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陵

元陵

唐代宗元陵,位於陝西富平縣的西北的檀山,因山為陵。元陵陵區周長二十多公里,睿真皇后沈氏附葬。元陵陵寢建制已經大不如先帝,反映了唐朝的政治、經濟每況日下的狀況。元陵陵園的石刻與建陵相同,製造也比較粗疏。李豫(公元7 27-779年),唐肅宗長子,母吳皇后。初封廣平王,名為俶。被宦官擁立為帝,時年37歲,在位18年(公元762-779年),病死,葬元陵。年號廣德、永泰、大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元陵
  • 外文名稱:李豫的陵墓
  • 地理位置陝西富平縣的西北的檀山
  • 占地面積:二十多公里
  • 主人:唐代宗李豫的陵墓
  • 地理:前方(南)視野開闊
簡介,概述,古籍記載,李豫簡介,元陵歷史,

簡介

元陵(yuán líng )是唐代宗李豫的陵墓。位於陝西富平縣西北的壇山 。睿真皇后沈氏附葬,《舊唐書·德宗紀上》:“己酉,葬代宗於元陵 。” 唐韓愈《順宗實錄三》:“初,德宗將厚奉元陵事。” 唐代宗元陵,位於陝西富平縣西北15公里的檀山,海拔851米。

概述

元陵依山為陵,陵區周圍20公里。《舊唐書·令狐峘傳》載:“德宗即位後,曾詔立代宗元陵制度,務極優厚,當竭幣藏奉用度。遭到令孤垣的反對,德宗從之,只好從儉埋葬。”由此可見,元陵陵寢建制已大不如先帝,反映了唐自“安史之亂”以後政治、經濟每況愈下。 由此可見,元陵陵寢建制已經大不如先帝,反映了唐朝的政治、經濟每況日下的狀況。元陵陵園的石刻與建陵相同,製造也比較粗疏。元陵陵園石刻與建陵相同,現僅有陵園東、西、北神門外石獅和北神門外石馬殘塊。石獅形制、大小與泰陵相同。北神門外有石馬5,均殘。東西列仗馬間距30米,西列南數第1個在闕址北27米,第2個在第1個北23.5米,第3個在第2個北24.5米;東列南數第1個在闕埴北65米,第2個在第1個北12米。
唐元陵殘石刻唐元陵殘石刻
元陵元陵
北門在山上,西門在山腰,東門、南門在山下,墓坑正好開鑿在南北門中軸線上,乳台在南門外700米處,鵲台在乳台南3公里處,都在中軸線的延長線上。檀山的北坡較為和緩,而南坡則較陡峭,這為墓坑的開鑿提供了合適的地形。山頂分別向左右伸出山脊,在南坡中軸線兩側形成巨大的弧形,使墓坑部位處於半弧圈的中心,坡面的數條小山脊重重環護兩翼。從墓坑上的制高點環視四周,北面是海拔1000米的山峰,擋住向北的視野,西北方的簡陵、東面的文宗章陵和中宗的定陵均可看到。前方(南)視野開闊,但右手(西)的山體限制了西望視線。

古籍記載

元陵陵區周長二十多公里。據《舊唐書·令狐桓傳》記載:"德宗即位後,曾詔立代宗 元陵制度,物極優厚,當竭幣藏奉用度。令狐桓曰:'臣讀《漢書·劉向傳》見論王者山陵之城,良史稱嘆,萬古芬芳,何者?聖賢之心,勤儉思務,必求諸道,不作無益……由此可以看出,有德者葬逾薄,無德者葬逾厚,昭然可睹矣。'德宗從之。"
元陵元陵

李豫簡介

代宗李豫,肅宗長子,“安史之亂”之際跟隨其父於兵馬之間,至德二年(757年)被封為天下兵馬元帥,率邊軍20萬與郭子儀等收復長安、洛陽。乾元元年(758年)三月徙封成王,四月被立為皇太子,改名為豫。由於肅宗寵幸的張皇后,不是李豫的親生母親,而張皇后又無子,反而對李豫這個太子很不放心,千方百計地不讓李豫繼位皇帝。
公元762年4月,肅宗病重,張皇后與其黨羽密謀矯肅宗詔旨請李豫進宮,想把他殺掉,然後擁立肅宗次子、越王李係為太子。但事未成功,李豫被宦官擁立為皇帝。即位後,他針對當時藩鎮割據已經形成的局面,加強中央集權,改革財政制度,懲治宦官,先後殺掉程元振和李輔國,一些不聽話的權臣常被“強盜”殺死或賜“自盡”。由於天災人禍連年不斷,國庫空虛,唐朝社會經濟陷入內外交困之中。大曆十四年(779年)五月二十一日,代宗在皇宮中紫宸內殿病死。終年52歲,葬元陵。

元陵歷史

元陵是唐代宗李豫之墓。李豫是肅宗的長子,按封建禮教皇位自然屬於李豫,但卻遭到一生不育的張皇后反對。公元762年張勾結宦官密謀誅除李豫,未能得逞。嚇死肅宗,李豫上台。經一番血腥屠殺,李豫鞏固了自己帝位,放下屠刀,虔誠禮佛。他認為,萬事可逢凶化吉,因果一定報應。18年後,陰鷙的李豫病死在皇宮中。
元陵位於富平縣莊裡鄉陵里村的檀山,是人為破壞最嚴重的唐陵之一。現只剩下兩座長著荒草的土丘,那是當年陵園闕門的台基。據介紹,“文革”中,元陵地面石雕幾乎全被砸毀。在陵里村,一座座土磚結構的三層、二層樓房矗立在農居北邊,所有樓房都沒有了門窗。這些樓房是壓延設備廠於1965年修建的,直到前幾年廠子搬走了,留下一些廢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