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宵迎燈
- 別名:上元 元宵
- 節日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元宵觀燈是中國傳統節日習俗之一,而廣東省豐順縣北部山區的黃金鎮,則有別具特色的元宵迎燈習俗,當地也將元宵節稱為迎燈節。簡介 豐順黃金迎燈節源於明英宗正統年間(1435~1449)的潮州府海陽縣豐政都,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迎燈,是客家文化中傳統的春節民俗活動,從正月初九到元宵節最為頻繁,一般會延續到正月二十“天穿日”。“燈點”設在不同的宗祠,村民會把酒水、糕點、果品、牲口,甚至收藏的字畫,用當地特產陶土製成的藝術品都會陳列出來,鋪滿一桌...
元宵節(豫園燈會),上海市松江地區傳統元宵民俗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上海豫園燈會占地5.3公頃,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八,在具有明清兩代南方園林建築風格的古代園林豫園旅遊城舉行。 燈會以正月十三日為上燈日,分“出燈”、...
元宵節(東山轉燈),流傳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東山鎮的漢族民俗文化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東山轉燈”是舟曲東山鎮石家山、韓家溝、真節村、魯家村、灣里村一帶的民俗活動,素有“轉燈踩道”和“迎燈納福”...
下壩迎燈遊行鬧元宵是起源於明朝成化年間,從每年正月十四下午起,至十五深夜的,為紀念七世祖周仙興修水利造福百姓而流傳下來的中國傳統民俗活動。當地周姓七世祖周瑄公帶領村民填坑築陂,鑿山引水,歷時三年修建了三十多華里的引水圳,並...
大埔元宵燈節,農曆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古稱“上元節”,俗稱“過正月半”,又叫“祭春”。按大埔的風俗,從農曆正月初五至“天穿日”(即農曆正月二十日)為祭祖和“上燈”的時間。祭祖是以姓氏宗族為單位,集中到祠堂或遠祖的墳...
元宵燈會時展出的彩燈造型各異,花色多樣,有些燈籠上還有謎語。海寧硤石燈彩源於秦代,盛於唐宋。自南宋以來,以燈彩之針工精細,迎燈數量多而聞名江南,被譽為“江南第一燈會”。海寧硤石燈彩早在宋代就被列為貢品。2002年9月22日,...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舉行繞村迎燈活動、恭請關聖帝君”和眾神繞村迎燈巡遊、是九社村每年一次的盛會。“巡遊迎燈會”起駕“神位供奉地”由三個壇堂輪流承辦。中街公壇每隔1年承辦一次,龍角/上陶每隔中街公壇承辦一次後一年承辦,正月...
大花燈主要用於元宵迎燈活動,早在清末民國初就以“高、大、精”而名聞台州六縣。王氏大花燈製作歷史悠久,據傳始於康熙二十年。現存石碑《兩保碑文》有“嘉慶十六年”“迎燈”等字樣。王氏大花燈分為龍、鳳兩盞寶塔式的大花燈,形似...
石橋頭街元宵迎燈習俗歷史悠久,石橋米塑也就成了元宵迎燈習俗中重要內容之一。但是,作為民間絕活的石橋米塑,它雖有一定的娛樂和觀賞價值,但沒有大的經濟效益,所以學它的人確實很少,將面臨失傳可能。為了使這一民間絕活能傳承下來,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