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Fs (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即光敏色素互作因子,是一種可以與光受體光敏色素蛋白相互作用的bHLH家族轉錄因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敏色素互作因子
- 外文名:phytochrome-interacting factors
據報導,在15個擬南芥PIF家族成員中,有7個成員可以在體外與phyB相互作用,包括PIF3(AT1G09530),PIF1(AT2G20180),PIF4(AT2G43010),PIF5(AT3G59060),PIF6(AT3G62090),PIF7(AT5G61270)和PIF8(AT4G00050)。
PIF1基因編碼一個可被光誘導的核bHLH蛋白,這一蛋白可以參與光敏色素信號途徑。突變體僅在遠紅光下表現出長下胚軸表型,並缺乏其他phyA相關回響。突變體還表現出藍光回響缺失現象。PIF3作為一種轉錄因子可以與光受體phyA和phyB作用。在體內PIF3可以與LHY和CCA1的啟動子區域的G-box形成三聚體。PIF3可以負調控phyB信號途徑。黑暗下成長的幼苗經照射後,體內的PIF3會在光敏色素的調控下迅速降解。在光信號輸入和生物鐘調控中作用不大。PIF3僅可以與ACEs的G-box和E-box結合。在光下和HY5-independent fashion下,PIF3結合在花青素合成基因上。PIF3還可以作為轉錄激活子起作用,這一點應與其抑制phyB介導的信號途徑相區分。PIF4是一種半顯性突變(semi dominant mutation),表現出紅光回響缺失。編碼一種核定位bHLH蛋白,這種蛋白可以與phyB蛋白互作。PIF4可以負調控phyB介導的紅光回響途徑,參與SAS過程。PIF4蛋白的積累也是由phyB負調控的。PIF5編碼一種異常的Myc相關的bHLH轉錄因子。PIF5與APRR1/TOC1作用,並參與SAS過程。PIF5是PIF3轉錄因子基因家族中的一員。PIF5作為phyB負調控因子起作用,其蛋白水平受phyB調控。PIF6與PIL1基因都能編碼一種異常(novel)的Myc相關的bHLH轉錄因子。它們都可以與APRR1/TOC1作用,也都是PIF3轉錄因子基因家族中的一員。PIF7是一種bHLH光敏色素互作因子。它可以通過一個保守區域特異性的與Pfr形式的phyB(遠紅光吸收型phyB)結合,這一保守區域叫做活性phyB結合域。光下,PIF7快速的遷移到intranuclear speckles上,在那裡與phyB有共同的定位。PIF7負調控phyB介導的幼苗去黃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