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灰之城

光灰之城,是指武漢市後湖在興建新城的同時,由於忽略對城市環境的保護,導致工地周圍嚴重灰塵污染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灰之城
  • 由於:忽略對城市環境的保護
  • 依據:後湖地區分區規劃
  • 導致:工地周圍嚴重灰塵污染
簡介,灰塵來源,相關報導,後湖10萬居民陷“光灰之城”,居民有話說: 除灰降塵招數多,反思----“灰城”的考驗,

簡介

後湖,現在並沒有湖,但歷史上有過。史料記載,從明代到清代中期,後湖一度是漢口著名的遊覽勝地。自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防水患主持修築後湖堤(現張公堤)後,堤內的後湖逐漸淤積直至消失,這一帶成為魚塘和菜地。
本世紀初,這裡被規劃為居住區。
東至漢黃路、解放大道,南抵京廣線,西起姑嫂樹路,北接施工中的三環線,規劃用地面積23.6平方公里,這就是規劃中的後湖。根據2006年出台的《後湖地區分區規劃》,後湖被定義為“和諧生態居住新城”,位列武漢4大居住新城之一,到2020年規劃居住人口30萬。
初步估計,到目前為止,後湖地區已建成20多個居住小區,入住人口已經超過10萬。

灰塵來源

現在,後湖片區,位於金橋大道、後湖五路、後湖大道、幸福大道上,尚有5個在建工地,分別為高架橋、凱旋茗苑、盛世東方、江岸區檢察院、同安家園。
這些工地外面都打了圍,顯得很乾淨,施工也比較規範。規範施工依然擋不住灰塵漫天飛舞,不管是哪個工地,進出的車輛都會捎出些許泥土,這些泥土經車輛碾壓和太陽照射後,就成了灰源之一。
2010年12月6日晚11時30分左右,不到10分鐘時間內,共有6輛渣土車經建設大道延長線鐵路涵洞進出。路面不平,車廂也沒加蓋,車輛不時撒下渣土。渣土車開得很快,車輛經過後,捲起漫天灰塵。前日晚12時左右,後湖五路上一輛接一輛的混凝土攪拌車和渣土車呼嘯而過,路燈燈光籠罩在塵霧中。
每天早上,環衛工人都在後湖大道和後湖五路上清掃。因為沒有灑水,揚起的灰塵讓早起上班的居民們掩鼻而行。百勝春天小區和同安家園小區中間的新春村公車站,每天早上灑水車過後,都會留下一條近30厘米寬的泥水帶,兩名環衛工偶爾也會將泥水儘量掃走,但大多數時間,工人們都會置之不理。
在不遠處的府河大橋下,有一個大型攪拌站,攪拌站附近的綠樹早已變成了灰樹。攪拌站的產品多供應後湖工地,這裡是後湖灰源的又一個集散地。
家住世紀家園的劉先生認為,後湖灰大,渣土車為主因。
家住後湖華庭的孫先生說,後湖灰大,是多年累積而成。
來自武漢市環保局的一項調查表明,後湖道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揚塵,主要來源於混凝土攪拌站、施工材料運輸和裝卸過程

相關報導

武漢後湖成光灰之城 10萬居民面臨“黑肺”威脅 來源:漢網-武漢晚報
【讀者來信】
晚報編輯部:
你們好。
我是後湖一居民,貿然寫下這封信,是因為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希望你們能抽空來後湖看一看,尤其是在風起的日子,漫天飛舞的都是灰塵,走在路上,鼻孔里都是渣土的味道。如果說之前的蚊子還可以用蚊帳對付的話,現在的灰塵簡直是無孔不入。我家每天都不得不緊閉門窗,媽媽每天要拖地兩遍,抱孩子到外面去玩都需要很大的決心。
我仔細觀察過,我家門口就從沒見過灑水車,每天晚上總有一輛接一輛的渣土車呼嘯而過,灰塵把行道樹都弄得灰頭灰臉。後湖有10萬居民啊,誰能還我們青天綠地?
後湖居民 唐錦誠
2010年12月6日
後湖新城儼然“光灰之城”
接到唐先生投訴後,本報記者前往後湖一探究竟,發現真如唐先生所說,後湖如今成了一座“光灰之城”。
雖然下了一場雪,而且聽天氣預報說,接下來還會有降雪(降雨),這讓後湖居民認為今年剩下的幾天,會暫時告別灰塵。可好景不長,乾淨了沒幾天的路面,再次被灰塵蒙住,花壇邊到處是沉積下來的灰塵,有的甚至超過3厘米厚。
記者調查
路邊的植物和樹葉全被裹成灰色。
漫天灰塵 “吹”火洗車生意
後湖一帶集中了大大小小近30家汽車維修店,這些維修店同時兼營洗車業務,而且洗車的生意明顯好於修車。
到老家兩天就回來的鄭先生,一回到同安家園,就先忙著看看停在小區門前的愛車。一看,鄭先生嚇了一跳:這還是自己才買不到半年的車嗎?車身沾滿了灰塵,已經看不出本來的面目。鄭先生連忙開車去洗。
位於興業路上的一家汽車修理店工人告訴記者,他們店原本打算以修車為主,但每天洗車業務太多,修車反而成了“副業”。這家店,每天平均要洗40台車,相比中心城區的修理店,洗車業務多了一半都不止。
一夜風起 家中地板可寫字
不久前,一場5到7級的北風,吹散了武漢連續多日的燥熱,也將後湖多條無人灑水道路上的灰塵吹走。處於下風口的數個小區內,綠樹變成灰樹,家家戶戶緊閉門窗。
同鑫花園的肖婆婆住在小區10樓,小區內的綠化很漂亮,但肖婆婆一點也不開心。周末,肖婆婆和兒媳婦將房間徹底地打掃了一遍,只要發現地板或家具上有一點點灰塵,都會馬上弄乾淨。
入夜後開始颳風,肖婆婆就知道,第二天起床後,房子裡又會布滿灰塵。果然,早上一起床,肖婆婆家裡的地板上已經可以“練字”了。這段時間來,家裡的灰塵太多了,每天她都要分早中晚拖三遍地,擦三遍家具,“年紀大了,一天下來,腰疼的厲害。”
至少3個月前,肖婆婆還不用這么累,那時每天拖一遍地就可以了,“不知道是哪裡來的這多灰。”
秀澤園小區緊鄰興業路。在興業路附近有一個停車場、一個攪拌站和若干修理廠,光停車場門前每天就有20多輛車停靠在馬路兩側。
這裡過往車輛行駛非常快,原本車多灰大,加上攪拌廠的車輛每天來來往往不下50趟,灰塵布滿了馬路兩邊的小區,衣服不能曬,門不能開,路不好走。天氣晴好,攪拌車跑過,揚起滿天的灰塵;下雨時,馬路上全是泥濘,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倒。
11月8日,再也無法忍受的小區居民,搬來石頭堵在馬路上,禁止車輛通行。
後湖眾多的拆遷和在建工地是灰塵的主要來源。
後湖居民
“四招”拒灰
第一招:出門戴口罩
在後湖東方華府門前,下午接幼稚園女兒回家的吳先生,面部戴著口罩,他說,以往他最見不得男士戴口罩,“今年沒辦法啦,全家都戴上了口罩,就是為了擋灰塵”。
第二招:在家穿多功能鞋套
居民劉小姐說,她在網上購買了一種多功能鞋套,套在鞋上,一邊走路,一邊拖地,可以保持家裡乾淨。
第三招:晨練晚練都家裡練
家住恆星園的王爹爹說,小區內綠化不錯,以前還蠻喜歡在裡面走走,現在灰塵多,現在晨練晚練都改家裡進行。
第四招:不戴隱形眼鏡
“起風時,出門千萬不要戴隱形眼鏡!”
居民戴先生剛從醫院回來,前天因為戴著隱形眼鏡出門,灰塵落入眼睛,附在隱形眼睛上,結果造成了炎症。

後湖10萬居民陷“光灰之城”

文/ 記者 趙家新 邵瀾
圖/ 記者 李少文 製圖/馬晶晶
5個工地
“造”灰塵
後湖,現在並沒有湖,但歷史上有過。史料記載,從明代到清代中期,後湖一度是漢口著名的遊覽勝地。自清湖廣總督張之洞為防水患主持修築後湖堤(現張公堤)後,堤內的後湖逐漸淤積直至消失,這一帶成為魚塘和菜地。
本世紀初,這裡被規劃為居住區。
東至漢黃路、解放大道,南抵京廣線,西起姑嫂樹路,北接施工中的三環線,規劃用地面積23.6平方公里,這就是規劃中的後湖。根據2006年出台的《後湖地區分區規劃》,後湖被定義為“和諧生態居住新城”,位列武漢4大居住新城之一,到2020年規劃居住人口30萬。
初步估計,到目前為止,後湖地區已建成20多個居住小區,入住人口已經超過10萬。
記者昨日粗略數了一下,現在,後湖片區,位於金橋大道、後湖五路、後湖大道、幸福大道上,尚有5個在建工地,分別為高架橋、凱旋茗苑、盛世東方、江岸區檢察院、同安家園。
這些工地外面都打了圍,顯得很乾淨,施工也比較規範。規範施工依然擋不住灰塵漫天飛舞,不管是哪個工地,進出的車輛都會捎出些許泥土,這些泥土經車輛碾壓和太陽照射後,就成了灰源之一。
渣土車沿路撒泥揚塵
後湖的灰塵到底是如何來的?後湖居民眾說紛紜。
家住世紀家園的劉先生認為,後湖灰大,渣土車為主因。
家住後湖華庭的孫先生說,後湖灰大,是多年累積而成。
記者連日在後湖五路和建設大道延長線鐵路涵洞處守候,發現經這兩條路進出的渣土車特別多。
6日晚11時30分左右,不到10分鐘時間內,共有6輛渣土車經建設大道延長線鐵路涵洞進出。路面不平,車廂也沒加蓋,車輛不時撒下渣土。渣土車開得很快,車輛經過後,捲起漫天灰塵。前日晚12時左右,後湖五路上一輛接一輛的混凝土攪拌車和渣土車呼嘯而過,路燈燈光籠罩在塵霧中。
每天早上,環衛工人都在後湖大道和後湖五路上清掃。因為沒有灑水,揚起的灰塵讓早起上班的居民們掩鼻而行。百勝春天小區和同安家園小區中間的新春村公車站,每天早上灑水車過後,都會留下一條近30厘米寬的泥水帶,兩名環衛工偶爾也會將泥水儘量掃走,但大多數時間,工人們都會置之不理。
在不遠處的府河大橋下,有一個大型攪拌站,攪拌站附近的綠樹早已變成了灰樹。攪拌站的產品多供應後湖工地,這裡是後湖灰源的又一個集散地。
來自武漢市環保局的一項調查表明,後湖道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揚塵,主要來源於混凝土攪拌站、施工材料運輸和裝卸過程。

居民有話說: 除灰降塵招數多

對於後湖灰塵,居民們提出了很多建議:
後湖黃土暴露處太多,應該加以硬化或者綠化。不解決暴露黃土問題,不管是清掃還是灑水,只能保證暫時乾淨,但灰塵永遠都會在區內循環。
建議環衛工人棄用竹掃把,改用草掃把以掃盡泥土;每條街都用小型便攜高壓水槍沖洗。
後湖多處工地施工,車輛出入未能按照建築工地施工車輛出入要求清洗車輪,大量泥土進入後湖大道。城管和環保部門應加強監管,希望加大灑水車的噴灑力度。
用塑膠封住渣土車的邊縫,希望有關部門加強對渣土車規範管理,該封閉的要封閉,該限行的要限行。

反思----“灰城”的考驗

林坤
人們常說的灰塵,放到我國空氣環境質量評價指標中,只是其中一項,即可吸入顆粒物。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警告,許多大城市人口都面臨“黑肺”問題,而讓肺臟喪失自我淨化能力的,恰恰就是極微細的灰塵顆粒。
這表明了一種隱蔽的可能性肉眼可見的灰塵尚且如此“壯觀”,那些不可見的會不會更加嚴重?武漢的灰塵污染,並不限於後湖一地。如果任其蔓延,加上汽車尾氣及工業排放,武漢的藍天會又變成什麼樣?
治理灰塵,不能總跟在污染的屁股後面收拾殘局。前日在市府召開的“十件實事”座談會上,有政協委員提出具體措施,把好建築工地大門,不搞“運動式”檢查。在採訪中,也有後湖居民指出要增加綠化,對運渣車採取封閉、限行等方法減少塵土源頭。如果這些舉措真的一一落實,相信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人民日報》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曾說到:人沒了,發展還有什麼意義?發展總是為了人能活的更好。同理,如果一座城市的居民在發展過程中吃了幾年的灰,日子過得不舒心,甚至埋下疾病隱患,發展的意義當然要打折扣。武漢各個城區的空氣污染雖然程度有別,但帶給每個人的都只是損害。必須在行動上重視、急迫起來,應對“灰城”考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