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黃花梨圈背交椅,出自中國元朝時期,其椅子的圓形靠背由五截木料拼接而成,靠背板浮雕朵雲雙螭紋開光。該件交椅邁步寬闊,背板後仰,圈背寬大,繩屜的簡樸和踏床上古風盎然的鐵活,都不掩其粗獷豪邁的遊牧民族的性格;而精緻細膩、工藝複雜的鐵銀的金屬飾件,又顯示出遊牧民族藝術華麗奢靡的一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黃花梨圈背交椅
- 年代:元朝
- 尺寸:69.5厘米×53厘米×94.8厘米
- 收藏:民間
基本信息,文物鑑賞,
基本信息
名稱:元黃花梨圈背交椅
類別:家具
屬性:黃花梨
收藏:民間、私家
文物鑑賞
元黃花梨圈背交椅,其規格為69.5厘米×53厘米×94.8厘米,該椅子的圓形靠背由五截木料拼接而成,靠背板浮雕朵雲雙螭紋開光。在構件交接處,包裹纏枝蓮紋鐵銀活,部分已鏽蝕。古家具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曾稱之為所見交椅中年代最早的一件,製作時間大約在元代。該件交椅邁步寬闊,背板後仰,圈背寬大,繩屜的簡樸和踏床上古風盎然的鐵活,都不掩其粗獷豪邁的遊牧民族的性格;而精緻細膩、工藝複雜的鐵銀的金屬飾件,又顯示出遊牧民族藝術華麗奢靡的一面。
該類黃花梨圈背交椅,是人們出行時使用的坐具。因其腿部交叉,椅具可以摺疊,便於攜帶。該種椅具在過去是達官貴人出行特別是打獵時隨行攜帶的,又叫作“行椅”或“獵椅”。交椅之名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比如人們常常說某某坐第幾把交椅。但是真正知道交椅是什麼樣子的人卻並不多。實際上,如該件元黃花梨圈背交椅的圓形靠背的交椅確實是身份的象徵,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有資格使用的。根據傳世的實物來看,圈背交椅所使用的材料,特別是進入明代以後,基本上都是貴重材料,如黃花梨、紫檀,也有用大漆髹飾的。因此可以想見,凡有資格使用該種椅具的人,不是達官,便是顯貴。交椅的前身是交凳,又叫做胡床,從名稱就可以得知原是北方遊牧民族常用的東西。縱觀中國古代家具的歷史,中國人在唐代至五代這一時期經歷了一個由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的過程,而交椅顯然是垂足坐的高椅具,有靠背的交椅出現的年代大致是從唐代開始的。圈背椅具在宋代的繪畫中已有出現,而宋元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又一高潮,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的交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圈背交椅的流行大致是從元朝的前身蒙古國時期開始的。該猜測,可以從傳世實物中得到一些印證。
交椅因為要經常摺疊搬動,比起一般的家具更容易損壞,這也是其存世量極少的原因之一。但當初工匠在設計它的時候,也是考慮到該些因素。比如,在椅具轉彎、關節處,以及易於磨損的地方,都加了金屬件,裝飾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起到加固和防止磨損的作用。功能即是裝飾的設計理念,在中國古代樸素的設計觀里常常可以體現得非常完滿。黃花梨交椅非常人可以染指之物,一是價格奇高,而且在市場上出現的機率幾乎為零。交椅經常被搬動而受損嚴重,而且維修難度非常大,因此特別要儘量少搬動它,尤其是椅腿相交處,過多的摺疊會使磨損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