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劇俗語方言例釋》是現代朱居易編著的一本工具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劇俗語方言例釋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類別:工具書
- 首版時間:1956年
- CN :10017.4
《元劇俗語方言例釋》是現代朱居易編著的一本工具書。
《元劇俗語方言例釋》是現代朱居易編著的一本工具書。內容簡介本書收俗語方言千條有餘,以元劇中的為主,也兼引元人散套和明初人劇作用例為旁證。只收短語和複合詞,不收單字。其中有200餘則已見於《金元戲曲方言考》或《詩詞曲語辭彙...
《詩詞曲語辭例釋》是2005年2月1日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鍈。該書主要講述了詞語的解說與引用的典故,對於喜歡看詩詞曲的人很有收藏的價值。內容簡介 《詩詞曲語辭例釋(第2次增訂本)》所收詞語,有少數並見於《敦煌變文字義通釋》、《金元戲曲方言考》、《元劇俗語方言例釋》諸書;但舉例頗有不同,...
半個世紀以來,由於中外學者的逐漸重視和共同努力,“近世俗語文學之訓詁”可以說有了長足的進展,單從國內的研究情況看,就至少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出現了一批專著。解放前後(主要是解放後),徐嘉瑞《金元戲曲方言考》、朱居易《元劇俗語方言例釋》、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
由此可以看出昆明方言與華北方言的語音是很接近的。並且昆明方言的土語中,保留著元雜劇中所見的大量的辭彙和俗語。元雜劇初期的著名作家大多數是大都(今北京)人或山西、河南、山東一帶的北方人,他們在元雜劇中使用的語言當是大都一帶的方言,在演唱流傳中又經過不斷地加工提煉。④受其他一些方言的影響 昆明方言在...
。齊王勃然大怒,拍案大叫:“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斬了!”“二百五”由此而來。“尻子”與“溝子”的釋談 人、豬、牛等的屁股,關中土話叫溝子。這個指屁股的字,有人寫作“尻”,也有人寫作“溝”。“尻”,意思指的是臀部,也就是屁股。章炳麟《新方言·釋形體》:“今山西平陽、薄繹之間謂臀曰尻子...
方言(topolect、dialect),最早出自漢揚雄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一書,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國人口中所稱“方言(Topolect)”是一個政治學概念,實為“地方語言”,又稱“白話(Vernacular)”、“土話”或“土音”,指的是區別於標準語的某一地區的語言,這種叫法不考慮語言間的親屬關係。...
俗語舉例 (與國語對比)生活用語 南陽方言與正宗的河南話當然有共同點,但也有較大的差別,其次南陽市區及郊區語音又與南陽轄區內新野,方城縣方言又有差別。南陽市區及郊區的“一”到“十”數目讀音與國語接近,但其它地方也有類似將“六”讀作lóu的習慣等。各別辭彙讀音及釋義(不加音調讀輕聲)綠(lú)(...
主要著作有《元雜劇俗語方言例釋》、《宋六十家詞勘誤》等,並參與《全宋詞》和《清詞鈔》的編纂和校訂。《元雜劇俗語方言例釋》一書,1956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該書收錄元代戲曲中的方言俗語共1000餘條,徵引詳博,考釋精當,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好評,在日本等國也有一定影響。1967年11月18日,朱衣在長沙病逝...
烘的 烘的,讀音是hōng de。意思是忽然,一下子。解釋 忽然,一下子。出處 明 賈仲名 《對玉梳》第一折:“和他笑一笑,敢忽的軟了四肢。將他靠一靠,管烘的走了三魂。”朱居易 《元劇俗語方言例釋》:“烘的,忽然地哄、烘都是轟的一音之轉。”
⑨著《元雜劇俗語方言釋例》,研究元代語言;陳楨?⑩創立動物遺傳學、動物行為學,躍居學術前沿。人文薈萃,鉛山為盛。一幅中國風俗畫卷,鉛山有異情共賞。金元之亂,北民南遷;明清禁海,閩人入山。鉛山大度,包容萬民。南腔北調,和諧家園。太源、篁碧畲族鄉,村寨掩映高山中,祭祖先、跳族舞、拜圖騰,常唱...
韓王殿 韓王殿,漢語詞語,泛指祅廟。詞語解釋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 武陵溪 可兀的 韓王殿 , 韓王殿 將著這五十文金錢。” 明 賈仲名 《蕭淑蘭》第二折:“將 韓王殿 忽然火爁, 藍橋驛 平空水渰。”參閱 朱居易 《元劇俗語方言例釋》。
讀《元劇俗語方言例釋》元曲時代先後考 元曲的二本 讀《誠齋樂府》隨筆 安徽曲家考略 《盛明雜劇初集》《盛明雜劇二集》《清人雜劇初集》《清人雜劇二集》明代的戲曲和散曲 讀《香囊記》沈受先的《三元記》沈鯨的《雙珠記》沈采的《千金記》《玉合記》的三個印象 屠隆的傳奇 湯顯祖的《紫釵記》沈璩 《...
撈菱,拼音lāo líng,漢語辭彙,意思是顫抖貌。解釋 亦作“撈凌”、“撈鈴”。顫抖貌。出處 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四折:住者!兩隻手撈菱般相似。朱居易《元劇俗語方言例釋》:因為菱上有稜,撈時刺手,引申為發抖、抖戰的意思。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三折:恰便似醉漢當街上睡,死狗兒般門外停...
濩鐸 濩鐸,拼音是hù duó,是漢語詞語,形容喧鬧。解釋 形容喧鬧。出處 元 鄭光祖 《伊尹耕莘》第二折:“﹝正末唱﹞更和那人馬鬧濩鐸。”朱居易 《元劇俗語方言例釋》:“同鑊鐸。喧鬧。”鑊,一作“濩”。
涉及的專家專著有趙景深《明代劇作家研究》、張心逸《古本董西廂點勘補遺》與《古本匯校西廂記》、朱居易《元劇俗語方言例釋》等。他還為大型辭書《萬有百科大事典》撰寫了《中國演劇》、《京劇》兩則辭目的釋文。在較長時期之內,他攻讀了元雜劇與明清傳奇的許多佳作,也閱讀當代學者的論著。於1962年訪問了中國的...
比如,揚州方言俗語中有“扯貓扯狗”這個詞,念“且貓且狗”音,意指不入正題,東扯西拉。如果念“臭貓臭狗”或“醜貓醜狗”或“邪貓邪狗”,都與所述含義不合。所以,揚州既有“丑旦”這個詞,決不可能寫成“扯淡”或“扯蛋”,否則,按方言發音,應該念成“且蛋”才對。中國有唐詩、宋詞、元曲,唐詩...
以上編而言,其“語詞”和“典故”部分就極需功力,因為“語詞”主要是方言俚語,“典故”則大都是俗典,從字書里是查不出的。以下編而言,不單向讀者提供了有關各方面的知識,如,元代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官制之類,而且還開拓性地提出了“美學”和“筆法”的探討。至於單列一項“海外研究”則是擴大讀者的視野,...
五、元明雜劇中的梁山英雄 第五章 梁山泊考證 第六章 《水滸》辨誤 第七章 《水滸》拾零 一、關於地名 二、關於官名 三、關於人物階層 四、關於衣食住行 五、關於風俗習慣 六、關於方言俗語 七、關於其他 第八章 《水滸》編年 《三國演義》研究 第一章 《三國》辨誤 第二章 《三國》雜論 《紅樓夢》...
《漢語工具書大系:中國諺語大辭典》的編寫,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漢語俗語語料的計算機處理與相關的語言學問題研究(02BYYO17)的成果--漢語俗語語料資料庫為基礎,以漢語語彙學的理論為指導,與同類辭書相比較,在收詞立目、釋義體例等方面多有創新。 《漢語工具書大系:中國諺語大辭典》釋義嚴謹,引例豐贍,編寫者...
”何處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進一步說:胡同本元人語。既是元人語,那就不能是漢語。元代將人劃分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所謂漢人,指北方的漢人、女真人、契丹人、高麗人。這四種人並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語言。那么“元人語”也肯定不是“南人語”,至於色目人,...
《南詞敘錄》的"敘"包括自序和敘文(二十六則)、戲曲術語(十五則)、方言俗語(五十三則)的釋義等三個部分。《南詞敘錄》的“錄”主要是著錄宋元及明初的南戲劇目。這些劇目可分為三類情況:一是劇本今存;二是劇本已佚但有散出佚曲存世;三是劇本全佚亦無散出佚曲留存。收錄了何焯的全部眉批以及傅惜華、...
這節內容上強調的是“白隨曲轉”的問題,也可以說是方言與南北曲協調的問題。京劇的字音曾經方言駁雜,在上個世紀之交逐步定型,譚鑫培即在規範京劇字音上作出了京劇創始者的貢獻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也是實踐了笠翁“字分南北”的理論。“文貴潔淨”笠翁說:“凡作傳奇,當於開筆之初,以至脫稿之後,隔日一刪...
《方言一》:“嫁,往也。自家而出謂之嫁,由女而出為嫁也。”所謂嫁災、嫁非、嫁鼠,包含有把災禍、是非、鼠蟲逐出家門的意思。民間俗信中為鼠擇日婚嫁的日期大多在臘月二十三到正月二十五,此時正是鼠類繁殖的高峰季節,送鼠出嫁,意味著送鼠“自家而出”,從人們的心理來看,便可達到杜絕鼠患的目的;另...
”它的另一個常用義屬方言,指“神色、態度不自然”,“老師頗為尷尬”一例即是。現代漢語方言中比較接近古漢語的蘇州話中“尷尬”讀為“gān gà”,保留了古音,《唐韻》的注音就是“古拜切”。從這個注音的角度,看以下兩個例子:《朱子語類"四七"論語二九》:“便是世間有這一般半間不界底人,無見識,...
5.陝西關中方言的時尚性 陝西關中方言在銀屏中的火熱還得益於與現代時尚接軌,時尚性主要是指陝西關中方言在影視作品中的運用借鑑影視作品的流行辭彙、廣告語、成語、俗語、典籍及文學作品等,如情景喜劇《武林外傳》中,掌柜佟湘玉因不會漢中方言,而改用關中方言,“走自己的路,讓他們打的去吧”、“額服了you”...
62.《當代權威詞典應重視明清俗語辭書》,香港《語文建設通訊》第76期(2003年12月);63.《解讀〈孟子〉同義詞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2期;64.《〈清平山堂話本〉詞語例釋》,《漢語史學報》第四輯(2004年1月);65.《〈文史文獻檢索教程〉(介紹)》,《中國大學教學》2004年...
由於江浙方言中“宜”與“二”讀音非常接近,訛變為“二黃腔”,再通過徽調和漢劇向外傳播,因而後人只知“二黃”而不知“宜黃”。據《江西日報》2005年1月12日《戲鄉鑼鼓響四方——記宜黃農民業餘劇團》報導,近兩年來,宜黃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宜黃戲”的挖掘和保護,組織了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舉辦“宜黃戲...
平民文化的讚歌——林寶樹與《元初一》 林善珂/219 武平和古越人、古越語簡說 林清書/224 明代民俗文化遺風在武所 華子 明心/227 “泰山石敢當”之來歷 王增能/230 新中國成立前武平民眾興辦的幾項公益事業 王煥章/231 中山軍家話的祖先是贛方言 林清書/236 武平命名的由來 林善珂/240 武平...
等最樸實不過的生活化的方言土語的完美組合,生動、形象地展現出舊時代勞動人民特有的一幕幕生活場景與畫面,同時也真實地吐露出他們時運不濟、生活窘困的悲涼辛酸。真可謂字字是生活,句句顯真情。再如《摘棉花》:(妻子)你擔上擔擔我抱上娃,咱夫妻收拾要摘棉花。(丈夫)小步走來大步兒跨,轉過了灣灣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