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高胰島素性低血糖血症(CHI)又稱嬰兒持續性高胰島素血症性低血糖症等,是一種遺傳異質性內分泌疾病。發病率為1/50000~1/30000,在近親婚配的群體中發生率較高,約為1/2500。本病以胰島素過量分泌或不受血糖調控和反覆發作的嚴重低血糖為主要特徵,是新生兒期和嬰兒早期嚴重和持續性低血糖的常見原因。治療以藥物為主,如藥物治療無效可套用外科治療。預後與分型及嚴重程度有關。
2018年5月11日,該疾病被列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基本介紹
- 別稱:嬰兒持續性高胰島素血症性低血糖症
- 英文名:CHI
- 就診科室:內分泌科
- 是否遺傳:是
- 多發人群:近親婚配的群體中發生率較高。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先天性高胰島素性低血糖血症呈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迄今已發現的致病基因有GLUD1、GCK、UCP2、HADH、SLC16A1、ABCC8、KCNJ11、HNF4A、HNF1A、HK1、PGM1和PMM2等。最常見的致病病因是編碼胰腺β細胞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敏感性K通道的基因(ABCC8和KCNJ11)突變,另有約半數患者迄今病因不明。
臨床表現
先天性高胰島素性低血糖血症從出生至成年早期均可發病,不同時期發病的症狀也不同。
新生兒期通常表現為不耐受飢餓、巨大兒、攝食不良及持續性低血糖等,其中低血糖發作的症狀表現為肌張力低下、嗜睡和易怒,還可表現為神經系統後遺症甚至死亡。
遲髮型患者可表現出出汗、蒼白及心悸等低血糖反應。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血糖測定
患者血糖<2.8mmol/L,嚴重者低於1mmol/L。
(2)血胰島素測定
低血糖發作狀態下,血胰島素水平>2μU/ml;伴有胰島β細胞瘤時,血清胰島素與C肽濃度均升高;當出現反覆低血糖伴有尿酮陰性時,應及時進行血胰島素含量測定以明確診斷。
2.影像學檢查
(1)超聲檢查
常規腹部影像學檢查胰腺無異常發現。
(2)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
F-左旋多巴-PET/SCAN顯像技術的套用可用於鑑別瀰漫性或局灶性病變,為術前確認其胰腺組織學類型、選擇手術方式提供了有效的依據。
3.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發現致病基因突變可明確診斷,還有助於對鉀離子通道相關基因突變、谷氨酸脫氫酶基因突變及葡萄糖激酶基因突變等類型進行鑑別,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診斷
當血糖<2.8mmol/L時,滿足以下幾點診斷標準:
1.高胰島素血症(血漿胰島素>2mU/L)。
2.低脂肪酸血症(血漿游離脂肪酸<1.5mmol/L)。
3.低酮血症(血漿β-羥丁酸<2mmol/L)。
4.1mg靜脈胰高血糖素反應,血糖變化>1.67mmol/L(30mg/dl)。
基因檢測發現致病基因突變也可支持診斷。
鑑別診斷
先天性高胰島素性低血糖血症應與外源性胰島素或磺醯脲類藥物套用、新生兒一過性高胰島素血症、胰島素瘤、糖原累積症及Beckwith-Wiedemann綜合徵等相鑑別,可通過血胰島素測定、影像學及基因檢測等方法進行鑑別診斷。
治療
1.對症治療
病情初期,多數患者通過高速率葡萄糖持續輸注以維持血糖穩定,必要時可加用胰高血糖素或生長抑素類似物治療。
2.藥物治療
目前治療先天性高胰島素性低血糖血症的藥物主要有二氮嗪、生長抑素類似物、胰高血糖素以及KATP通道的低分子校正劑等。
3.外科治療
手術可用於藥物治療依從性較差或無效的患者。由於手術容易造成胰腺分泌功能障礙,所以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
預後
先天性高胰島素性低血糖血症的預後主要取決於類型及嚴重程度。患者可能會發生嚴重的低血糖腦病,部分患者可發展為糖尿病,少數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可逐漸恢復正常。
預防
先天性高胰島素性低血糖血症是一種遺傳異質性疾病,建議有家族史或致病基因攜帶者在生育前進行遺傳諮詢,以明確病因及評估家庭成員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