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蛋白質(photosensitive protein)是2018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敏蛋白質
- 外文名:photosensitive protein
- 所屬學科:生物物理學
- 公布時間:2018年
光敏蛋白質(photosensitive protein)是2018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
光敏蛋白質(photosensitive protein)是2018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結構、構象和活性對光敏感的一類蛋白質的總稱。包括典型的視紫紅質、光敏感通道蛋白、蛋白質光敏劑、隱花...
光敏作用(Photosensitization)亦稱光動力作用或光力學作用,是指生物體內同時具有氧和色素時,在可見光(該色素的吸收光)的照射下,生物體內分子產生的氧化作用。常用的色素是甲基藍和莢氮蒽等,它們能使核酸和蛋白質受到損傷。一般認為,...
光敏黃蛋白是2008年公布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名詞。定義 一種含有8-氰-核黃素的蛋白質。其中8-氰-核黃素或8-氰-黃素單核苷酸與普通的核黃素和黃素單核苷酸不同,在紫外區附近有光吸收。出處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名詞》
利用來源於細菌光合反應活性中心的膜蛋白的光敏特性,結合納米半導體的高效光電轉換功能,製備高分子包埋的人工蛋白膜。採用現場光電化學手段研究膜內能量和電子傳遞過程。遺闡明光電化學反應涉及的複雜電子轉移機理,同時探索光敏蛋白質的原位分析...
黑視蛋白(melanopsin)是一種在視網膜中的神經節細胞蛋白。科學家研究表明:黑視蛋白並不能幫助人們看清物體的形狀,但它們卻能夠與光,特別是藍光發生反應,因為黑視蛋白的光敏蛋白是哺乳動物設定“機體生物鐘”所必需的。科學家表示,現在...
光敏反應是指由光敏劑引發的光化學反應。光敏反應在醫學上一般指的是藥物的光敏反應,即使用藥物後,暴露於紫外線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概述 光化學反應中,有一類分子只吸收光子,並將能量傳遞給不能吸收光子的分子,促使其發生化學反應,...
這些活性氧組份具有破壞包括蛋白質和核酸等在內的生物大分子的作用。藻紅蛋白的雷射光敏殺傷腫瘤細胞可能在細胞水平的三個層次上發揮作用:(1) 藻紅蛋白結合於腫瘤細胞膜或游離於膜外,光敏反應發生時,產物可攻擊膜蛋白和不飽和脂質,...
毒殺紅蛋白(KillerRed)是2018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 一種結構改造後的紅色螢光蛋白。是第一個以較高量子產率產生單線態氧的蛋白質光敏劑。可用於亞細胞的精準定位和與特定蛋白質的融合表達,闡明單線態...
G蛋白系統是細胞中最常見的信號傳遞方式。細胞中存在數以千計的特異性G蛋白偶聯受體:有些識別激素,改變新陳代謝的水平;有些在神經系統中傳遞神經信號。我們的視覺依賴於一種光敏G蛋白系統;而我們的嗅覺則由上千種形式各異的受體控制...
根據相關研究報導,以藻青蛋白為光敏劑可使雷射對腫瘤細胞的殺傷率從12%提高到88%,癌症治癒率提高55%。酶抑制劑 藻青蛋白是藍綠藻內的藍色素。在活的藻細胞內,藻青蛋白是蛋白存儲單位和抗氧化劑,防止細胞受到某波長的傷害。有研究...
蛋白質光修飾(protein photomodification)是2018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生物物理學名詞。定義 一般指紫外線A被光敏劑吸收後形成的活性氧對蛋白質的氧化修飾作用。易於被活性氧所修飾的胺基酸殘基有甲硫氨酸(Met)、半胱氨酸(...
單體(1分子色素和1分子蛋白)的分子量在不同植物中有些不同,變化在50~150之間。例如燕麥的為60,黑麥的為120。光敏素的蛋白質中有很大比例的酸性和鹼性胺基酸,以及含硫胺基酸,如半胱氨酸。所以光敏素是一個高度帶電、非常活潑的...
紅外線螢光蛋白質是在耐輻射球菌(因在大劑量輻射下仍能存活而為人熟知)中發現的一種蛋白質的改良版本。科學家們之前發現,該細菌中的一種蛋白質(光敏色素)能夠吸收處於可見光譜遠端的深紅光。它可以用這些能量來發出信號,從而讓細胞...
光敏物質存在於皮膚後吸收光能發生反應稱為半抗原,與皮膚蛋白質結合形成全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或誘發細胞免疫反應。臨床表現 目前光過敏性疾病的分類並無統一的意見,主要分為日光所致的劑型損傷反應,日光所致的慢性損傷反應,外源性光敏...
2.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60307006,基於視紫紅質光敏蛋白質的運動目標識別與跟蹤探測器的基礎研究,2014/01-2016/12,26萬元,已結題,主持。3. 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2013011035-4,基於最佳化磁共振無線電力傳輸系統的研究,2013/01-...
2004-2005期間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作為訪問學者參加美國農業部"植物光信號傳導"、"擬南芥光敏蛋白質的研究"和"擬南芥第二條染色體的研究"等項目的合作研究工作;主持國家 "863"課題兩項:"高效降解有機磷及擬除蟲菊酯等農藥殘留物的高新技術...
該技術利用了嗜鹽桿菌進化上的適應方法,當氧的濃度變得很低時,可以製成光敏膜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就是人們所熟知的視紫紅質菌(噬菌調理素),這是一種類似於視紫紅質的紫色顏料,出現於鹽桿菌屬的細菌膜,它把陽光直接轉變成化學能...
紫外線透入人體皮膚的深度不超過0.01~1mm,大部分在皮膚角質層中吸收,使細胞分子受激呈激發態,形成化學性質極活潑的自由基,因而產生光化學反應如光分解效應、光化合效應,光聚合作用和光敏作用.當達到一定照射劑量時,可引起蛋白質發生...
採用分形,孤子和熱導理論,對雷射與酶的熱作用效應進行了解析,提出了雷射—DNA相互作用的非線性動力學方程;雷射劑量與生物分子解鏈或“失活”溫度的關係;雷射—蛋白質分子相互作用的非線性運動方程,並探究雷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