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延祖(?-?)河南洛陽人。元亨子,唐代文學家元結父。據史料記載元延祖是個淡泊名利之人,《元君表墓碑銘》說他性格“清淨恬儉”,曾任魏成主簿、延唐丞《新唐書·元結傳》說他“逮長,不仕,年過四十,親婭強勸之,再調舂陵丞,輒棄官去,曰:‘人生衣食,可適饑飽,不宜復有所須’每灌畦掇薪,以為‘有生之役,過此吾不思也”’因為魯山商余山有靈藥,於是把家從太原遷到河南魯山,過起了隱居躬耕的生活,但當安史之亂發生時,他又馬上勉勵元結要為國效力,建功立業,“不得自安山林,勉樹名節,無近羞辱”,可以推知,元延祖雖然無意仕途,有著老莊退隱山林的志趣,但黃老積極人世的思想仍深深紮根於他的內心深處,並且影響著從小在身邊長大的元結。元延祖活到七十六歲,死後門人下輩定諡號他為太先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延祖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
- 信仰:道家
- 時代:唐
人物背景,人物故事,
人物背景
“祖亨,字利貞,美姿儀。嘗口:‘我承土公徐烈,鷹犬聲樂是習,音當以儒學易之。’霍土元軌聞其名,辟參軍事。父延祖,二歲而孤,仁基救其母口:‘此兒l}_祀我。’囚名而字之。”[2]4G8‘元結的祖父元亨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尚武的家風,並l}_在死時留下遺囑要求兒子繼承、光大自己的儒學遺志。但是“(元延祖)逮長,小仕,年過四I-r親婭強勸之,丙調春陵承,輒棄官去,口:‘人生衣食,叫適饑飽,小宜復有所須。’每灌畦掇薪,以為‘有生之役,過此音小思也’。’,[2]4682元延祖小樂仕進,清心寡欲,依,IL:.耕作,自食其力,這種思想更多是道家的,而非儒家的。他又“以魯縣南商余山多靈藥,遂家U” r[I]IGG元延祖重視養生,也是道家思想的反映。元延祖並沒有繼承元亨的遺志,這是為什麼?這要從元延祖的經歷來探求。
元延祖的生卒年史書沒有記載。元結《辭監察御史表》有“自奸臣逆命,/,v今六年”,叫得此文寫時安史之亂爆發己六年,是為76年。文章提到“臣老母多病,又無弟兄,漂流殊鄉,孤弱相養。伏願陛下……念臣老母,令臣得以奉養”,談奉養小及父親,又口“孤弱相養”,則元延祖必死於7年前。“安祿山反,(元延祖)召結戒口:‘而曹逢世多故,小得自安山林”,,[2]4682安史之亂爆發於755年的}月,則元延祖755年仍健在。那么元延祖的卒年當在在756-759年之間。又據《元次山年譜》759年9月,元結接受肅宗徵召,上《時議》二篇,並被委任官職。[3]37按古人守父喪27個月的常例推算,元結的父親當死於756-757年之間·《新唐書玩結傳》雲元延祖“卒年七}六”,[2]4682逆推uJ知,元延祖當生於681-682年之間,卒於756-757年之司。
人物故事
據上引《新唐書》:“父延祖,二歲而孤”,則元延祖之父元亨當卒於683-684年之間。又據上引《新唐書》:“霍土元軌聞其名,辟參軍事”,與顏真卿雲:“祖利貞(元亨),霍土府參軍,隨鎮改襄州”,}i}i}}則元軌對元亨有知遇之恩,並成為元軌的心腹。但就在元亨死後四年,“(垂拱)四年<688)}(元軌)坐與越土貞連謀起兵,事覺,徙居黔州,仍令載以檻車,行至陳倉而死”。}4}}4s4武則天除去異己手段的殘忍與毒辣令人髮指。“太后自徐敬業之反(684)疑天下人多圖己,又自以久專國事,I I_內行小止,知宗室大臣怨望,心小服,欲大誅殺以威之。乃盛開告密之門,……元禮性殘忍,推人必令引數}百人,太后數召見賞賜以張其權。於是尚書都事長安周興、力年人來俊臣之徒效之,紛紛繼起。……每得囚,輒先陳其械具以示之,皆戰慄流汗,望風自誣。”[4]G438這些酷吏小但對武則天的主要政敵進行誅殺,而I I_"逆黨親屬及其交遊有涉嫌疑”者,也“莫小窮捕考校”。}sy44-2i4s周興、索元禮、來俊臣等酷吏,竟為暴刻,所殺各數千人,所破各千徐家。[4]6472那么元亨是霍土元軌的心腹人物,他雖然在元軌事敗之前己死,但以酷吏的做派,他留下的孤兒寡母也會成為官府羅織的對象,叫以想像元延祖與他的母親在恐帕J政治中生活的艱辛、小易。這種人人自危的殺戮、恐帕J政治從徐敬業反(684)白持續到神龍元年<705),長達20餘年。uJ以說元延祖從682年出生後,他的青少年時代基本上都是在這種戰戰兢兢,唯恐人知的心理狀態下成長起來的。這似乎是元延祖雖然讀書但並不熱衷於功名富貴、沒有遵照元亨遺願的根本原囚。“活著”便是他追求的最大理想,道家思想無疑與他很相契介,政治鬥爭的叫帕J使元延祖H.遠離政治,但是“年過四卜”又為幣」出山做官?元結719年出生,此時元延祖二卜八九歲,則元延祖中年做官是為養家。叫能是經濟條件稍好,他便遁入魯山的商余山過起了隱居的生活。元結是他唯的延續香火的兒子,他小願讓兒子涉政治之險地,故而沒有逼迫元結讀書求仕,致使元結17歲時,尚小知書。
全身遠害在元延祖對元結的影向中最顯著。安史之亂中成功地舉家潛逃避難是明證,其以後做官時屢屢上表推辭也是這思想的反映。759年9月剛做了官的元結,760年就上《辭監察御史表》,以贍養老母為山,請求辭官。762年4月肅宗死,代宗繼位,元結又上《乞免官歸養表》,請求辭官。這是元結出仕的第階段,共四年時間兩上辭表,其辭官理山基本致:奉母盡孝和懼怕“禍辱皆及”。元結為官的第二個階段是任容州經略使。}}s年任命的詔書剛下,還在道州任上作刺史的元結當即就上《讓容州表》,769年在容州工作剛年的元結又上《丙讓容州表》。辭讓的原囚除以前的兩條外,另強調自己身體多病實難擔當重任,還有母死(769年元母死)需要守制。元結做官的第二個階段是任道州刺史,沒有辭官的書表留下來,但他在《讓容州表》中雲:“前在道州,……頻請辭官,使司小許”,看來在道州時,元結也是多次請求辭官的。
也許表是星給皇上的官樣文章,有作假的嫌疑,我們看他與呂禪的封書信。呂禪任荊南節度使,非常依賴元結的軍隊,若沒有元結,呂甚至小敢到荊州上任。在呂的支持下,元結為被道上中泰芝誣陷致死的湖南防禦使龐承鼎等人鳴冤昭雪,獲免者百餘家,朝野歡慶。[l]‘67呂在朝為官時,小甚了了,但是自到荊州任上,卻大得民望。這與得力助手元結的貢獻是分小開的,元結自然很受呂的賞識。囚此筆者推測呂在病重之時,曾屬意元結接林自己荊南節度使的位置,但元結多次推辭,呂以為非是元結真心,故元結迫小得己寫下《與呂相公書》,鄭重其事地表明自己小願接任的真實意圖和原囚。《與呂相公書》雲:“某嘗見時人小能自守性分,倪仰放傾奪之中,低徊放名利之下,至有傷污毀辱之患,滅身亡家之禍。則欲劇為之筱放身,豈願逾性分取禍辱而忘自筱者耶……今則辱在官以逾其性分,觸禍辱機兆者,日末無之……某甚愚鈍,又無功勞,N布衣歷官,小I -)J官至尚書郎,向二歲官末削,人多相榮,某實自憂。相公忍令某漸至畏懼而死,甚令必受禍辱而己?某前所言,相公似末見信,故藉紙筆煩讀門下。某丙拜。”在封並小算長的書信里卻有這么多的內容在談禍辱,元子之憂T.」其深也!“某前所言,相公似末見信,故采H}氏筆煩讀門下。”進步證明了筆者前而的推測。元結雖百般推脫,然而呂死後,能夠控制荊南形勢的卻非元結莫屬,他小得己做了荊南節度觀察使留後,但隨即連續上《請節度使表》和《乞免官歸養表》。荊南節度使的位置是多少政客、野心家處心積慮、夢寐以求要得到的,但元結卻唯恐避之小及。全身遠害的思想幾乎伴隨著元結整個為官生涯,而l}_表現的那么強烈、真誠。元結最終完成了父親“勉樹名節,勿近羞辱”的囑託。
以躬耕為榮是元延祖對元結的第二大影}}向。中國封建社會雖然把“農”的地位緊列在“上”之後,居於農工商之首,但是農民在現實生活中的真止地位,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都是很低的,所以歷代重農、尊農的詔書、奏章、詩文連篇累犢,卻沒有幾個讀書人真止地去參加他們內心所卑視的低賤的農事活動。陶淵明是為數小多的躬耕者之。
元結刺道州時作《縣令h1G))}石:“既明}仁Lh自_.;;尤情;清而I I_惠,果然必行。或口:‘關山上官,事小自我。’辭讓而己,有4' U小叫。”當官為民,小能實現為政理想時,則退出官場,絕小貪戀官位。元結的為官準則與以躬耕為榮的農業生產觀相關。元結以為躬耕與做官僅僅是生存的小同方式,沒有高下、卑賤的Ix_分,T.」必要為做官而心為形役呢?而I I_躬耕也為元結隨時隱退,保持獨立的人格提供了物質保障。當然元結能夠看輕官位,與其對官場存在著巨大的風險的認識也有關係。元結的這些全身遠害的隱退思想,和以躬耕為榮的生產觀是受其父親的影}}向而形成的,這也間接造成了元結優秀的官品。當然元延祖對元結的影}}向遠小!卜這些,如元延祖採藥養生也使元結養成了種藥、採藥的習慣。他在《漫酬賈灑州》雲:“I I_為兒童主,種藥老豁澗”,《述居》又雲:“耕藝山田,兼備藥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