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普陀區延長西路、志丹路口的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2001年5月發現的該水閘遺址是迄今中國保存最好的元代水閘,於2006年進行全面發掘,並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
- 類別::遺址類博物館
- 成立時間:2009
- 所在地:中國 上海
- 地址:上海市普陀區延長西路
開工建設,建設意義,
開工建設
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國內最大的元代水利工程遺址“志丹苑”發現於2001年5月,後經多次發掘整理,被評選為“2006年度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一直計畫在遺址上建造遺址類博物館,將開掘出來的元明時期的磚瓦、青花瓷片、青瓷碗等文物向公眾展示。不過,遺址地處上海市中心城區,周圍高樓林立,環境複雜,原處本打算建造住宅樓,改動牽扯麵頗大,經過多年努力,博物館建設工程終於如願開工。昨日,施工方透露,博物館預計占地2300多平方米,面積不大,體積較小,地上建築預計花費2300多萬元,而地下相關保護預計花費5000多萬元。
遺址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還涉及到地下文物安全、發掘難度等多方面問題,權威專家組成了“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評審組”,多次召開專家論證會,經過三次大幅度修改和設計,才最終確定。設計總負責人蔡鎮鈺告訴記者,由於場地狹窄,遺址博物館的總體設計將結合四周已建成的住宅建築,平面呈格尾形是取材於開挖出的連線石塊的鐵隼的形態,中部空間呈半敞開形式,設計注重生態和節能舉措,不僅設有人工空調,且設立自然通風系統,使地下博物館的空間具有自然通風的活力。屋頂採用玻璃,擬將天光引入地下,玻璃為折線形,隱喻水閘下的涓涓流水。設計除體現現代化的技術外,還非常注意具有元代文脈的特色,在中間僅有的兩根漂亮立柱上,塑以元代成吉思汗弓弩的抽象形式,以體現水閘遺址博物館的元代文脈形象。
遺址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還涉及到地下文物安全、發掘難度等多方面問題,權威專家組成了“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評審組”,多次召開專家論證會,經過三次大幅度修改和設計,才最終確定。設計總負責人蔡鎮鈺告訴記者,由於場地狹窄,遺址博物館的總體設計將結合四周已建成的住宅建築,平面呈格尾形是取材於開挖出的連線石塊的鐵隼的形態,中部空間呈半敞開形式,設計注重生態和節能舉措,不僅設有人工空調,且設立自然通風系統,使地下博物館的空間具有自然通風的活力。屋頂採用玻璃,擬將天光引入地下,玻璃為折線形,隱喻水閘下的涓涓流水。設計除體現現代化的技術外,還非常注意具有元代文脈的特色,在中間僅有的兩根漂亮立柱上,塑以元代成吉思汗弓弩的抽象形式,以體現水閘遺址博物館的元代文脈形象。
建設意義
該館有望於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行期間建成、開放。談及建館意義,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展現了人類關於未來美好生活的願望。遠古時期人類的逐水而遷、傍水而居,造就了一座生機勃勃的城市,上海城市歷史是水與城市發展主題下和諧演進的過程,吳淞江與黃浦江的互動作用,成就了上海得天獨厚的城市形象,塑造了上海獨特的城市性格。水閘遺址位於古吳淞江古道,它對探討吳淞江流域的歷史變遷、吳淞江對於上海城市發展所起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遺址博物館的建成,將與位於黃浦江兩岸的上海世博會展區遙相呼應,體現古代與現代、吳淞江與黃浦江的歷史演進。
博物館陳列展覽所體現的700多年以前上海先進的水利工程與發達的內河航運,將成為展現上海城市文明的重要基地和文化亮點。此外,水閘遺址博物館是上海市第一個遺址類博物館,類似於西安的秦俑博物館,它的建成將為上海市博物館事業發展增加新的類型,是推動上海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的具體項目工程,對上海市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博物館陳列展覽所體現的700多年以前上海先進的水利工程與發達的內河航運,將成為展現上海城市文明的重要基地和文化亮點。此外,水閘遺址博物館是上海市第一個遺址類博物館,類似於西安的秦俑博物館,它的建成將為上海市博物館事業發展增加新的類型,是推動上海文化事業大繁榮大發展的具體項目工程,對上海市文化事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