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腳短腸蕨

光腳短腸蕨

常綠中型林下植物。根狀莖橫走,直徑1-1.5厘米,黑褐色,先端疏被緊貼的褐色鱗片,其餘部分光滑;葉疏生或近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光腳短腸蕨
  • 拉丁學名:Allantodia doederleinii (Luerss.) Ching
  • :植物界
  • :蹄蓋蕨科
  • :短腸蕨屬
  • 中國植物志:3(2):388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染色體,

形態特徵

能育葉長達1.7米;葉柄長達80厘米,直徑4-5毫米,基部黑褐色,常有少數小肉質突起,向上綠禾稈色或淡褐禾稈色,通體疏被易脫落的小鱗片,鱗片褐色,膜質,卵形、闊披針形或披針形,常貼生,邊緣有稀疏小齒,有時有明顯的黑邊;葉片三角形,長達90厘米,寬達60厘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二回羽狀-小羽片羽裂;側生羽片約達10對,互生,略斜向上,中部以下的矩圓闊披針形,羽狀,有柄,基部兩對最大,長達40厘米,寬達20厘米,柄長達5厘米;側生小羽片約達15對,互生,近平展,披針形或矩圓闊披針形,長達11厘米,寬達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不對稱,下側淺心臟形或平截,上側闊楔形,下部的有短柄,兩側羽狀淺裂至深裂;小羽片的裂片約達10對,略斜向上,矩圓形或近矩圓形,先端鈍圓或圓截形,邊緣近全緣或有稀疏的淺鋸齒;葉脈可見,羽狀,在小羽片的裂片上約達7對,斜向上,二叉或單一,偶為3-4叉。葉乾後薄紙質或紙質,橄欖綠色或褐綠色,上面色較深,兩面光滑;葉軸和羽軸綠禾稈色,光滑,上面有縱溝。
光腳短腸蕨
孢子形態
孢子囊群粗短線形或矩圓形,在小羽片的裂片上可達5對,大多單生小脈基部或近基部,靠近小羽片中肋,少見在小羽片及羽片上部的基部雙生;囊群蓋膜質,淺褐色,成熟時膨脹,從背部不規則破裂。孢子豆形,周壁明顯,有少數褶皺。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2300米陰濕山谷闊葉林下。

分布範圍

分布於浙江(鄞縣)、福建(龍巖、南靖)、台灣(台北、新竹、宜蘭、花蓮、南投、嘉義、台東、屏東)、湖南(武崗)、廣東(連縣、乳源、英德、信宜、陽春)、香港廣西(金繡大瑤山、都安、平南、龍州)、四川(峨眉山、屏山)、貴州(雷山、獨山)、雲南(廣南、西疇、麻栗坡、馬關、河口、屏邊、金平、元陽、新平、景東、勐臘、勐海、盈江、福貢、貢山、綏江)。也分布於日本(本州南部、四國、九州及琉球)和越南北部。模式標本采自日本(琉球)

染色體

染色體數目n=123,無融合生殖3倍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