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胄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元胄傳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 作者:魏徵
- 作品出處:《隋書》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元胄傳
元胄,河南洛陽人也,魏昭成帝之六代孫。祖順,魏濮陽王。父雄,武陵王。胄少英果,多武藝,美鬚眉,有不可犯之色。周齊王憲見而壯之,引致左右,數從征伐。官至大將軍。高祖初被召入,將受顧托,先呼胄,次命陶澄,並委以腹心,恆宿臥內。及為丞相,每典軍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衛。周趙王招知高祖將遷周鼎,乃要高祖就第。趙王引高祖入寢室,左右不得從,唯楊弘與胄兄弟坐於戶側。趙王謂其二子員、貫曰“汝當進瓜,我因刺殺之”及酒酣,趙王欲生變,以佩刀子刺瓜,連啖高祖,將為不利。胄進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趙王訶之曰“我與丞相言,汝何為者”叱之使卻。胄瞋目憤氣,扣刀入衛。趙王問其姓名,胄以實對。趙王曰“汝非昔事齊王者乎。誠壯士也”因賜之酒,曰“吾豈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趙王偽吐,將入後閤,胄恐其為變,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趙王稱喉乾,命胄就廚取飲,胄不動。會滕王逌後至,高祖降階迎之,胄與高祖耳語曰“事勢大異,可速去”高祖猶不悟,謂曰“彼無兵馬,復何能為”胄曰“兵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辭死,死何益耶”高祖復入坐。胄聞屋後有被甲聲,遽請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趙王將追之,胄以身蔽戶,王不得出。高祖及門,胄自後而至。趙王恨不時發,彈指出血。及誅趙王,賞賜不可勝計。
高祖受禪,進位上柱國,封武陵郡公,邑三千戶。拜左衛將軍,尋遷右衛大將軍。高祖從容曰“保護朕躬,成此基業,元胄功也”後數載,出為豫州刺史,歷亳、淅二州刺史。時突厥屢為邊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靈州總管,北夷甚憚焉。後復征為右衛大將軍,親顧益密。嘗正月十五日,上與近臣登高,時胄下直,上令馳召之。及胄見,上謂曰“公與外人登高,未若就朕勝也”賜宴極歡。晉王廣每致禮焉。房陵王之廢也,胄豫其謀。上正窮治東宮事,左衛大將軍元旻苦諫,楊素乃譖之。上大怒,執旻於仗。胄時當下直,不去,因奏曰“臣不下直者,為防元旻耳”復以此言激怒上,上遂誅旻,賜胄帛千匹。蜀王秀之得罪,胄坐與交通,除名。
煬帝即位,不得調。時慈州刺史上官政坐事徙嶺南,將軍丘和亦以罪廢。胄與和有舊,因數從之游。胄嘗酒酣謂和曰“上官政壯士也,今徙嶺表,得無大事乎”因自拊腹曰“若是公者,不徒然矣”和明日奏之,胄竟坐死。於是征政為驍衛將軍,拜和代州刺史。
史臣曰:昔韓信愆垓下之期,則項王不滅。英布無淮南之舉,則漢道未隆。以二子之勛庸,鹹憤怨而菹戮,況乃無古人之殊績,而懷悖逆之心者乎。梁士彥、宇文忻皆一時之壯士也,遭雲雷之會,並以勇略成名,遂貪天之功以為己力。報者倦矣,施者未厭,將生厲階,求逞其欲,及茲顛墜,自取之也。王誼、元諧、王世積、虞慶則、元胄,或契闊艱厄,或綢繆恩舊,將安將樂,漸見遺忘,內懷怏怏,矜伐不已。雖時主之刻薄,亦言語以速禍乎。然高祖佐命元功,鮮有終其天命,配享清廟,寂寞無聞。斯蓋草創帝圖,事出權道,本異同心,故久而逾薄。其牽牛蹊田,雖則有罪,奪之非道,能無怨乎。皆深文巧詆,致之刑辟,高祖沉猜之心,固已甚矣。求其餘慶,不亦難哉。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