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羽墓志銘》刊於公元501年(北魏宣武帝景明二年),2003年出土於河南省洛陽市,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墓石字型優美,刻工精細,凝練端整,具北朝粗獷之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羽墓志銘
- 刊刻時間:公元501年
- 出土時間:2003年
- 出土地點:河南省洛陽市
- 收藏單位:中國國家博物館
- 書體:魏碑
碑刻信息,書法特點,志文釋文,背景信息,
碑刻信息
《元羽墓志銘》為 墓中刻有墓主人生平及門第的方形石志。長55.2厘米、寬51.6厘米、厚16.4厘米。
墓誌石質,志文書元羽生平。
墓誌石質,志文書元羽生平。
書法特點
志文釋文
「志蓋」闕
「銘文」侍中司徒公廣陵王墓銘志 使持節侍中司徒公驃騎大將軍冀州刺史廣陵惠王元羽,河南人,皇帝之第四叔父也。景明二年歲在辛巳,春秋卅二,五月十八日薨於第。以其年七月廿九日遷窆於長陵之東崗。龍游清漢,鳳起丹嶺,分華紫萼,底流」天景。當春競彩,陵秋擢穎,輟袞東嶽,揚鉉司鼎。接海恩深,寰嵩愛廣,敷惠偃風,援聲革響。棠陰留美,梁乾攸仗,二穆層光,三獻襲朗。協贊伊人,如何弗遺,煙峰碎嶺,雲翔墜飛。松闉沉炤,泉堂閟暉,敬勒幽銘,庶述淒而。(北京圖書館藏拓)
背景信息
元羽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弟,封廣陵王,死於景明二年(公元501年),時年32歲。
公元493年,孝文帝把首都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到洛陽(今河南洛陽)。一是因為平城地理位置偏北,不利於統治中原,二是洛陽為文化發達之地,便於移風易俗。遷都引起許多鮮卑上層人物的不滿,元羽支持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派元羽與太尉拓跋丕在平城控制、安撫對遷都不滿的鮮卑人物,平城一帶秩序肅然。
公元496年,孝文帝改革鮮卑姓氏為漢族姓氏。鮮卑皇族原姓“拓跋”,在鮮卑語中“拓”是土地,“跋”指君主。土地是萬物之始,“元”在漢語中有開始之意,故北魏皇族都改姓“元”,籍貫也改為河南,元羽墓誌中即按此刻寫。
元羽墓誌楷書,字型工整秀麗。漢代以隸書為正式書體,西漢隸書筆劃很少有波勢和挑法,東漢隸書逐漸有帶裝飾性的波挑體勢。東漢在民間出現楷書,但這時楷書只是一個雛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楷書減少隸書的波勢、筆劃,書寫由繁變簡,符合書法發展的過程。楷書到東晉已經成為通行的書體。北朝的碑刻墓誌文字一般都採用楷書體,但楷法尚未定型,有的還帶有一定程度的隸書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