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依市第七中學位於克拉瑪依市區阿山路41號,是市局第一所“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拉瑪依市第七中學
- 創辦時間:1983年
- 地理位置:克拉瑪依市區阿山路41號
- 占地面積:23222平方米
學校概況,建校背景,學校規模,領導班子,教育管理,行政管理,教改教研,教學成就,歷史沿革,歷任領導,
學校概況
克拉瑪依市第七中學建於1983年,占地面積23222平方米,同年九月正式招生開學,當時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學。1998年七中被確定為市局第一所“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中學”。
建校背景
八十年代初,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腳步,油田生產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城市發展建設也全面展開,為了能使市區西南新建的幾個新村學生(主要是原石油管理局運輸處、採油一廠、第二機械廠,物資供應處的子弟)能就近入學,緩解克拉瑪依市第一中學,第四中學的招生壓力,市政府決定在市區新建一所中學,即:克拉瑪依市第七中學(以下簡稱為克七中)。
學校規模
學校目前已有30個教學班,其中初一10個班,初二10個班,初三10個班。在校學生近1600人。占地面積33222平方米,建築面積9796平方米,目前已擁有現代化的圖書室、資料室、閱覽室、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計算機室、多功能電教室、多媒體語音室、教學節目製作室及演播室、電子備課室及規模較大的會議報告廳等。有200多台高性能多媒體計算機,掛連全國169網,所有教室和辦公室都配有計算機,教室裝有29寸數碼彩電,教師課堂上能很方便地使用計算機進行多媒體教學。
領導班子
學校現有行政領導11人,校長、書記、副校長、德育處主任、德育處副主任、教務處主任、教務處副主任、教研主任、總務處主任、工會主席、團委書記各一人,分布在七個學科,領導班子年輕化,最大年齡46歲,有明確分工。
止2005年9月,全校已有教職工131人,專職教師近107人,本科學歷84人,大專以上學歷110人,學歷達標率97.7%,高級教師25人,中級教師48人。在職教師平均年齡34.5歲,有離退休職工29名,在職黨員30名,離退休黨員12名。
姓名 | 職務 | 年齡 | 政治面貌 | 學歷 | 專業 | 職稱 |
李德興 | 校長 | 34 | 黨員 | 大學 | 數學 | 中級高教 |
古懷玲 | 書記 | 43 | 黨員 | 本科 | 英語 | 中教高級 |
副校長 | 42 | 黨員 | 大專 | 化學 | 中教高級 | |
德育主任 | 35 | 大專 | 體育 | 中教一級 | ||
吳紅玉 | 教務主任 | 34 | 黨員 | 本科 | 化學 | 中教高級 |
黃劍華 | 教研室主任 | 37 | 黨員 | 本科 | 物理 | 中教一級 |
董永新 | 總務主任 | 42 | 黨員 | 本科 | 中文 | 中教高級 |
齊捷峰 | 工會主席 | 37 | 黨員 | 本科 | 電教 | 中教高級 |
閆瑤 | 團委書記 | 31 | 黨員 | 本科 | 電教 | 中教二級 |
教育管理
1、整體構建學校規劃,制定辦學目標,明確辦學思想:
一個學校的發展要有一個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才能辦出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七中的辦學思想是:“全面育人,發展特色”,辦學目標是“品德優秀、質量第一,人文見長,設施一流”,學校領導正是在這種辦學目標的指導下,相繼制定了七中的德育目標,體育衛生目標,美育目標,勞育目標,師資培訓目標,校園長遠規劃目標及教育教學質量目標,為學校的發展方向奠定了基礎。
2、加強德育工作,營造全員德育氛圍:
學校始終堅持以“德育為首,育人為本,教學為中心”的原則,學校黨支部全面負責師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黨支部----團委----少先隊思想政治教育網路,教務處----教研組----任課教師形成課堂滲透教育網路,德育處-----年級主任----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網路,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職能,每學期定期召開1一2次家長委員會,重大問題集體商議,共同決策,定期開辦家長學習班。根據孩子不同情況進行不同講座,在對學生管理上實行了“全員德育”、“貼人戰術”、“溫心工程”、“一幫一”結對子活動等,新生入學,德育處通過採取組織軍訓、學前教育、背誦《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儀表檢查等,對學生進行行為養成教育。2002年三月,學校相繼出台了《克七中教師承諾》、《克七中學生誓言》、《克七中教師忌語》《克七中教育管理十要十不要》等方案,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起到了積極作用。
德育工作一直堅持常規制度,每周一的升旗、國旗下的講話,千人《學生誓言宣誓》,值周檢查,月考評,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等,德育處還承擔了國家級課題《主題班會在得育中的作用》,目前正在研究實施中。多年來,學校通過組織開展春季拉練、公益勞動,歌詠比賽,田徑運動會,冬季長跑,廣播操比賽,演講比賽,手工攝影作品展示,青少年犯罪知識講座,消防安全疏散演習,美術大展觀摩,學科方法指導講座,元旦聯歡,班主任節、校園電視台新聞聯播,優秀學生表彰等活動提高學生素質,活躍校園文化生活。
3、抓隊伍、抓建設、求實效:
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多年來學校一直堅持黨員、領導幹部對問題學生實行“一幫一”三定活動,每年三月,學校組織開展德育宣傳月活動,組織召開全校德育工作動員會,出台了“克七中德育工作實施方案”,黨員帥先垂範,掛牌上崗,提出了“我是黨員,從我做起”的口號,在抗洪救災、向慈善總會捐款、向貧困學生捐助學款等活動中,黨員起到了積極的模範帶頭作用。
行政管理
學校實行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重大問題集體研究決定,分工負責實施。實行全員崗位目標責任制,從1998年每月每人扣崗位工資和固定獎金150元,學校每年再從收入中補充3一4萬元,按崗位考核結果發放,2001年起全校教職工實行競聘上崗,2003年起全校實施浮動工資改革,黨支部發揮政治核心作用,職代會審議學校改革、校長工作報告和財務工作報告,聽取領導幹部述職,並進行民主評議,積極參加民主管理,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堅持照章辦事,強化制度管理。各類人員崗位責任制及考核辦法明確,並堅持檢查考核,考核結果與評聘職稱、獎金分配直接掛鈎,相繼出台了《學校管理制度及工作職責彙編》、《克七中獎金考核實施辦法》、《克七中抽考、中考獎勵辦法》、《克七中各種競賽獎勵辦法》、《克七中職稱評審試行辦法》、《全員聘用考核辦法》、《浮動工資改革實施方案》等。
多年來,學校有著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和考風。有著明確的辦學思想、辦學目標和長遠發展規劃。學校嚴格按照上級檔案要求,實行校務政務公開,對學生收費,職稱考核,全員聘用,獎金髮放等重大事情張榜公布,每月由財會人員向校長提供經費使用情況報表,大項開支經行政會財務室預算小組商議通過。
教改教研
學校教學計畫和大綱齊備,嚴格執行上級有關規定,開齊課程,開足課時,認真按教學大綱和教材,聯繫學生實際實施教學。每學期有教學計畫和期末質量分析、總結,並按計畫完成教學任務。教務處負責教學計畫、大綱的執行情況,每學期定期檢查兩次。
為加強教改、教研,學校於2001年9月成立了教研室,對教師的備課、教案、上課、作業布置批改、輔導、實驗、電教、考核及指導課外活動等教學環節有明確要求,實行教案檢查簽字制度,備課組長每周簽字一次,教務處每學期檢查二次,對教師的整個教學過程和工作表現訂有考核辦法,並堅持檢查考核。對教師教學常規上的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批評教育,督促其改進。
2001年,教務處修訂出台了《教師教學過程考核辦法》、《教師教學常規要求》、《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工作手冊》、《克七中教師常規手冊》、《督導評估目錄》、《現代教育觀念講座方案》等,學校各種檔案資料齊全,工作紮實,在2002年市局督導複評中以488.6分的好成績再次榮獲市局一類學校稱號。
學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教”戰略,以教研促教改,教研組每周二、四下午積極組織教研活動,引導教師進行科研探討,轉變觀念,組織示範課,達標課,教改課,調講課,外出教師匯報課等,及時召開質量分析會,青年教師座談會,轉正答辯會,師徒幫教會等,推出了一批課改新人,使青年教師有了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多年來,學校承擔了多個不同級別的課題研究,2002年12月27日學校承擔的國家級課題《計算機多媒體輔助國中英語教學實驗研究》經專家評審,以86分的高分順利結題,《新疆石油報》、《油城新聞》陸續報導了這一成果,另一項國家級課題《套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實驗研究》於2003年2月也已正式開題。全校教師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自製課件,撰寫論文、製作個人教學網頁,建構教學素材庫,刻錄有價值的教學光碟等,課件、論文等在市局參賽中,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好,獲獎層次也高。學校教研室負責編寫的《克七中教研論文集》、《克七中優秀教案集》、《克七中概況光碟編輯》、《課題結題幻燈片》等在課題驗收中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好評。
教學成就
教育質量及社會效益:
計算機教學是七中的一大特色,近年來,在上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支持下,經過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教育教學質量取得了顯著成績:
1995年被評為市局一類學校。
1997年被國家教委確立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中學”。
1998年被評為“克拉瑪依市現代技術教育先進學校”。1998年被確定為“克拉瑪依市素質教育試點學校”。從96年至今,學校中考及畢業升學考試一直名列市局前一、二名, 98年中考,500分以上的高分學生人數占全校畢業生人數的57.2%,占全市局500分以上學生人數的36.7%。 從98年至今,已有四屆中考狀元出自七中。 2003年,市局中考前三名均為七中考生。2005年7月,學校獲市教育局級優秀黨支部。2006年4月,學校獲市教育局級師德建設年先進單位。
歷史沿革
1983年下半年學校正式成立,同年九月招生開學,總計14個班,在校學生660多人,其中招收新初一4個班,高中段2個班,重讀補習班一個,在校學生1020人。同時還承擔採油一廠職工高中教育培訓,開設班級一個。至1983年9月,克七中按國家《教學大綱》開齊高中全部課程,成為一所完全中學。1986年首屆高中兩個班80餘名學生畢業,7名學生考入高等院校。
建校初期,學校有教學樓二幢,學校占地面積16348平方米。校園內原運輸處單位遷走,學校全體師生自己動手,平整操場、整理校園環境。經過近兩年多的努力,到1986年學校環境建設初具規模,健全了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資料室、閱覽室、蘭球場、排球場,並全部投入使用,只是沒有田徑運動場,無法舉辦正規學生運動會,每年只能在教學樓前舉辦小型運動會。
1983年,學校共有教職工48人,專職教師45人,其中外聘教師12人;與此同時學校黨支部成立,校長張樂家兼任黨支部書記,黨員有3名。1984年肖發進同志調入七中任克七中教導員兼任黨支部書記。
根據市局對普通教育的規劃,1987年下半年,克七中不再招收高中學生,到1989年7月,克七中最後一批高中學生畢業,同年9月起成為一所初級中學。
克七中堅持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將目光投向長遠的發展目標。從1997年下半年起,啟動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支持教學的計畫,並在市局領導支持下,1998至1999年建成計算機多媒體視頻點播系統,使原由的閉路電視教學手段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又一次走在市局乃至北疆地區的前例。這種系統建成後,不僅為克七中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而且帶動克拉瑪依市學校教學設備和教學方式不斷改變,產生了較大的輻射作用。
1997年,在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為七中一次性投資近150萬,建起了市局教育系統第一家校園網。1998年七中被確定為市局第一所“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中學”。
至1999年12月,克七中共有教職工92人,任課教師73人,高級教師9人,中級教師30人,教學設備也有了改善。
從98年開始,隨著南林、南泉等小區的開發建設,外探區住戶大批搬遷,大批生源在無法預計的情況下,大量湧入七中,給本身校舍面積緊張的學校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學校先後騰出了閱覽室、會議室、物理實驗室、物理儀器室等做教室,每個班的人數仍在46一47左右,部分班級達50人以上,因校園場地小,全校已無法統一做廣播操,每天的課外活動也只能安排一個年級進行。
歷任領導
1983年9月張樂家任克七中校長。劉懷先任副校長。
1985年1月余景洲任克七中校長,計長志任副校長。
1985年肖發進任克七中教導員。
1988年9月蔡定煒任克七中校長,張建國任副校長。
1989年9月劉洪淪任克七中校長。
1991年9月張建國任克七中書記。
1993年3月張建國任克七中校長,宋萍萍任克七中副書記。
1996年3月趙國新任克七中校長。
1998年5月宋萍萍任克七中書記。
2000年2月楊大偉任克七中校長。
2004年7月李金良聘任克七中副校長。
2007年9月于海清任克七中校長,古懷玲任克七中黨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