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律寺

光孝律寺

“江淮名剎”光孝律寺始建於東晉義熙年間,原名萬壽寺,後因南宋高宗趙構為超度徽、欽二帝亡靈,詔令該寺擺設道場,敕令改稱“報恩光孝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光孝律寺
  • 地理位置:江蘇省泰州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氣候
  • 原名:萬壽寺 
簡介,歷史沿革,光孝律寺簡介,重新開放,名僧,文物眾多,現狀,

簡介

乾隆年間,又改稱“報恩光孝律寺”。該寺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最盛時期容納常住僧人千餘人。本世紀30年代光孝律寺創辦佛學研究社,海外弘法的不少名僧都曾在光孝律寺就學。光孝律寺收藏珍貴文物較多,如收有歷代名家墨跡,世稱孤本的宋拓“汝帖”;隋唐時代從印度傳來的“貝葉經”等。

歷史沿革

紹興三十一年(1161),光孝寺毀於戰禍。後經寺僧祖彥、別峰、德范等幾代人的努力,復建大殿與一批建築。殿“為重屋八楹,東西百三十六尺,南北九十六尺,高百一十尺。佛、菩薩、阿羅漢三十一軀。”佛象後陡塑海島。繼任提舉常平使韓梃取《華嚴經》語,書“最吉祥殿”四字為額。又建高閣六楹,用寧宗趙擴在潛邸時書賜光孝寺住持覺深的“碧雲”二字為額。方丈室、寢室、廚庫、水陸堂及左右廡廂,亦同時建成。慶元六年(1200)四月,陸游(放翁)撰《泰州報恩光孝禪寺最吉祥殿碑》碑文,記其始末。
明崇禎四年(1631),天竺大講寺(今浙江杭州)僧方誌應聘來寺重建殿宇,並請浙江布政司參政邑人劉萬春(字延之,號忠孕居士)書“碧雲方丈”,上題“宋額”,下署“忠孕居士”,制額改懸於方丈室。此後,正殿(最吉祥殿)成為祝厘道場,地方官司遇有朝賀、慶祝諸大典,相沿於此行禮。
清初康熙乾隆年間,該寺殿宇因年久失修,逐漸衰頹,金陵寶華山慧居寺(今隆昌寺)上座炳一律師,為蘇北里下河人,因回鄉省親路過泰州,駐錫光孝,目睹寺宇頹廢,住僧寥落,不勝嗟嘆。乾隆九年(1744),炳一律師受地方士紳之誠邀而任住持,肩負中興光孝寺之重任,古剎賴以復興。因炳師為寶華山律宗傳人,寶華為律宗傳戒道場,而“改禪為律”,稱為“光孝律寺”,並沿習之今。炳一即為光孝律寺一世祖。
炳一徒圓能(俗姓張,興化人,字西林,別號香雨)27歲時,接任住持,毅然以修復寺宇為己任。乾隆三十九年(1774)修復大殿。和碩恭親王弘晝書“最吉祥殿”殿額。後又建香雨樓,增建左右長廊。嗣後,觀音、地藏、韋馱、天王、山門等殿或修或建,次第告成。圓能徒明慈在碧雲閣故址建方丈前後樓,仍以“碧雲方丈”為院額,又建齋堂、祖堂,並於方丈院西增構精舍,闢為園苑。圓能徒孫定蓮(字煥然,善詩,《海陵詩匯》采其詩作)復於殿東建廳事,專為地方官司祝厘之所。更在廳事後建千華戒壇,專供傳戒之用。戒壇高十級,周長七丈八尺,純以白礬石建成。此種戒壇在江蘇境內惟金陵寶華、古林、廣陵萬壽與海陵光孝各其一,可以想見其規格和質量之高。戒台壁上繪有觀音象,為清代泰州雕塑名家吳廣裕摹唐吳道子丹青繪成。筆墨楚楚可觀,與庸工俗手所為大異(載《吳陵野史》)。當時有竹枝詞讚譽“畫匠能摹吳道子,溶江衣帶亦當風”。千華戒壇前有千華門。上懸“法雨香林”額,下署“禮華居士徐步雲”。該寺經圓能等祖孫三代十年左右時間苦心經營,樓殿、僧房、長廊達二百間,寺僧達千餘人,四時經聲不絕,傳戒亦沿為常例,每逢傳戒期,求戒僧徒四方雲集,千年古剎,名震遐邇。

光孝律寺簡介

光孝寺於東晉義熙(455~418)年間覺禪建。北宋崇寧二年(1103)徽宗賜名崇寧萬壽寺,政和元年(1111)重賜名天寧萬壽寺,並賜寺田5000畝。南宋紹興八年(1138)高宗為徽宗設道場,敕改名報恩光孝禪寺,紹興三十一年毀於戰火。 慶元二年(1196)德范任住持,先建百尺鐘樓,再建重檐八楹、高一百一十尺的最吉祥殿,置化、菩薩羅漢塑像31尊,佛像後陡壁上嵌彩塑海島,工藝精湛。又建高閣六楹,用寧宗在潛邸時書賜的“碧雲”2字作題額,同時建成方丈室、寮房、廚庫、水陸堂及左右廡廂。慶元六年四月,陸游撰寫《報恩光孝禪寺最吉祥殿碑記》,勒石為志。明崇禎四年(1631),方誌應聘來寺,重修殿宇,此後光孝寺正殿最吉祥殿成為祝禧道場,地方官朝賀、慶典均在此行禮。
清乾隆九年(1744),性慧自寶華山分燈來寺任住持,光孝寺改屬律寺,稱光孝律寺,性慧為光孝律寺工世祖。後經圓能、明慈、定運3代相繼努力,至乾隆四十年前後修成香雨樓、左右長廊、觀音殿、地藏殿、韋馱殿、天王殿、山門、方丈前後樓、齋堂、祖堂、祝禧廳事(專供地方官祝禧用)等。祝禧廳事後又建千華戒壇,高十級、周長七丈八尺,白礬三石砌成。
“江淮名剎”光孝律寺始建於東晉義熙年間,原名萬壽寺,後因南宋高宗趙構為超度徽、欽二帝亡靈,詔令該寺擺設道場,敕令改稱“報恩光孝寺”。世稱孤本的宋拓“...

光孝律寺

重新開放

光孝寺後來又屢毀於兵災,幾經興廢,但寺址一直不變。1949年以後,光孝寺寺僧亦大部離散。主要建築均被逐浙拆除。千華戒台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天王殿及廡廂等,材料被移作它用,遺址亦改建廠房。原明代建築之西板堂因年久而倒塌不存。1984年2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泰州市佛教協會,光孝寺恢復開放,並列為江蘇省重點寺廟之一,逐步恢復舊日規模。肇源為光孝寺恢復後住持。1988年至2005年又恢復建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常惺、南亭紀念堂。大雄寶殿又稱最吉祥殿。趙朴初在最吉祥殿內曾專書楹聯一副:
慈光照三界莊嚴化導芸芸實相是禪行是道
大孝報四恩深深護持懇懇虛空無盡願無窮。
大殿下檐上是台灣香港以及美國、菲律賓等海外與光孝寺有因緣的高僧成一、妙然、了中、乘如、浩霖等贈送的巨匾,上書“梵宇重輝”四個雄勁粗壯的金字,表達了他們熱愛光孝,支持修復古剎的宿願得以實現的興奮心情。

名僧

光孝寺名僧代出,法音遠播,四眾皈依,為一方至道信仰之中心,是萬名依法修行之重鎮。特別是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時任中國佛教會秘書長的常惺法師創辦了光孝佛學研究社(即光孝佛學院),歷經數年培養了一批批高僧,在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以至於在當代海外華人佛教史上,都發生了重要影響。著名高僧南亭、成一、真禪、雪煩、圓湛、妙然、自立、了中等,皆由此走向全國和世界佛壇。

文物眾多

光孝寺又以文物眾多而裴聲江淮。現存宋朝御賜“汝貼”上下兩冊,原為是寶華分燈文海和尚的御賜之寶,後贈予清朝光孝律寺一世祖炳一大師。還有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放翁)為光孝寺所撰《報恩光孝禪寺最吉祥殿碑記》、元代王振鵬手繪《歷代賢后妃故事圖》、明代董其昌真金手書《心經》、祝枝山草書長卷以及清代八大山人手繪冊頁十幅和大清龍藏一部(計7167卷,為1660部經折本)。這些鎮山之寶雖歷經滄桑,但絕大部分都得以保存下來,時至今天,仍為古剎增光添彩。

現狀

光孝寺現任住持弘法大和尚為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已為南山律宗第三十八世光孝堂上第十八代門人。他正勵精圖治,率領兩序大眾,重新規劃,海陵勝剎碧雲香雨門庭將再度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