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勒麗夢》主要講述了,“克勒門”是上海文化沙龍的著名品牌,他們薈萃海上文化藝術名家的沙龍雅集,共同探討交流海派文化,分享著高尚雅致的生活方式。《克勒麗夢》是“克勒門”推出的第一本書稿,作者閻華是上海電視台藝術人文頻道的知名主持人,也是“克勒門”的策劃兼主持人。《克勒麗夢》選取了“克勒門”文化沙龍“夢系列”做的八個主題,以特殊的視角關註上海文化。“夢”中刺繡著海派風情的旗袍文化,演繹著好萊塢電影與上海的對話,迴蕩著京劇在上海的悠悠韻味,回憶著伴我們長大的美術片,探尋著小口琴里的大情懷,探訪著王開老照片背後的故事,亦分享著白先勇的上海夢,陳逸飛的上海情。書中折射出一種文化內涵,即“通過藝術把一種美呈現出來,通過那種美,我們可以看到精緻、優雅、追求卓越的生活方式,亦可感知自由、開放、海納百川的上海精神”。
基本介紹
- 書名:克勒麗夢
- 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
- 頁數:303頁
- 開本:18
- 品牌:上海音樂出版社
- 作者:閻華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230601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後記,
內容簡介
《克勒麗夢》是“克勒門”推出的第一本書稿,它記錄了克勒門的八個夢,也是克勒門的策劃兼主持人閻華的一本“採訪筆記”。每場夢從畫家林明傑為克勒門畫的請柬開始,這些畫是每次克勒門下午茶的限量請柬,僅是這些請柬我們都請最專業的雅昌以複製畫的技術來印刷製作。閻華根據畫面配上與主題有關的風雅詞句,限量印刷,簽名編號,這是克勒門每場必備的藝術品。而策劃的緣由、採訪的感悟、沙龍現場的對話,都被她詳盡記錄在了《克勒麗夢》里,讀來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作者簡介
上海藝術人文頻道主持人。7歲開始演唱兒童歌曲,出版四十多張唱片,為十多部電影、電視劇配唱主題歌。15歲被選為“東亞聖女”,點燃首屆東亞運動會聖火。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出版散文集《路過》,先後任專題片編導,東方衛視新聞主播。2012年參與創辦文化沙龍“克勒門”
目錄
雲夢·旗袍
夢緣
一、雲想衣裳花想容
二、不期而遇的邀請
三、老鴻翔的回憶
四、探訪上海旗袍沙龍
五、小小的遺憾
夢境
一、旗袍的由來
二、一張珍貴的照片
三、旗袍泰斗
四、《花樣年華》的原版者
五、穿旗袍的禮儀
六、琴聲之雲夢
夢語
戲夢·京劇
夢緣
一、和京劇的一次親密接觸
二、翁思再的戲夢情懷
三、名伶後人胡思華
四、京劇是故鄉
夢境
一、京劇是上海人叫出來的
二、京派京劇和海派京劇
三、周信芳代表的是“良性的海派”
四、看京劇時怎樣叫好
五、“捧角兒”的故事
六、看戲佚事
七、《雷雨》劇照
八、也說“樣板戲”
九、關於戲曲交響化問題
十、堅持做戲曲的傳道者
夢語
夢影·電影
夢緣
一、顏正安一樣的上海女子
二、約訪柳和清
三、再訪胡思華
四、穿越的夢影舞會
夢境
一、話說李安
二、大光明電影院
三、好萊塢電影對上海的影響
四、老上海電影業
五、金城大戲院
六、秦怡的回憶
七、譯製片現場配音
八、繼續做夢
夢語
唇夢·口琴
夢緣
一、又見口琴
二、探訪上海口琴會
三、從未亮相的珍貴資料
四、義氣的王博士
夢境
一、口琴的起源與發展
二、口琴會的顧問團
三、上海口琴會的記憶
四、珍貴的節目單
五、小口琴,大貝司
六、永遠的《山楂樹》
夢語
初夢·美術片
夢緣
一、“初見”的感覺
二、今昔王者
三、孫悟空的“親爹”
四、創作源於生活
五、老美影廠的攝影室
夢境
一、上海美影廠的幾個“第一”
二、中國經典動畫形象
三、解讀中國學派
四、孫悟空的誕生
五、特殊年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
六、前衛的《天書奇譚》
七、《小蝌蚪找媽媽》
八、《阿凡提》和奧斯卡
九、草原上誕生的《邋遢大王》
十、中國美術片現狀
夢語
美夢·陳逸飛
夢緣
一、懷念逸飛
二、好友憶故人
三、懷念逸飛的歌
四、陳逸鳴的飯局
五、一種感動說不出
夢境
一、兒時畫家夢
二、戴著鐐銬跳舞
三、出國圓畫家夢
四、畫中人
五、美的回歸
六、強烈的求知慾
七、國際眼光
八、他真的很愛上海
九、音畫交響
十、沒有禁忌的追求
夢語
尋夢·白先勇
夢緣
一、代班主持人
二、與白先勇品下午茶
三、永遠的“尹雪梅”
夢境
一、“尹雪艷”是上海
二、心中的女神
三、“尹雪艷”的上海味兒
四、上海老歌的記憶
五、白先勇的上海地圖
六、白先勇的生活地圖
七、崑曲夢
八、上海是什麼?故鄉在哪裡?
夢語
綺夢·王開
夢緣
一、走進王開
二、全家福照的意外收穫
三、尋找鄭苹如
夢境
一、老闆遇知音
二、王開照相館的誕生
三、王開照相館的商業頭腦
四、照片如何被發現
五、王開照片上頭條
六、認錯的照片
七、照片的意義
八、如何躲過多事之秋
九、傳奇女英雄鄭苹如
十、老照片對人生的改變
夢語
跋
夢緣
一、雲想衣裳花想容
二、不期而遇的邀請
三、老鴻翔的回憶
四、探訪上海旗袍沙龍
五、小小的遺憾
夢境
一、旗袍的由來
二、一張珍貴的照片
三、旗袍泰斗
四、《花樣年華》的原版者
五、穿旗袍的禮儀
六、琴聲之雲夢
夢語
戲夢·京劇
夢緣
一、和京劇的一次親密接觸
二、翁思再的戲夢情懷
三、名伶後人胡思華
四、京劇是故鄉
夢境
一、京劇是上海人叫出來的
二、京派京劇和海派京劇
三、周信芳代表的是“良性的海派”
四、看京劇時怎樣叫好
五、“捧角兒”的故事
六、看戲佚事
七、《雷雨》劇照
八、也說“樣板戲”
九、關於戲曲交響化問題
十、堅持做戲曲的傳道者
夢語
夢影·電影
夢緣
一、顏正安一樣的上海女子
二、約訪柳和清
三、再訪胡思華
四、穿越的夢影舞會
夢境
一、話說李安
二、大光明電影院
三、好萊塢電影對上海的影響
四、老上海電影業
五、金城大戲院
六、秦怡的回憶
七、譯製片現場配音
八、繼續做夢
夢語
唇夢·口琴
夢緣
一、又見口琴
二、探訪上海口琴會
三、從未亮相的珍貴資料
四、義氣的王博士
夢境
一、口琴的起源與發展
二、口琴會的顧問團
三、上海口琴會的記憶
四、珍貴的節目單
五、小口琴,大貝司
六、永遠的《山楂樹》
夢語
初夢·美術片
夢緣
一、“初見”的感覺
二、今昔王者
三、孫悟空的“親爹”
四、創作源於生活
五、老美影廠的攝影室
夢境
一、上海美影廠的幾個“第一”
二、中國經典動畫形象
三、解讀中國學派
四、孫悟空的誕生
五、特殊年代的《草原英雄小姐妹》
六、前衛的《天書奇譚》
七、《小蝌蚪找媽媽》
八、《阿凡提》和奧斯卡
九、草原上誕生的《邋遢大王》
十、中國美術片現狀
夢語
美夢·陳逸飛
夢緣
一、懷念逸飛
二、好友憶故人
三、懷念逸飛的歌
四、陳逸鳴的飯局
五、一種感動說不出
夢境
一、兒時畫家夢
二、戴著鐐銬跳舞
三、出國圓畫家夢
四、畫中人
五、美的回歸
六、強烈的求知慾
七、國際眼光
八、他真的很愛上海
九、音畫交響
十、沒有禁忌的追求
夢語
尋夢·白先勇
夢緣
一、代班主持人
二、與白先勇品下午茶
三、永遠的“尹雪梅”
夢境
一、“尹雪艷”是上海
二、心中的女神
三、“尹雪艷”的上海味兒
四、上海老歌的記憶
五、白先勇的上海地圖
六、白先勇的生活地圖
七、崑曲夢
八、上海是什麼?故鄉在哪裡?
夢語
綺夢·王開
夢緣
一、走進王開
二、全家福照的意外收穫
三、尋找鄭苹如
夢境
一、老闆遇知音
二、王開照相館的誕生
三、王開照相館的商業頭腦
四、照片如何被發現
五、王開照片上頭條
六、認錯的照片
七、照片的意義
八、如何躲過多事之秋
九、傳奇女英雄鄭苹如
十、老照片對人生的改變
夢語
跋
序言
將“克勒”進行到底!
克勒“曾經是上海的一個符號,許或它是class(階層)、color(色彩)和club(會所)的“混搭”,但加上一個“老”字後,卻又似乎多了層特殊的“身份認證”。一提到“老克勒”,人們就會想到當年的那些崇尚高雅、時尚、精緻、多元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上海紳士”們。
一直以來,人們對“老克勒”這個詞爭議頗多。很多爭議和誤會來自對“克勒”的不同理解。我們希望擺脫這種爭議,擺脫狹義的、裝模作樣的、孤芳自賞的“克勒”,賦予“克勒”一種正能量的新意。我們傾向於把它解讀成一種中西精英文化碰撞出的都會文化。它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態度對美的要求,對優雅的追求適應於現代都市的發展規律;它是一種城市精神,這種精神具有敢為天下先和海納百川的現代文明胸懷。我們關心這種適應現代文明的精緻文化,因其正是上海這座城市的文脈和精華。而今,“老克勒”們雖已漸漸逝去與老去,但“克勒精神”卻待重新認知,以各種新的方式傳承開發,結出新果。
沙龍是精英文化的雅聚,不同的文化在這裡可以自由地陳述、交流、碰撞和匯聚。沙龍也是城市文化的發動機,我們開動了這架發動機,就可能多開掘和發現一些海上寶藏和文化新苗。
上海是中國城市文化的搖籃,是中國第一部電影、第一所音樂學院和諸多“第一”的誕生地。今天,當人們情不自禁地為這座曾經輝煌的文化大都會自豪時,也不免為那一朵呆昔日的文化奇葩的日漸萎謝而嘆惜。為此,梳理其文脈,追尋其神韻,同時將“老克勒”所代表的都會文化接力棒傳承給“大克勒”“中克勒”和“小克勒”們,理應成為我們這些“海上赤子”的文化指向和歷史天職。於是,“克勒門”應運誕生了!
“克勒門”是一扇文化之門、夢幻之門和上海之門。打開這扇門,我們就能見到一座有著豐富寶藏的文化金山。兩年前,我與“上海Ladv程乃珊”在上海“馬勒別墅”舉牌立門,將那時的文人雅集命名為“克勒門”,繼而移師於上海國際大飯店的“貴都大劇院”,建立了一個更大的社交平台,而這兩處的大管家正好都是同一位總經理嵇東明。於是,我們倆加上藝術人文頻道的女主播閻華,在共同的文化默契中聯手形成了“克勒門”的“三套馬車”——我和閻華負責創意策劃(“視覺”“聽覺”“感覺”),而嵇總則負責環境噴香與英式下午茶點(“嗅覺”“味覺”)。這樣,一場五“覺”俱全、全方位享受的文化盛宴就“開張”了!
“克勒門”里才俊多,朋友多。這裡有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演員、記者和主持人,有影迷、發燒友和愛好文化的企業家,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有位研讀歷史的北大才女,每逢“克勒門”活動時都會特地從北京飛來,她常引用錢锺書先生的話說,上海屬於未來!她在微博上寫道:“克勒門的成功首先是因為這三人組合很‘純粹’。純粹(pure)和單純(simpIe)還不完全一樣,單純是一種客觀的狀態,而純粹,是知曉世事複雜之後依然堅守自己的主觀選擇。”因為“純粹”,我們無所羈絆;因為“純粹”,我們才能感動更多“同門人”。在“克勒門”成立一周年之際,我們就是在這些“同門人”的支持下,成功舉辦了一場跨國跨界的大型音畫音樂會“克勒門之夜——看見音樂,聽到色彩”,由七十八歲的法國畫家艾科諾莫斯和中國青年鋼琴家宋思衡合作,現場根據音樂的起伏和意境,進行上海與法國文化的對話,完成一幅獨一無二的巨型畫作,享受了一場精彩無比的視聽盛宴。
“克勒門”里情調多,追憶多,美夢更是多而多!我們以“夢”為題,一連推出了十二個夢。“華夢”“詩夢”“雲夢”“戲夢”……從“老克勒的前世今生”到“上海名媛與旗袍”,從海派京劇到好萊塢電影,從小口琴到大王開……在“尋夢”中,我們請來作家白先勇暢談他的“上海夢”,並通過“尹雪艷總是不老”來闡明“上海永遠不老”的主旨。當然,上海的“不老”是要通過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來實現的。於是,我們緊接著又將目光投向年輕人、投向未來,舉行了“青夢——小克勒的音樂會”。三位上海出生的、享有國際聲譽的鋼琴家和小提琴家宋思衡、黃蒙拉和薛穎佳,回顧他們在青春路上的種種機遇、奮進和夢幻。
“克勒門”里故事多,奇蹟多,畫面更是多又多……
還記得當“百樂門”的最後一位女爵士樂手、八十八歲的俞敏昭被顫顫巍巍地扶上舞台、在鋼琴上彈起《玫瑰玫瑰我愛你》時頓時青春煥發的動人情景嗎?還記得“老鴻翔”小開金先生在台上親自示範、為愛妻丈量旗袍的三十六個點的溫馨場面嗎?當見到白先勇在“克勒門”舞台上巧遇年少時的“南模”同窗、驚訝地張大眼睛的神情和“孫悟空之父”嚴定憲當場手畫孫悟空,以及“芭蕾女神”譚元元在“克勒門之家”里聞樂起舞、從室內跳到天台的精彩場面時,你會覺得似乎墜入夢中。當聽到周莊的民間藝人由衷地用分節長歌來歌頌畫家陳逸飛,“90後”老人饒平如初學鋼琴、在琴上奏出亡妻最愛的《魂斷藍橋》,特別是當配音藝術家曹雷在朗誦她寫給英格麗-褒曼、也是寫給自己的那首短詩時,你一定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動!還有,作家程乃珊的丈夫嚴爾純在笑談鄔達克精心設計的綠房子時所流溢的得意之情,和秦怡老師在“王開照相館”會場外意外發現親人金焰和好友劉瓊照片時所面露的驚喜之容,都會給我們帶來一片片難忘的歷史的斑痕和一陣陣永不散落的芳香。
夢是現實的奇異幻鏡,可它又會化為朵朵彩雲、灑下陣陣細雨,永遠留落在人世間。龍應台說,文化是應該能逗留的。為了留下這些美麗的“夢之花”,我們就籌劃出版了這套“克勒門叢書”,將克勒門所呈現的夢,一個一個地記錄下來。 我們推出的第一本書是《克勒麗夢》,它記錄了克勒門的八個夢,也是克勒門的策劃兼主持人閻華的一本“採訪筆記”。每場夢從畫家林明傑為克勒門畫的請柬開始,這些畫是每次克勒門下午茶的限量請柬,僅是這些請柬我們都請最專業的雅昌以複製畫的技術來印刷製作。閻華根據畫面配上與主題有關的風雅詞句,限量印刷,簽名編號,這是克勒門每場必備的藝術品。而策劃的緣由、採訪的感悟、沙龍現場的對話,都被她詳盡記錄在了這本書里,讀來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本書的作者閻華童年曾是一位歌聲傳遍幹家萬戶的小歌手,她自幼學習鋼琴、聲樂,有良好的藝術教養,少年時因被選為點燃東亞運動會聖火的“東亞聖女”而萬眾矚目。她擔任過東方衛視的新聞女主播,現在是藝術人文頻道的當家女主持。她愛做夢,並且帶著她的文化信仰一步步地實踐著自己的夢想。在如此熙熙攘攘的時代,這個美麗的知性女子,自嘲“虛度光陰”,卻賦予了“虛度光陰”全新的概念。她是一個對文化和藝術懷有真愛和信心的人,所以當年才會謝絕演藝圈等名利場遞去的橄欖枝,而選擇去麗娃河畔中文系埋頭苦讀;所以才會在職業生涯里慢慢走近她想要的文化領域;所以才能在出色地履行其電視主持人職責的同時,又出色地擔當了克勒門文藝沙龍女主人的角色。這本書見證了克勒門“夢系列”誕生的不幾經歷,也見證了她自己——一個從“花間小築”書房裡姍姍步出的女主播,是如何“敦化”成一個風韻初存的“上海Lady”和款款待人的沙龍女主人的。沒有她,克勒門的夢不會那么精彩,她無私地為這個公益性的文化藝術平台慷慨奉獻著她的智慧、才華、時間和資源。做“克勒”不易,做“麗人”也不易,做一個有詩有夢的“克勒麗人”,那就難上加難了!
願更多“克勒新人”“克勒麗人”成為有歷史守望與文化追尋的夢中人,將高雅、精緻、與時代同進步的海派文化精粹傳承發揚,將“克勒”進行到底!
2014年7月
克勒“曾經是上海的一個符號,許或它是class(階層)、color(色彩)和club(會所)的“混搭”,但加上一個“老”字後,卻又似乎多了層特殊的“身份認證”。一提到“老克勒”,人們就會想到當年的那些崇尚高雅、時尚、精緻、多元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上海紳士”們。
一直以來,人們對“老克勒”這個詞爭議頗多。很多爭議和誤會來自對“克勒”的不同理解。我們希望擺脫這種爭議,擺脫狹義的、裝模作樣的、孤芳自賞的“克勒”,賦予“克勒”一種正能量的新意。我們傾向於把它解讀成一種中西精英文化碰撞出的都會文化。它是一種生活態度,這種態度對美的要求,對優雅的追求適應於現代都市的發展規律;它是一種城市精神,這種精神具有敢為天下先和海納百川的現代文明胸懷。我們關心這種適應現代文明的精緻文化,因其正是上海這座城市的文脈和精華。而今,“老克勒”們雖已漸漸逝去與老去,但“克勒精神”卻待重新認知,以各種新的方式傳承開發,結出新果。
沙龍是精英文化的雅聚,不同的文化在這裡可以自由地陳述、交流、碰撞和匯聚。沙龍也是城市文化的發動機,我們開動了這架發動機,就可能多開掘和發現一些海上寶藏和文化新苗。
上海是中國城市文化的搖籃,是中國第一部電影、第一所音樂學院和諸多“第一”的誕生地。今天,當人們情不自禁地為這座曾經輝煌的文化大都會自豪時,也不免為那一朵呆昔日的文化奇葩的日漸萎謝而嘆惜。為此,梳理其文脈,追尋其神韻,同時將“老克勒”所代表的都會文化接力棒傳承給“大克勒”“中克勒”和“小克勒”們,理應成為我們這些“海上赤子”的文化指向和歷史天職。於是,“克勒門”應運誕生了!
“克勒門”是一扇文化之門、夢幻之門和上海之門。打開這扇門,我們就能見到一座有著豐富寶藏的文化金山。兩年前,我與“上海Ladv程乃珊”在上海“馬勒別墅”舉牌立門,將那時的文人雅集命名為“克勒門”,繼而移師於上海國際大飯店的“貴都大劇院”,建立了一個更大的社交平台,而這兩處的大管家正好都是同一位總經理嵇東明。於是,我們倆加上藝術人文頻道的女主播閻華,在共同的文化默契中聯手形成了“克勒門”的“三套馬車”——我和閻華負責創意策劃(“視覺”“聽覺”“感覺”),而嵇總則負責環境噴香與英式下午茶點(“嗅覺”“味覺”)。這樣,一場五“覺”俱全、全方位享受的文化盛宴就“開張”了!
“克勒門”里才俊多,朋友多。這裡有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演員、記者和主持人,有影迷、發燒友和愛好文化的企業家,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有位研讀歷史的北大才女,每逢“克勒門”活動時都會特地從北京飛來,她常引用錢锺書先生的話說,上海屬於未來!她在微博上寫道:“克勒門的成功首先是因為這三人組合很‘純粹’。純粹(pure)和單純(simpIe)還不完全一樣,單純是一種客觀的狀態,而純粹,是知曉世事複雜之後依然堅守自己的主觀選擇。”因為“純粹”,我們無所羈絆;因為“純粹”,我們才能感動更多“同門人”。在“克勒門”成立一周年之際,我們就是在這些“同門人”的支持下,成功舉辦了一場跨國跨界的大型音畫音樂會“克勒門之夜——看見音樂,聽到色彩”,由七十八歲的法國畫家艾科諾莫斯和中國青年鋼琴家宋思衡合作,現場根據音樂的起伏和意境,進行上海與法國文化的對話,完成一幅獨一無二的巨型畫作,享受了一場精彩無比的視聽盛宴。
“克勒門”里情調多,追憶多,美夢更是多而多!我們以“夢”為題,一連推出了十二個夢。“華夢”“詩夢”“雲夢”“戲夢”……從“老克勒的前世今生”到“上海名媛與旗袍”,從海派京劇到好萊塢電影,從小口琴到大王開……在“尋夢”中,我們請來作家白先勇暢談他的“上海夢”,並通過“尹雪艷總是不老”來闡明“上海永遠不老”的主旨。當然,上海的“不老”是要通過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來實現的。於是,我們緊接著又將目光投向年輕人、投向未來,舉行了“青夢——小克勒的音樂會”。三位上海出生的、享有國際聲譽的鋼琴家和小提琴家宋思衡、黃蒙拉和薛穎佳,回顧他們在青春路上的種種機遇、奮進和夢幻。
“克勒門”里故事多,奇蹟多,畫面更是多又多……
還記得當“百樂門”的最後一位女爵士樂手、八十八歲的俞敏昭被顫顫巍巍地扶上舞台、在鋼琴上彈起《玫瑰玫瑰我愛你》時頓時青春煥發的動人情景嗎?還記得“老鴻翔”小開金先生在台上親自示範、為愛妻丈量旗袍的三十六個點的溫馨場面嗎?當見到白先勇在“克勒門”舞台上巧遇年少時的“南模”同窗、驚訝地張大眼睛的神情和“孫悟空之父”嚴定憲當場手畫孫悟空,以及“芭蕾女神”譚元元在“克勒門之家”里聞樂起舞、從室內跳到天台的精彩場面時,你會覺得似乎墜入夢中。當聽到周莊的民間藝人由衷地用分節長歌來歌頌畫家陳逸飛,“90後”老人饒平如初學鋼琴、在琴上奏出亡妻最愛的《魂斷藍橋》,特別是當配音藝術家曹雷在朗誦她寫給英格麗-褒曼、也是寫給自己的那首短詩時,你一定會有一種別樣的感動!還有,作家程乃珊的丈夫嚴爾純在笑談鄔達克精心設計的綠房子時所流溢的得意之情,和秦怡老師在“王開照相館”會場外意外發現親人金焰和好友劉瓊照片時所面露的驚喜之容,都會給我們帶來一片片難忘的歷史的斑痕和一陣陣永不散落的芳香。
夢是現實的奇異幻鏡,可它又會化為朵朵彩雲、灑下陣陣細雨,永遠留落在人世間。龍應台說,文化是應該能逗留的。為了留下這些美麗的“夢之花”,我們就籌劃出版了這套“克勒門叢書”,將克勒門所呈現的夢,一個一個地記錄下來。 我們推出的第一本書是《克勒麗夢》,它記錄了克勒門的八個夢,也是克勒門的策劃兼主持人閻華的一本“採訪筆記”。每場夢從畫家林明傑為克勒門畫的請柬開始,這些畫是每次克勒門下午茶的限量請柬,僅是這些請柬我們都請最專業的雅昌以複製畫的技術來印刷製作。閻華根據畫面配上與主題有關的風雅詞句,限量印刷,簽名編號,這是克勒門每場必備的藝術品。而策劃的緣由、採訪的感悟、沙龍現場的對話,都被她詳盡記錄在了這本書里,讀來身臨其境,回味無窮。
本書的作者閻華童年曾是一位歌聲傳遍幹家萬戶的小歌手,她自幼學習鋼琴、聲樂,有良好的藝術教養,少年時因被選為點燃東亞運動會聖火的“東亞聖女”而萬眾矚目。她擔任過東方衛視的新聞女主播,現在是藝術人文頻道的當家女主持。她愛做夢,並且帶著她的文化信仰一步步地實踐著自己的夢想。在如此熙熙攘攘的時代,這個美麗的知性女子,自嘲“虛度光陰”,卻賦予了“虛度光陰”全新的概念。她是一個對文化和藝術懷有真愛和信心的人,所以當年才會謝絕演藝圈等名利場遞去的橄欖枝,而選擇去麗娃河畔中文系埋頭苦讀;所以才會在職業生涯里慢慢走近她想要的文化領域;所以才能在出色地履行其電視主持人職責的同時,又出色地擔當了克勒門文藝沙龍女主人的角色。這本書見證了克勒門“夢系列”誕生的不幾經歷,也見證了她自己——一個從“花間小築”書房裡姍姍步出的女主播,是如何“敦化”成一個風韻初存的“上海Lady”和款款待人的沙龍女主人的。沒有她,克勒門的夢不會那么精彩,她無私地為這個公益性的文化藝術平台慷慨奉獻著她的智慧、才華、時間和資源。做“克勒”不易,做“麗人”也不易,做一個有詩有夢的“克勒麗人”,那就難上加難了!
願更多“克勒新人”“克勒麗人”成為有歷史守望與文化追尋的夢中人,將高雅、精緻、與時代同進步的海派文化精粹傳承發揚,將“克勒”進行到底!
2014年7月
後記
兩年前的那一刻,我和陳鋼老師、嵇東明先生正商議著把各自文化界的朋友聚集到一起搞個沙龍,聽聽音樂,喝喝茶,講講上海故事。這個最初的朋友聚會變成了今天的“克勒門”,一切就像作家陳村的這記抓拍,毫無準備,自然而然。
兩年時間,這扇門越開越大,來的人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從十多場活動中選出這八場夢,因為它們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更貼近。在“克勒門”的舞台上,我們不做學術討論,不做歷史探究,只是通過往事、通過藝術把一種美呈現出來,通過那種美,我們可以看到精緻、優雅、追求卓越的生活方式,亦可感知自由、開放、海納百川的上海精神。
通過籌備“克勒門”,我結識了好多長者,跟他們對話,我聽到的不只是故事和歷史,而是一個個用半世人生換來的生命感悟。能這樣走近他們,觸摸這座城市,是我的福分!有人勸我多跟年輕人在一起吧,不然心態易老,可是我的體會居然是:他們比我還年輕!都會精神本來就是年輕的、旺盛的。正是這樣的心態,讓他們從容面對風雨,在任何時候都活得體面。“克勒門”不是在說什麼陳年舊事,而是在尋找上海這座城市的一種精、氣、神。
感謝陳鋼老9幣打開了“克勒門”,也為我叩開一扇門;感謝嵇東明先生,他是“克勒門”的堅強後盾;感謝林明傑老師,他的畫作每次都帶給我啟示;感謝攝影師丹娘老師,為每次活動留下珍貴的影像;感謝每一位嘉賓,他們真誠待我,給予信任和鼓勵;感謝這兩年來所有幫助和支持“克勒門”的人!
我還要感謝上海音樂出版社的費維耀社長,感謝資深編輯黃惠民先生和年輕編輯雲吳泓、朱沛琪、高靜、毛靜穎,感謝裝幀設計者薛文卿小姐。
“克勒門”的故事才剛開始,我們還在這個城市中尋找著令人感動的足跡。如果您有相關的故事和線索,請給我們發郵件。謝謝! 寫下這些文字,窗外已是華燈初上,這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老房子還披著當年的衣裳。腳踏車鈴聲變成了響亮的汽車喇叭“嘀嘀”作響,掛滿華服的竹竿一根根地褪去光華鑽進房間,樓下瘋玩的孩子被媽媽罵著回家,不知誰家收音機“咿咿呀呀”沒完沒了,隔壁燉的紅燒肉味兒,仙女一樣飄進房間……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閻華
2014年7月於花間小築
兩年時間,這扇門越開越大,來的人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從十多場活動中選出這八場夢,因為它們與這座城市的歷史更貼近。在“克勒門”的舞台上,我們不做學術討論,不做歷史探究,只是通過往事、通過藝術把一種美呈現出來,通過那種美,我們可以看到精緻、優雅、追求卓越的生活方式,亦可感知自由、開放、海納百川的上海精神。
通過籌備“克勒門”,我結識了好多長者,跟他們對話,我聽到的不只是故事和歷史,而是一個個用半世人生換來的生命感悟。能這樣走近他們,觸摸這座城市,是我的福分!有人勸我多跟年輕人在一起吧,不然心態易老,可是我的體會居然是:他們比我還年輕!都會精神本來就是年輕的、旺盛的。正是這樣的心態,讓他們從容面對風雨,在任何時候都活得體面。“克勒門”不是在說什麼陳年舊事,而是在尋找上海這座城市的一種精、氣、神。
感謝陳鋼老9幣打開了“克勒門”,也為我叩開一扇門;感謝嵇東明先生,他是“克勒門”的堅強後盾;感謝林明傑老師,他的畫作每次都帶給我啟示;感謝攝影師丹娘老師,為每次活動留下珍貴的影像;感謝每一位嘉賓,他們真誠待我,給予信任和鼓勵;感謝這兩年來所有幫助和支持“克勒門”的人!
我還要感謝上海音樂出版社的費維耀社長,感謝資深編輯黃惠民先生和年輕編輯雲吳泓、朱沛琪、高靜、毛靜穎,感謝裝幀設計者薛文卿小姐。
“克勒門”的故事才剛開始,我們還在這個城市中尋找著令人感動的足跡。如果您有相關的故事和線索,請給我們發郵件。謝謝! 寫下這些文字,窗外已是華燈初上,這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老房子還披著當年的衣裳。腳踏車鈴聲變成了響亮的汽車喇叭“嘀嘀”作響,掛滿華服的竹竿一根根地褪去光華鑽進房間,樓下瘋玩的孩子被媽媽罵著回家,不知誰家收音機“咿咿呀呀”沒完沒了,隔壁燉的紅燒肉味兒,仙女一樣飄進房間……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閻華
2014年7月於花間小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