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倪瓚江岸望山圖軸

元倪瓚江岸望山圖軸

此畫為倪瓚六十三歲(1363)作﹐由畫上題詩﹐知為贈行而作﹐受贈者由水路去會稽﹐因而畫舟中望兩岸之景。款上稱“並寫江岸望山圖奉送惟允友契之會稽”﹐惟允為陳汝言之字﹐但“惟允”二字﹐與其他題詩之字比較起來﹐筆跡不似﹐疑係後人妄改﹐藉以增加此畫之身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倪瓚江岸望山圖軸
  • 類別:中國古畫
  • 年代: 1363年(元順帝至正二十三年)
  • 作者: 倪瓚
基本資料,作品簡介,藝術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資料

【名稱】元倪瓚江岸望山圖軸
元倪瓚江岸望山圖軸元倪瓚江岸望山圖軸
【規格】 該幅111.3x33.2公分;詩塘18.3x34.1公分;全幅60.2公分

作品簡介

主題與關鍵字:
春景、江河、湖海、寒林、枯樹、松、竹、亭。
石渠寶笈續編(獅子林),第七冊,頁4027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216-217
故宮書畫圖錄,第四冊,頁279-280
此畫曾經由卞永譽﹑梁清標及安岐等鑑藏家所庋藏。吳升﹐《大觀錄》(四)(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70)﹐卷十七﹐頁2117。
此畫倪瓚六十三歲(公元1363年)作。山上長皴,未成折帶;遠樹橫點,神似大痴。蓋雲林本學董源,而又幼於黃公望三十三歲,故不能無影響也。此畫本為贈行而作,受畫者由水路往會稽,故所畫繫舟中望兩岸之景,受畫者為誰,已不可知。上款惟允二字,系畫商妄改,藉增此畫身價。

藝術賞析

倪氏早年從董巨入手﹐五十幾歲時,山石全用披麻長皴﹔至六十歲則漸入荊關,筆簡氣壯。晚年則是明顯的折帶皴法﹐呈現靜穆蕭疏的風格。該幅畫高樹空亭﹐隔岸望山﹐山上長皴﹐未成折帶﹐利用苔點﹑深淺皴法及留白的運用﹐將山石立體實感呈現而出﹐氣勢雄壯,與其晚年渴筆皴擦之冷峻堅實的山石較不同。清吳升曾評此畫:“皴法全用大披麻﹐得巨然神髓。迂翁畫大抵平遠山峰﹐不多作樹﹔似此高崖峭壁﹐具太華削成之勢﹔大小樹點葉紛披﹐都非向來面目﹐乃知此翁繪妙中掃空蹊徑﹐有如許大手筆也。”

作者簡介

倪瓚(1301-1374)一作(1306-1374)元代傑出畫家。字元鎮,號雲林,別號有牛陽館主、蕭閒仙卿,東海瓚、瓚、奚元朗、元映、海岳居士、幻霞子、如幻居士、淨名居士、無住庵主、滄浪漫土、荊蠻民、曲全叟等,以雲林兩字最常用,人皆稱為雲林先生。元錫(今屬江蘇)梅里鎮人。倪家富有資財,性情狷介,自幼好學。亦有記載說他性情敦厚,慷慨助人。清高絕俗,胸襟淡泊。家藏古書極多,嘗築清閣,收藏古代名人書畫。他善畫山水,初學董源,書畫秀逸疏淡,工力極深,自成一家。畫法特點,構圖多取平遠之景,善畫枯木平遠、竹石茅舍,用筆善用側鋒,多畫折帶皴,所謂“有意無意,若淡若疏”,形成荒疏蕭條一派,以淡泊取勝。他的畫天真幽淡,詩文精雅,書法雋美,自然數詩書畫三絕。亦善畫墨竹,筆法挺拔,疏朗有致。他善用側鋒乾筆皴擦的畫法,豐富了山水畫的表現技巧。作品有:《江岸望山圖》、《竹樹野石圖》、《溪山圖》、《六君子圖》、《水竹居圖》、《松林亭子圖》、《獅子林圖》卷、《西林禪室圖》、《幽寒松圖》、《秋林山色圖》、《春雨新篁圖》、《小山竹樹圖》、《容膝齋圖》、《修竹圖》、《紫蘭山房圖》、《梧竹秀石圖》、《新雁題詩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