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形態特徵
光彩麗椋鳥屬中型鳥類,體長27~28厘米,雄鳥體重111~155克,雌鳥體重96~139克。雄鳥頂冠是明亮的藍綠色,脖子和翕亮綠色,背部是五彩斑斕的藍色與紫色形成的幻彩,尾覆羽是明亮的藍綠色,接近尾端有一道橫帶。眼先和額頭是黑色的天鵝絨,頭部兩側,臉頰深藍色。耳覆羽和喉嚨之間有青銅金色染色。下頦,喉嚨,胸部和上腹部是美麗的紫色,有棕褐色的亮點。下腹部及尾下顯示藍色虹彩。翼上有明亮的綠色,並有斑點和藍色的邊緣。二級和三級飛羽有暗紫色的外螺紋。翅膀的底面紫色,尾巴的終端廣泛帶有藍綠色。虹膜黃色,喙和腿爪黑色。
雌鳥與雄鳥有大致相同的羽毛,但暗淡得多。綠色體羽沒有背面的紫色幻彩。下體 腹部的中心只有黑色,紫色被替換為藍色。幼鳥的翅膀和尾巴上有光澤,它們有一個磨砂灰色的腹部和棕色虹膜。
棲息環境
棲息於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也出現在公園和花園。 定居在樹梢,如果食物缺乏,也會下降到較低的灌木叢。生活在普林西比島的鳥會在紅樹林活動。習慣於所有的低地森林,進入種植園或附近及其他人類居住區和村莊。
生活習性
集大群時十分嘈雜,鳴叫聲尖銳而剌耳。通常以十幾隻或稍多的小群活動,但在加彭的旱季期間,有時會在聚集數萬隻之多。白天,分散在15至20公里的地方休息,晚上返回時扑打翅膀的聲音引起很大的騷動。這些鳥也和其他物種混群。在奈及利亞,沒有季節性遷移,但在其他很多地方會在休息和取食的不同區域之間往返。在喀麥隆聚集大群發生在乾燥的季節,也很常見,這種鳥總在空中飛行,幾乎不降落。
該物種不會在同一個地方一年四季不變的留守。最北部的鳥群傾向於安居,南方的鳥群有遷移行為,尤其是在築巢和越冬區是不同的。
光彩麗椋鳥素食,大多是吃水果和漿果等植物性食物,夾竹桃和月桂。亦兼食昆蟲,甲蟲,黃蜂,蚱蜢,螞蟻。當一棵樹上有許多水果時,它們會停留很長一段時間,並將吞食的種子播落到地面,從而促進其擴散。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哥拉、貝寧、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肯亞、賴比瑞亞、馬里、尼日、奈及利亞、盧安達、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內加爾、獅子山、南蘇丹、蘇丹、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多哥、烏干達、尚比亞。
繁殖方式
通常營巢於樹上,但情況有很大不同:在奈及利亞,鳥巢位於患病或枯死的高層樹幹內;在尚比亞,鳥巢營在天然樹洞內;在幾內亞比索和沿海岸的島嶼上,許多巢安在紅樹林裡。在加彭,鳥巢則築在距地面2至35米以上的樹幹上。巢內襯用樹枝或莖,有時草或樹葉。這些鳥類會連續幾年使用自己的巢穴,每窩產2~3枚卵,綠色有紅色斑點,大小約22~28毫米。雌鳥獨自孵化約18天,雄鳥在附近守衛,父母雙方都參與飼餵雛鳥幼鳥晚成性,孵化20天后離巢。
繁殖季節也因地區不同有很大的差別。在尚比亞是9月和10月;在安哥拉是2月開始;在東非從1月至8月,在奈及利亞是12月。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
1. | Lamprotornis splendidus bailundensis | |
2. | Lamprotornis splendidus chrysonotis | |
3. | Lamprotornis splendidus lessoni | |
4. | Lamprotornis splendidus splendidus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註:光彩麗椋鳥圖冊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