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子夏公祠堂碑記

先賢子夏公祠堂碑,此碑刻保存在山東省菏澤市子夏祠堂外,在《鉅野族譜》中最早的譜牒序文,是明末崇禎八年(1635年)兗西觀察使冒起宗所撰,當時冒起宗奉命赴鉅野詔封卜氏主*祀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先賢子夏公祠堂碑記
  • 保存在:山東省菏澤市子夏祠堂外
  • 所撰時間:明末崇禎八年
  • 記錄在:清末光緒三十四年之後
基本信息,碑文原文,譯文,

基本信息

《鉅野族譜》未將此碑文錄入族譜,不過《豐縣族譜》卻將此明朝碑文記錄在清末光緒三十四年(1806年)譜序之後。原因為:光緒三十四年豐縣族支修譜後不久,接到鉅野縣“卜翰林”憲章公以宗主身份通知豐縣卜氏前往續譜,因為過去雖同為卜氏宗親,但是未曾有過交往。對此,卜氏族老認為是件好事,於是以豐縣六里河克寬公為首的幾位族長攜帶豐縣《卜氏大宗譜》抵達“翰林”之鄉。因譜中所載與鉅野族譜相異,且有二千多年的序文,憲章公令豐縣族老將其棄之,另行接續到《鉅野族譜》,克寬公當即反對,並忿然離開。因此地離曹州不遠,根據族譜所述有子夏公墓,便一行赴商公墓祠拜謁先祖,並將《卜子碑文》抄錄帶回,載入了豐縣《卜氏大宗譜》。

碑文原文

先賢子夏公祠堂碑記[菏澤]
明崇禎·冒起宗
崇禎甲戊,予觀察曹濮。曹濮北錯燕趙,南與大梁鄰,固萑苻藪。時流寇東漫,數往來雍豫間。余奉璽書,治兵矢,不負明天子任使。以期會出勒騎射鼓之,駟鐵乘黃不介而馳磬控若翼縱送若組習坐作易旌旗鑄於將冶佛郎,將試八陣六花,日討軍實而訓之已乃赧然嘆曰:孔子至於衛,曰軍旅之事,末之學也。余孔子徒,不能化民成俗,使賣劍買犢,外戶不閉,而猶勤吾師帥蒐苗獮狩嘽嘽然。與未合之士,如飛如翰,是俎豆不足,折衝而以死恐不畏死者,文學飾治之謂何曹濮故帝邱丘,衛地也。昔者孔子沒,子夏退,而老於西河。西河之民疑子夏於夫子,夫子之門。所稱文學則游夏,而政事如由,猶然哂之。他日聞弦歌武城莞爾學道予不敏,即不能遵領惡全好之訓,而西河在仰文侯所師致五至而行三無達禮樂之源不亦可乎?何介介然。知方之是極耶爰奉聖祖,六言揭日月示之俾民投戈講藝以暇日修孝悌忠信之業懿親有訟者同狴執之予心如結點對聖賢幸飛蝗出境甘霖,應吁民生之不易。稍稍有定,志已修廢,舉墜勒。大夫寧武子於石展其墓酧之,而卜子祠闕如曷以風焉。敬即卿大夫五更咨之用質諸志,鹹謂卜子,名商,字子夏,衛人。
少孔子四十四歲,曹州卜堌都其故里也。往直指鐘公,化民創祠祀之。州大夫吳邦相表其閭,州大夫周鼎封其墓,而華表焉。祠之就圮會鄉人士謀更新之。予嘉其意,損餼俸,成縉紳文老,毅然進曰是宜記記使相辭命也。既奠駿奔走已而思天下大矣。治天下蓋戛戛乎?難矣。乃吾文學言之,恆曰:指掌曰運掌何易易耶傳不云乎禮樂明備,天地官矣。夫子獨與顏淵商酌四代而間居子卜子言五至三無五起三無私蓋創建於六籍也。微矣乎?無體之禮,無聲之樂,無服之喪,拳拳焉。證響以詩之所近其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言之美矣。大真足以祗上帝而式九圍,與危微雅頌之旨相映絡。史稱卜子,好論精微,而習於詩素絢之說,居然無聲無體之意焉。異日撰夫子微言六十四人中舍卜子誰主筆。今卜子所言詩,與子貢並傳而易春秋,則口授於仲尼,傳之公谷諗間居所問答後。先回賜入室矣摘輔象曰子夏握正是謂受象弟子行亦云迎送必敬,上交下交,若截焉。是卜商之行也。其自言曰:君子漸於饑寒而志不僻銙於五兵,而辭不懾臨大事,不忘昔席之言。又曰:學者損失其自多以虛受人故能成其滿博也。天道成而必變凡持滿而能久者未嘗有也。故曰:自賢者天下之言不入於耳矣。觀其奉曾子之督責曰:吾過矣。吾離群之索居,亦已久矣。何躬行耶?然衣懸鶉而守道不仕,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復見爭。利於蚤甲而喪其掌獨魏文侯折節得受經藝,而咨政焉。侯嘗客段乾木每過其閭,未嘗不軾。時秦欲伐魏,左右曰:魏君賢人也。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
文侯由此得譽於諸侯。夫文侯師子夏段乾木,而虎狼之秦不敢窺。俎豆之賢于軍旅遠矣。卜子吾師也。吾不敏。請從事於五起三無,達禮樂之原,以正是四國又何萑苻之足虞。而民俗之不雅,化俗之不長厚耶。三老子弟謂卜子所著詩解,近刻於李太史本。寧所謂編蓬者,世未有傳焉。祠成於崇禎乙亥之暮春,墓在曹州城西北十里之卜堌都。與寧武子墓相望雲。其雲礽之可稽者,則六十七世,萬年萬詔六十八世,學美學玉孟秋孟冬六十九世,光先承先亦可謂神虬,修尾杜若余香矣時。
崇禎八年正月朔 欽差分巡兗西 整飾曹濮 開明懷慶 督理屯田馬政 河道水利糧餉兵備 山東提刑案察司僉事 賜進士出身 前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 如皋後學 冒起宗 撰並書

譯文

崇禎甲戌年間,我任曹濮的觀察使。曹州至濮陽一帶,北接燕趙,南方與大梁相鄰。所以,當盜匪橫行時,流寇向東侵漫,往來於雍州、豫州之間。我奉皇帝之命,整治兵亂。不負大明天子的使命,希望有所建樹,統帥士兵,進行討伐,精兵強將,金戈鐵馬,無不奮力而為。所以調兵譴將好象鳥翅膀一樣靈活,進攻追擊猶如編織一樣有序。軍紀嚴明,有口皆碑,為士兵所稱道。作戰多次,屢建戰功。六月間,我催辦軍用物資,並對士兵進行訓誡。此時,我內心倍感內疚。嘆息說:“從前,孔子到達衛國,曾經說過,軍旅的事情,他不曾學習過。我是讀書人,是孔子的弟子,卻不僅沒有教化民眾,使他們有良好的習俗,賣掉兵器,購置牲畜,從事農耕而安居樂業,而且還要興師動眾,勞民傷財,使民眾飽受征戰之苦。這的確是社稷的不幸,是國家的實力不足以擊敗敵人所造成的啊,並且是用處死來恫嚇那些不怕死的人們,真不知歷史上所說的以文治天下大治是怎樣的局面。”
曹濮這地方是古代的帝丘(地名),屬於衛。從前孔子辭世,卜子夏引退在西河講學,並一直在那裡生活到老年。所以西河的人們都錯把子夏當成孔子。在孔子的門生中,能以文學著稱於世的,只有子游和子夏。而像子路一樣從事政事,孔子是不贊同的。像言子游一樣在武城從事禮樂教化,使民眾受益,是為人所稱道的。
我不聰慧,不能遵循因勢利導,使民向善的古訓,造福於民,與先聖的禮樂教化百姓的遺風相比,倍感慚愧內疚。但是,仰慕魏文侯所遵循的,致力於“五至”、倡導“三無”,以達到用禮樂教化民眾的效果,不也是可以的嗎?為什麼還渴求用其他辦法來呢?我奉旨治匪安民,衷心希望他們能放下手中的刀槍,習練禮樂,農閒時修習忠、信、孝、悌的禮義。看到有的人因爭執訴訟公堂,飽受牢獄之苦,我著實心感不安。在聖賢墓前能值的慶幸的是,現在蝗災消退,天降甘霖,百姓生計已經有所依靠,我決心重新振興因治匪而造成荒廢的事業,從事禮樂教化,讓黎民百姓過上好日子。所以將寧武子的事業刻在石碑上,並拓展他的墓塋作為回報。但是,卜子祠還沒有修整完備,這樣怎能教化百姓呢?我懷著尊敬的心情,走訪了卿大夫以及當地的德高望重人士,了解有關卜子祠的情況。他們都說,卜子名商,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是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少四十四歲,曹州卜堌都是他的故里。從前,直指使鐘公為了教化百姓,從事禮樂,而修建了卜子祠堂來祭祀他,州大夫吳邦相,在鄉里表彰卜子的事跡,州大夫周鼎,為卜子夏的墳墓進行了修整,用這些方式來褒揚他。如今卜子祠將近傾倒,正趕上鄉里人士商議著從新修繕。我非常贊同他們這種善舉,也慷慨解囊給予資助。祠堂落成時,鄉里名流,文人學士紛紛提議這樣重大的事情,應該寫篇文章記錄下來。祠堂建成後,心愿了卻了,所有的人都去忙各自的事了。
我常想,要把一個泱泱大國治理得有條不紊,是一件多么難的事啊,哪能象我們想像的那么容易呢!《左傳》中不是也說了嗎,用禮樂教化臣民,這是取法於天地間的自然法則。孔子與顏淵商酌,曾一年四季避人而獨居。卜商所說的“五至”、“三無”、“五起”、“三私”,應該是從《詩》、《書》、《禮》、《易》、《樂》、《春秋》這六部書籍中總結出來的吧。“無體之禮”、“無聲之樂”、“無服之喪”,這不正是與《詩》的宗旨相對應嗎?“天無私覆,無無私載,日月無私照”,這些話說的是多么精確與深奧呀!這些精闢之言上可以安定國家,下能夠規範平民百姓,與高深精微的《雅》、《頌》篇章的主旨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史記》中稱:人說卜子夏擅長講述深刻的道理,從《詩經》中所領悟到的,居然與“三無”的主旨相應和,將來能夠把孔子的微言大義記下來的,六十四人中除了卜子夏還能有誰呢?現在卜商所宣說的《詩經》是與子貢一起編纂的,已成定論。而所傳頌的《春秋》則是由孔子口授,根據《公羊傳》、《穀梁傳》,卜子夏筆錄整理的。卜子熟知並記錄了孔子閒居期間的言論話語,其學問比顏回、端木賜都較早達到了精深的階段。當時的通譯官曾說:由卜商迎來送往,畢恭畢敬,上下禮儀號整規範,真令人敬佩啊。卜子夏說:“有道德修養的人應該是這樣的:雖挨餓受凍,不可以沒有遠大志向;雖有強大的武力相逼迫,不可以被威懾;雖面臨大事決斷,不可以忘掉平時所講習的忠義之言。
”他還說:“做說問的人,只有自己謙遜,多向別人學習,才能使自己的知識達到博大精深的境界。自然規律就是:盈則虧,滿則損。盈並且滿之後而不向虧和損發生變化,這是不存在的。所以說,凡是認為自己是賢能的人,那么他就誰的話語也聽不進去了。”而對曾子的批評指責,卜子夏說:“這是我的過錯啊,我離群索居時間太長了,如何能身體力行呢?這樣我雖衣服破爛不堪,仍然堅持自己的信仰不入仕途。傲慢自大的諸侯,我不願當他的大臣,輕視自大的大夫,我不願見他的第二面;在斤斤計較中爭名奪利,又失去了我的原有本色。”在所有的諸侯中,只有魏文侯能屈尊行貴而得到了以詩書禮義強國安民的實惠。魏文侯曾經把段乾木當作上賓,每當經過他的住處時,文侯必定行禮致敬。當時,秦國征伐魏國,秦國的大臣都反對說:“魏文侯可是個賢良的人啊,魏國也是個崇尚禮義的國家,百姓們都稱道文侯的仁政,全國上下精誠團結,現在還不到攻打他的時候。”文侯因此而得到諸侯國的讚譽。魏文侯拜卜子夏、段木乾為師,使得有虎狼之稱的秦國都不敢對魏國輕舉妄動。這樣看來,文學禮義的教化作用比軍事武力的作用可強的多了。
我一直把卜子夏當成我的先師,但是我不聰慧,那么讓我從“五起”、“三無”這些最基本的禮樂教化做起,以達到強國富民的目的。這樣,還愁盜賊不被剷平,民俗不雅、世風不厚嗎?
三老及其隨從人員所說的卜子夏著作《詩,解》,最近在李太史那裡刻印,即將刊行於世。這本是寧武子所說的《編蓬》一書,是世上所不曾流傳的。
卜子祠堂建成於崇禎乙亥年暮春,墓在曹州西北十里卜堌都,與寧武子墓相對峙。
有證可考卜子夏的孫輩們是:六十七世萬年萬治,六十八世學美學玉,六十九世孟秋孟冬,七十世是光先承先。
崇禎八年正月初一
欽差分巡兗西整飾曹濮開明懷慶督理屯田馬政河道和水利糧餉的兵備,山東提刑案察司僉事,賜進士出身,前南京吏部考功司郎中
如皋後學冒起宗撰並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