而不震動。克拉維科德因擊弦的結構不同而分為兩種:①品式克拉維科德:琴弦比琴鍵少,相鄰的幾個鍵合用一對同音弦,因此,這幾個鍵只可先後彈奏,不能同時發音。②非品式克拉維科德:各鍵都有自己的一對琴弦。克拉維科德的音量微弱,但發音能隨指觸的力度變化而變化,能奏漸強與漸弱,如按下琴鍵繼續作按揉動作,能產生特有的抖音又稱“貝邦”。克拉維科德的歷史可推溯到古代的弦音計,原是測音用的獨弦器,後來弦數逐漸增加,約至14世紀上半葉發展成樂器,17世紀歐洲各國已不用,18世紀中期,由於C.P.E.巴赫為克拉維科德創作了很多樂曲,並寫有《論鍵盤樂器演奏藝術的真諦》一書,使克拉維科德繼續在德國流行。20世紀20年代以來,這種樂器又被一些愛好者復甦,並出現了一些專業演奏家和新作品。

所屬分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