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雜劇又叫北雜劇,是一種用北曲演唱的戲曲。元雜劇是我國戲劇文學創作中最早出現的重大成果。北曲與南曲相對,是雜劇、散曲所用各種曲調的統稱,是在唐宋大曲的基礎上,吸收了北方民歌、俚曲以及少數民族歌曲而形成的新的音樂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雜劇體制
- 別稱:北雜劇
- 性質:北曲演唱的戲曲
- 角色:末、旦、淨、外、雜
元雜劇的具體唱法已經失傳,從金代開始的這種雜劇,其體制可以概括了個部分:
1、四折一楔子的基本結構。
折、相當於現代戲劇的“幕,場”,在音樂上用同一宮調的一個完整套取,一折即一個劇情段落,大致暗含了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四個段落。
2、以唱為主,說白只起到次要作用,一角主唱的演唱形式。
一角主唱即一個劇本由一個主要角色從頭唱到尾。
3、曲、白、科和題目正名組成的劇本形式。
元雜劇以“曲”為主,主要用於抒情、敘述情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也起渲染氣氛、描寫景物的作用。固元雜劇有“元曲”之稱。“白”是說,有“賓白、韻白、散白”之稱。“科”,主要是演員的動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
4、元雜劇的角色分為末、旦、淨、外、雜五個大類。
5、從音樂角度,元雜劇的曲調與詞及諸宮調都有比較密切的關係。
曲的最基本單位為單支曲,這些單支曲的曲調又按照各自的音樂特點分別隸屬於不同的宮調。元雜劇在這方面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