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稃羊茅(學名:Festuca kirilowii Steud. )是禾本科,羊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稈較硬直,或基部稍膝曲,平滑無毛,高可達70厘米,葉鞘平滑無毛,葉舌平截,具纖毛;葉片常對摺,稈生葉較短,圓錐花序緊縮,分枝粗糙,小穗褐紫色,穎片背上部和中脈粗糙或具短毛,外稃背部遍被毛,兩脊具纖毛或粗糙,脊間具微毛;子房頂端無毛。6-8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西部、西藏。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和遠東、中亞地區及歐洲和北美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2100-4300米的灌叢、山坡草地、河谷、河灘等處。
毛稃羊茅營養物質含量高毛稃羊茅莖葉柔軟,表面無剛毛,是各類牲畜均喜食飼料。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細弱根莖。稈較硬直,或基部稍膝曲,平滑無毛,高20-60(70)厘米,具2-3節。葉鞘平滑無毛,下部者短於而上部者長於節間;葉舌長約1毫米,平截,具纖毛;葉片常對摺,平滑無毛或上面稀有微毛,長(8)10-20(35)厘米,稈生葉較短,長2-5厘米,寬約2毫米;葉橫切面具維管束5-9,厚壁組織束5-7。
圓錐花序緊縮,或花期稍開展;分枝每節1-2枚,粗糙,長1-3(4)厘米;小穗褐紫色,長8-10毫米,含4-6小花;小穗軸節間長約0.8毫米,背具刺毛;穎片背上部和中脈粗糙或具短毛,頂端尖或漸尖,邊緣窄膜質或具纖毛,第一穎長3-4毫米,具1脈,第二穎長4-5毫米,具3脈;外稃背部遍被毛,具不明顯的5脈,頂端具芒,芒長2-3毫米,第一外稃長約5.5毫米;內稃頂端具2齒,兩脊具纖毛或粗糙,脊間具微毛;花葯長2-3毫米;子房頂端無毛。花果期6-8月。染色體2n=42(Sokolovskaya1939)。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2100-4300米的灌叢、山坡草地、河谷、河灘等處。毛稃羊茅適應性強,適宜寒冷而潮濕的氣候。耐寒性極強,在-36℃的低溫下仍能安全越冬,生長良好。抗旱性較好,鬚根發達,能充分吸收土壤水分。耐鹼性強,在pH值8.2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對土壤選擇不嚴。
分布範圍
繁殖方法
播種:播前應深耕,施足底肥。由於毛稃羊茅種子小,要求整地精細,地表平整,土塊細碎。大面積播種時,根據雜草萌芽出土情況,在播前用輕耙帶木耮子滅草1-2次,滅草效果達到55%-75%,若表層土壤乾燥,播前要進行鎮壓,以便機播時控制播種深度,春、夏播皆宜。在牧區旱作條件下,以5月中下旬播種最為適宜,每公頃播種量為11.25-15.0千克,播種深度2-3厘米,條播行距15-30厘米,播後鎮壓,使土壤和種子緊密接觸,有利於出苗。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播種當年嚴禁牲畜採食和踐踏,小面積的試驗地,當年可人工除草1-2遍,大面積的人工草地和種子田可用2,4-D丁酯乳油滅除雜草,每公頃用量3000-3750克,加水500-750千克,晴天時用機動噴霧器噴灑。
收種及收草時間:收青乾草,以抽穗盛期至開花初期收割最為適宜。人工收種,待種子70%-80%進入蠟熟期即可收割。機械收種,待種子70%-80%進入完熟期時收割。收割後的再生草可供放牧。
主要價值
品質優良,適口性好:營養物質含量高毛稃羊茅莖葉柔軟,表面無剛毛,葉片不易脫落,葉量豐富,葉占鮮草重量的35.0%。中國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草原研究所牧草分析室測定,毛稃羊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粗纖維含量低。粗蛋白質含量比紫羊茅高1.13個百分點,各類牲畜均喜食,能調製成優質的青乾草。
分櫱能力強:在中國青海同德巴灘地區旱作條件下,一般當年分櫱10-30個,水分充足,土壤疏鬆時,其分櫱數超過100個。分櫱屬叢生型,易形成草皮,耐踐踏,再生能力強。毛稃羊茅具有綠草期長的特點,種子成熟後,莖葉仍保持綠色。出抗逆性強,產量高,品質好,各類牲畜均喜食;再生能力強,耐踐踏,適宜建植人工草地和培植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