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兀良
- 拼音:wū liáng
- 注音:ㄨ ㄌㄧㄤˊ
- 釋義:襯詞;有時亦用作指示代詞,猶兀那
(1).襯詞。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三折:“兀良我則怕生諕殺軟弱的裙釵。”元 馬致遠 《黃粱夢》第三折:“遙望見一點青山兀良卻又早不見了。”元 無名...
乞留兀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qǐ liú wū liáng,同“ 乞留乞良 ”。...... 乞留兀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qǐ liú wū liáng,同“ 乞留乞良 ”...
烏梁海亦作兀良哈,和達延汗分封的兀良哈萬戶是同名的不同部落。其種為突厥族,語言風俗,則似喀爾喀人,自稱東巴,居唐努山、阿爾泰山和薩彥嶺之間,分為三部分,...
朵顏衛,明朝兀良哈三衛之一。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牧地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綽爾河流域。因朵顏山得名。宣德、正統以後南遷至今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以南及河北...
速不台(1176年-1248年),蒙古兀良哈部人,蒙元帝國名將,成吉思汗的“四獒”之一。早年輔佐成吉思汗統一諸部,常任先鋒,以驍勇善戰著稱,享有“巴特爾”(勇士)...
燕王為了利用包括兀良哈三衛的騎兵在內的寧王的武裝力量,決定取大寧,從燕地赴大寧,出喜峰口後東北行,必經過松亭關,而松亭關地勢險要,且有劉真、陳亨等所帥重兵...
兀良合台1258年攻入廣西境內後主動退兵大理,1259年假道滅宋之役失敗之事,與安南沒有出兵從征有重大關係。...
滿族倭徹赫氏、佤族斯內氏、鄂倫春族魏拉依爾氏改漢姓為魏;元朝時期蒙古兀良哈部兀良哈氏改漢姓為魏;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個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
正統九年(1444年),以游擊將軍出擊兀良哈,招降答哈卜等四百人,進官都督僉事。明代宗繼位後,累升後軍右都督。天順元年(1457年),出征天堂諸苗,以左副總兵仍鎮...
與建州衛原同屬於明朝女真胡里改部,二者之間有族緣關係,《李朝實錄》稱毛憐衛為“東北( 或豆滿江) 兀良哈”,建州衛為“婆豬江兀良哈”,建州衛和毛憐衛同...
明成祖五次親征對盤據在漠北的北元殘餘勢力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個部落的戰爭。致使蒙古勢力進一削弱,維護了明朝邊境的安寧,同時也使明朝精疲力竭,明成祖朱棣...
遼代曾在東北地區設定“斡朗改國王府”以治之,遼時東北的廣大地區統歸斡朗改國王府管轄;而在《元史》和《元朝秘史》中所記的“兀良哈”,最初分布於鄂嫩河上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