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唇弓魚

光唇弓魚(學名:Racoma lissolabiatus)為鯉科弓魚屬的魚類,俗名緬魚、細鱗魚,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瀾滄江中上游、元江、南盤江上游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下關、保山瓦窯、維西和岩瓦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光唇弓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簡介,形態,生態價值,地理分布,經濟價值,

簡介

編號:
6229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
鯉形目
中文科名:
鯉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亞科:
裂腹魚亞科
拉丁亞科:
Schizothoracinae
中文屬名:
弓魚屬
拉丁屬名:
Racoma
拉丁種名:
lissolabiatus
定名人:
(Tsao)
年代:
1964
中文名:
光唇弓魚
ogenus:
Schizothorax
原始文獻:
中國鯉科魚類志[上冊]:149-150.
模式產地:
下關, 保山瓦窯, 維西和岩瓦等地
俗名:
細鱗魚, 緬魚
國內分布:
瀾滄江中上游, 元江, 南盤江上游
特有:
y
資料來源:
雲南魚類志[上冊]:296-297. 中國鯉科魚類志[上冊]:149-150. 青藏高原魚類:355-359.

形態

體延長,稍側扁,頭鈍圓。口下位,近似橫裂。下頜具發達角質 ,邊緣銳利。下唇表面光滑而少乳突,唇兩側葉公在口角,唇後溝中斷。須2對,前須達眼球中部後方,後須達到或搠近前鰓蓋骨前緣。背鰭第3不分枝鰭條較粗壯,其頂部稍軟,鰭條後緣明顯鋸齒173枚左右。腹鰭起點與背鰭起點或第2、3為分枝鰭條相對。體被細鱗,排列整齊,但胸腹部裸露或僅在腹鰭近有少數埋於皮下的細鱗。臀鱗發達,自後腹部沿整齊,肛門兩側排列,直達臀 鰭後基部。尾鰭又形。下咽骨弧形,長為寬的3.30(3.00?.56)倍,咽齒頂部細面尖彎,咀嚼面凹陷。鰾2室,後室長為前室長2.5倍左右。腸盤曲,為體長3倍以上。腹膜黑色。新鮮標本背部灰色,腹部微黃,除背鰭外。浸泡甲醛液後,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色。

生態價值

為冷水性底棲魚類,常見於高原山區河流之中。以刮食岩石或泥底表層的藻類為食,兼食植物碎片。每年6、7月份在囊謙縣扎曲河中。

地理分布

中國瀾滄江上游乾支流,西藏和雲南各流域地區均產。

經濟價值

為青海囊謙縣產地主要食用經濟魚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