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的波動說
- 外文名:Wave theory of light
- 提出時間:1678年
- 提出者:惠更斯
- 1690年:發表在他的《光的專著》
在1660年代,胡克(Robert Hooke)發表了他的光波動理論。他認為光線在一個名為發光以太(Luminiferous ether)的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四射,並且由於波並不受重力影響,他...
17世紀以後的一百多年間,光的微粒說(見光的二象性)一直占統治地位,波動說則不為多數人所接受,直到進入19世紀後,光的波動理論才得到迅速發展。...
微粒說與波動說之爭,牛頓認為光是一種微粒。光學是一門最古老的物理學分支之一.光的本性問題一直是人們十分關心和熱衷探討的問題.17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既具有波動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科學家發現光既能像波一樣向前傳播,有時又表現出粒子的特徵。因此我們稱光為“波粒二象性”。...
光的干涉現象是波動獨有的特徵,如果光真的是一種波,就必然會觀察到光的干涉現象。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1773—1829)在實驗室里成功地觀察到了光的...
只有橫波才能產生偏振現象,故光的偏振是光的波動性的又一例證。在垂直於傳播方向的平面內,包含一切可能方向的橫振動,且平均說來任一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振幅,這種橫...
這個現象用光的波動說是解釋不了的。因為光的波動說認為光是一種波,它的能量是連續的,和光波的振幅即強度有關,而和光的頻率即顏色無關,如果微弱的紫光能從...
按照惠更斯原理,波的直線傳播與球面傳播。較為完全的光理論最早是由克里斯蒂安·惠更斯發展成型,他提出了一種光波動說。使用這理論,他能夠解釋光波如何因相互干涉而...
泊松是一位堅持光的微粒說的科學家,本來想用這個結論推翻光的波動說,然而,卻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這個亮斑反而成了光的波動性的一個有力證據,這是泊松無論...
波的衍射現象 編輯 水波、聲波、光波都能發生衍射現象。如:“波光粼粼”“隔牆有耳”“雙縫干涉”。衍射現象里有一個著名的故事,泊松亮斑。泊松是光的波動說的...
《奇妙的光》介紹了光的粒子說、波動說和波粒二象性的發展過程,介紹了愛因斯坦對現代光學的種種貢獻。《奇妙的光》還介紹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科學家探索光的過程。...
,雖然這個現象是由最早計算得到它的法國物理學家西莫恩·泊松命名,但泊松卻是企圖利用“中心點的光穿過障礙物到達光屏”這個與常識相違背的結論來推翻光的波動說...
這與光的偏振現象產生了矛盾,然而楊並未放棄光的波動說。楊的著作點燃了革命的導火索,光的波動說在經過了百年的沉寂之後,終於又回到了歷史舞台上來。但是它當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