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6年,江能人等又從當地農民送鑒的、產自元謀小河盆地竹棚村附近的動物化石中鑑別出古猿牙齒,後在元謀雷老村也發現古猿化石。
1987年以來,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元謀人博物館(原元謀人陳列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單位多次對古猿化石層、恐龍化石層組織發掘,採集了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其中包括古猿化石頭骨、下頜骨及數以千計的牙齒、恐龍化石,並在人類學、古生物學、地質學及考古學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1989年12月至1990年2月,元謀小河課題組的生物組,為了解決小河古猿地點的生物地層關係,在小河、竹棚一帶以及鄰近地區進行調查。在小河、竹棚的西南,班果盆地的雷老村附近採集到一些哺乳動物化石,並發現一較完整的犀牛下領骨出露在地層中。同年2月14日,元謀縣元謀人陳列館姜礎帶領全館人員7人,前往雷老村採集此犀牛下領骨時,姜礎發現一枚古猿臼齒化石,接著裴仙、楊清又各發現一枚臼齒化石。19至20日,楚雄彝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元謀人陳列館又聯合前往調查,肖林、李建明、陳家海和廖鵬程又發現古猿的犬齒、前臼齒和臼齒各一枚。與此同時,還在該地點採集到一批哺乳動物化石。在元謀盆地發現了4處化石地點。
遺址特點
綜述
通過發掘及研究,共發現竹棚豹子洞箐、小河蝴蝶梁子、房背梁子、雷老大樹箐梁子古猿化石地點四處,含古猿化石地層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時代為最晚中新世,與祿豐古猿相比,時代大體相當或稍晚,距今約800~600萬年前。
雷老村古猿化石地點
雷老村古猿化石地點(元謀人陳列館野外編號為9001地點)位於元謀縣城西北約50千米,距物茂鄉小河、竹棚村古猿化石地點南偏西約10千米,中間相隔大尖山。班果盆地雷老村大樹箐梁子一帶,堆積著一套厚約30米的雜色粘、灰白色粉砂層。與上部的元謀土林呈不整合。從古猿、哺乳動物化石和地層關係上看,雷老村含古猿化石的雜色粘土地層的時代可能為上新世早期,同竹棚、小河古猿層的地質時代大體相當。與雷老古猿共生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有5目7科7屬8種。
竹棚豹子洞箐古猿化石地點
竹棚豹子洞箐遺址古猿化石,埋藏於棕紅色粉砂細砂層夾薄層亞粘土層中,為濱河床相和河漫灘相互層沉積。含古猿化石的上化石層,現位於地表以下3米左右,下化石層距地表深33米左右。兩者之間的沉積層厚度約30米左右。因而,上、下化石層的化石年代應有差別。
小河蝴蝶梁子古猿化石地點
小河蝴蝶梁子遺址含古猿化石層為黃色、深棕色互層的細砂粗砂層,內夾細小的礫石透鏡體,為河床相沉積。化石層距地表深2~3米,出露厚約2米,尚未見底。從沉積層特點分析,該處河水較深,流速也較快,有搬運化石的能力。化石層中有的化石有搬運過的痕跡。因而該化石層有較新的化石與較老的化石混雜在一起的可能。
文物遺存
元謀古猿化石地點出土古猿化石標本2296件,其中頭骨1件,完整頜骨1件,上下頜骨殘段26件,單枚牙齒化石2268枚。與古猿伴生的以三趾馬、劍齒虎為代表的哺乳動物群化石6000餘件,約60多個種類。
雷老發現六枚古猿牙齒,一枚臼齒齒冠已磨盡。這些牙齒可分為大、小兩個類型:小型的有左下犬(元謀人陳列館登記號YM·201),左下第三前臼齒(YM·202)和右下第一臼齒(YM·203),大型的有左上第二臼齒(YM·204)和左下第三臼齒(YM·205)。
研究價值
元謀古猿化石地點是中國乃至亞洲出土古猿化石數量最多、最接近人類並向人類進化的古猿化石地點,對於人類起源與演化、進化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學術價值。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信息
自駕:自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元謀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元謀古猿化石地點,路程約31.3千米,用時約46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