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媒介與光環境

光媒介與光環境

《光媒介與光環境》是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曉希,高飛,陳焱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媒介與光環境
  • 作者:劉曉希、高飛、陳焱松
  •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2月1日
  • 頁數:294 頁
  • 定價:36.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0594049
內容簡介
光是感性的視覺語言,它的可視性、可感性同人的生活體驗與視覺 經驗密切相關,對自然界光環境的感受、對生活中光環境的記憶,都會成為“知覺圖像”沉澱在人們的心裡。由於人的非理性因素,視覺感受的豐富性,社會和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參與,以及人們當時的行為活動所影響的情緒,都決定了對“午後的陽光”和“夜晚的月光”的認識必然有所不同。 K. R.波普爾在《客觀知識》中提出:“我先在動物和兒童身上,後來又在成人身上觀察到一種對秩序的強烈需求,這種需求促使他們去探索各種各樣的秩序。”光所具備的視覺秩序感,也讓我們不斷去探尋光媒介與光環境的內在。 從時間維度來看,光雖然作為一種自然產物,卻也經歷了萌芽時期、幾何光學時期、波動光學時期、量子光學時期以及現代光學時期,並從自然光向人工光的過渡中誕生了光環境、光媒介等新興概念。從藝術的角度看,光從裝飾功能中逐漸獨立出來,並獨具存在...(展開全部) 光是感性的視覺語言,它的可視性、可感性同人的生活體驗與視覺 經驗密切相關,對自然界光環境的感受、對生活中光環境的記憶,都會成為“知覺圖像”沉澱在人們的心裡。由於人的非理性因素,視覺感受的豐富性,社會和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參與,以及人們當時的行為活動所影響的情緒,都決定了對“午後的陽光”和“夜晚的月光”的認識必然有所不同。 K. R.波普爾在《客觀知識》中提出:“我先在動物和兒童身上,後來又在成人身上觀察到一種對秩序的強烈需求,這種需求促使他們去探索各種各樣的秩序。”光所具備的視覺秩序感,也讓我們不斷去探尋光媒介與光環境的內在。 從時間維度來看,光雖然作為一種自然產物,卻也經歷了萌芽時期、幾何光學時期、波動光學時期、量子光學時期以及現代光學時期,並從自然光向人工光的過渡中誕生了光環境、光媒介等新興概念。從藝術的角度看,光從裝飾功能中逐漸獨立出來,並獨具存在、再現、表現、現象和媒介的內涵。從美學角度看,照明美學已經成為建築美學、景觀美學、城市倫理組成部分,具有多樣性、適應性、社會的變通性。 此外,光作為媒介,套用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也呈現出新媒體時代下照明設計的全新業態。一方面,設計者對光進行藝術化、社會化的詮釋改造,讓光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得以重塑;另一方面光是照明產業的本體,其與國家規劃、巨觀政策、行業標準是分不開的,產業驅動與文化創意讓光走出功能性本身,從而具有了日常生活審美化下的都市意蘊。 在城市環境中,照明是功能的,而非藝術的,那些呈現在人們視覺中的主體仍然是城市環境和建築,而並不是光。“形式永遠服從功能”,這是建築設計界非常著名的一句話,它是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這一觀念被廣泛引用,影響了當時如弗蘭克·勞埃德·賴特和勒·柯布西耶等一大批建築師和設計師, 啟發了整個現代主義運動,一度成為現代主義設計的法則。 光媒介與光環境在介入審美和美學層面,對覺知、感知、認知進行深層次塑造。光媒介和光環境的藝術運動隨著世界藝術潮流、流派的發展,形成自己的風格。學院派在光藝術的塑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種面向未來的光媒介與光環境教育是值得在當下探討的。 可以說,“光”是人的思想與客觀世界交換信息的媒介,現代技術背景下的照明方法為文化場景客觀運用“光”提供了多元途徑。新媒體視角下的照明藝術將成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情景體驗性的光環境空間,並通過燈具等作用在載體上的直射、反射、折射、空間感和不同介質創造出光文化的全新美學意境。 劉曉希 簡介: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環境設計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後;中國照明學會室內照明專業委員會委員,《照明設計》雜誌編輯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光環境規劃,建築光環境設計,光與色彩,光影空間藝術。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住建部科技計畫項目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課題主持人。入選中國傳媒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計畫,清華大學博士後國際交流計畫人才引進項目,日本東京大學GCOE青年學者巡講計畫。 高飛 簡介: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傳播、文化產業及城市文化。參與國家藝術基金、北京社科基金、河北雄安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項規劃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曾獲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併入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第三屆“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IYF3)青...(展開全部) 劉曉希 簡介: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環境設計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後;中國照明學會室內照明專業委員會委員,《照明設計》雜誌編輯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光環境規劃,建築光環境設計,光與色彩,光影空間藝術。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住建部科技計畫項目等多個國家級、省部級課題主持人。入選中國傳媒大學青年拔尖人才計畫,清華大學博士後國際交流計畫人才引進項目,日本東京大學GCOE青年學者巡講計畫。 高飛 簡介: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傳播、文化產業及城市文化。參與國家藝術基金、北京社科基金、河北雄安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項規劃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曾獲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併入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第三屆“一帶一路”青年創意與遺產論壇(IYF3)青年代表。 陳焱松, 簡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設計學博士研究生;中國傳媒大學光環境設計套用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教育部傳媒藝術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光環境工作室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媒體藝術、光環境設計、光影空間藝術。參與國家藝術基金、住建部科技計畫項目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並擔任《生態光環境的互動策略研究》、《以光為媒:歷史文化街區的再生設計研究》等多項省部級、校級課題主持人。曾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併入選國際照明設計師協會IALD高校獎學金計畫,代表中國學生赴日交流、訪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