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移動:我的電影人生

光·影·移動:我的電影人生

《光·影·移動:我的電影人生》,是德國新電影三傑之一,《鐵皮鼓》導演施隆多夫的回憶錄。從二戰後期的童年生活一直寫到自己坎坷的電影之路。

基本介紹

  • 書名:光•影•移動:我的電影人生
  • 作者:福爾克·施隆多夫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頁數:493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文學
  • 外文名:Licht,Schatten und Bewegung Mein Leben und Meine Filme Volder Schlongorff
  • 譯者:張晏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20086856, 702008685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光·影·移動:我的電影人生》編輯推薦:在拍攝我的處女作《青年托爾勒斯的迷惘》時,有一次攝影師弗蘭茨·拉特問我,我們到底在乾什麼,主題是什麼?我用黑森州的方言回答說——並沒有想到更深的寓意:“哎,弗蘭茨,來點兒光,來點兒影子,來點兒移動。”
後來在拍攝現場,光、影和移動這三個詞描寫了我們工作的中心內容——要儘可能地把看到的東西展示出來。當然拍電影涉及到的內容更多一些,還要包含傳達的信息、願望和“更深層”的意義,更要表現自己——或是美好或是痛楚的一一經歷.可是,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做得隱蔽些。因此,所有的一切都要包含在電影之中,接下來就是漫長的倒敘,關於朋友和書籍、女人和不同的國度,還有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東西。
——福爾克·施隆多夫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福爾克·施隆多夫 譯者:張晏

福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ondorff),德國電影導演,新德國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1939年生於德國威斯巴登,現居柏林。執導過三十餘部電影、電視劇、歌劇及話劇,曾獲多項國際大獎。代表作有《鐵皮鼓》《青年托爾勒斯的迷惘》《槍決》《喪失了名譽的卡特琳娜·布魯姆》《能人法貝爾》《推銷員之死》等,與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海因里希·伯爾、馬克斯·弗里施、阿瑟·米勒等有過成功合作。
張晏,中國人民大學德語系教師。1995年西安外國語大學畢業後在山東大學德語系任教。1998年在德國紐倫堡大學進修一年。2001年至2008年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學習,獲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奧地利文學。譯作有《約翰·施特勞斯》、彼得。漢特克的長篇小說《推銷員》等。

圖書目錄

前言
坎城電影節
現在一切一切都完了……
小美國
爸爸、戴特勒夫、格奧爾格和我
中學時光和五十年代
第一次去法國
第二次去法國
意志與表象
自由土地上的自由人
你更厲害
抱負與(或)熱情
在德國的第一次嘗試
武士
路易·馬勒的私人生活
鬼火
困惑
墨西哥萬歲
第一部電影
1968年之前的六十年代
西部片的夢想

一部黑森州的鄉土題材電影
電影院的苦難時期
歌劇與音樂
紅色的幫助
突破
頑皮的孩子們
政治年代的終結
一個簡單背景下的簡單故事
商標——《鐵皮鼓》
第三世界和我們
巴黎和普魯斯特——再次發現和失去
《推銷員之死》——終於來到美國
四十七歲
夏特蒙特酒店的等候大廳
悲傷的路易斯安納
我的孩子們
M醫生
傲慢先生
女性主義的插曲
和馬克斯·弗里施告別
驚喜,驚喜
德國電影藝術的搖籃
一個德國一德國的故事
重新找回的信仰
誰要是停下腳步,就會止步不前
後記

後記

在《斯萬的愛情》的結尾處,傑瑞米·艾恩斯曾說過:“我非常熱愛生活,同樣也熱愛藝術。每當我回憶起這些年,回憶起我經歷過的那些愛情,那些別人沒有過的愛情,我看到它們像在玻璃陳列櫃裡一樣一字排開。我一個接一個地觀察著它們,對自己說,要離開這一切真是太愚蠢了。”著名的遺言,誰不想擁有呢?另外一方面,這句話聽起來也很空虛。“空虛”,不是所羅門王那句回顧性的總結所要表達的意思,“一切都是空虛”,這句話聽起來也很空虛,而是不知道感激。我認為,沒有任何事物是空虛的,或者是虛空。一切都是值得的。安娜·瓦倫托諾維克為了一份熱湯而鬥爭,同樣,卡特琳娜為了自己的聲譽而鬥爭,以及所有的努力,要尋找一個正確的表達方式,一個適合的畫面,完美的演員陣容,一切都沒有白乾。電影並不能改變世界,可是如果沒有電影的話豈不太可惜了?荷爾德林曾經很簡潔地說過:“我們的歌聲並不強大,但是它卻屬於生命。”
安格莉卡、伊蘭娜和我,十五年來我們一直住在格萊布尼茨湖畔一棟漂亮的房子裡,這裡以前曾經矗立過柏林圍牆,距離曾被譽為電影藝術搖籃的電影廠只有幾百步的距離,我幾乎每天都繞著湖跑步,我們的女兒成了柏林人,剛剛年滿十六歲。前幾天我們騎馬從森林裡出來,驚起了幾百隻大雁。大雁扇動翅膀發出巨大的聲響,我的馬受驚了,豎起前腿突然停住,我的屁股離開了馬鞍,被重重地甩了出去。於是我就摔在了這東德的沙子裡,儘管不是很鬆軟,但卻是沙地,這就是我的狀況的最佳寫照。

序言

一年前,我生平第一次被製作人解僱。這個項目叫《女教皇》。電影改編自一位美國女作家的大部頭小說,講述了在遙遠的公元八三○年,一個女人如何擊敗所有男人登上聖壇的故事。假如在過去的幾千年里真的有女教皇存在的話,那么今天這個基督教或者其他宗教主導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呢?七年的時間我都在思索這個問題,同時我們還忙著寫腳本,尋覓拍攝場地和演員。之後我就收到了律師寄來的解聘通知。我和製片人激烈地爭吵,指責是對方想拍這樣一部“錯誤的電影”。最終,我拿到了一份微薄的補償費,忽然有了很多的空閒時間。我要好好利用這段時間。之前已經有很多出版商找過我,要給我出版自傳;我只需要跟一位記者或者代筆作家聊上幾天,他們自然會把這本書寫出來。只有我的朋友米歇爾·克魯格誠懇地警告我:你想要出本書的話,最好還是自己寫。為此我現在非常感激他。
在我家閣樓的地板上堆放著一些紙盒和皮箱,裡面裝滿了信件、照片和日記,我這一生不斷地搬家,到哪裡都帶著它們。我在隔壁樓里又專門租了一間工作室,把這些東西都搬進去,然後按照年代整理好,擺在兩張大桌子上。我整天都沉浸在這些落滿灰塵的紙片裡。我在陶努斯的兒童時代,在法蘭克福的青年時代,在慕尼黑、紐約和柏林度過的那些時光又浮現在眼前,它們似乎在溫柔地勸說我,帶著憂鬱和責備的語氣說:重新喚醒記憶的時候到了。大多數時候,我想要逃避或者感到絕望才會動筆寫日記,有些沒寫幾天就停筆了,而有些卻事無巨細地記錄了好幾年。我覺得沒有人會對此感興趣,我尤其不會,所以又把所有的日記都放在一邊。我毫無選擇地用筆記錄下腦海里剛剛冒出的念頭——在經歷過的時光中大膽地往前跳或往後跳。那保存良好的舊編年史慢慢地恢復了生命,只有很少幾次,我需要在那些紙片裡去查找一句話或者一個日期,有時我會引用它們。半年之後,我用墨水塗寫了650頁紙。拍電影時我把這種草稿叫做粗剪,現在要對它進行細剪,也就是說要很費勁地謄寫一遍……
一位好朋友曾經責備我,說我的謙虛有些病態。這篇文章將會證明是他弄錯了。我有很健康的自信心——不管是與生俱來的也好,孩童時期學到的或者不管來自哪裡——“他在獲取的時候總是很克制”,我在國小就得過這樣的評語。因此接下來我並不會偏袒自己,也犯不上替別人說好話。
拍了大約三十部電影之後,該說的應該都說完了。為什麼還要寫一本書呢?因為經常有人批評我並沒有出現在自己的影片中,而是躲在了影片後面……
的確是這樣,我並不覺得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有多重要。與此相反,閱讀過的書籍卻是真正的表白:只有當我在文學中找到同樣的感覺時,我才開始認真對待它們;反過來說,我提前很多年就在書中讀到了以後將要發生的事情。我想講述—下它們是如何相互影響的,講講我讀過的那些書,我拍過的那些電影和我經歷過的人生——以及它們是如何構成一個整體的。
我總想去了解:別人在乾什麼?回答總是最先來自書本,而且是以一種非常感性的方式。在讀書的時候幾乎總會有一個充滿魔力的時刻,—本書揭露了一個秘密,某些句子突然震動起來,讓人感到,正是因為這個句子,因為這個場景,作家才寫了整整一本書……
在寫腳本的時候,在和演員排練的時候,在拍攝中,在剪輯時,我們總會不斷地經歷這些真相顯現的時刻。在拍一部電影的時候能夠感受到這種隱藏的能量。不允許任何人插進去——就連導演也不行。他插手越少,其他人就工作得越好。在拍攝我的處女作《青年托爾勒斯的迷惘》時,有一次攝影師弗蘭茨·拉特問我,我們到底在乾什麼,主題是什麼?我用黑森州的方言回答說——並沒有想到更深的寓意:“哎,弗蘭茨,來點兒光,來點兒影子,來點兒移動。”
後來在拍攝現場,光、影和移動這三個詞描寫了我們工作的中心內容——要儘可能地把看到的東西展示出來。當然拍電影涉及到的內容更多一些,當然也要包含傳達的信息、願望和“更深層”的意義,還要表現自己——或是美好或是痛楚的——經歷,可是,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做得隱蔽些。因此,所有的一切都要包含在電影之中,接下來就是漫長的倒敘,關於朋友和書籍、女人和不同的國度,還有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東西。
福爾克·施隆多夫
巴貝爾斯貝格,2008年3月27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