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臬,讀音wù niè,漢語詞語,意思是動盪;不安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兀臬
- 注音:ㄨˋ ㄋㄧㄝ ˋ
- 拼音:wù niè
- 釋義:動盪;不安定
兀臬,讀音wù niè,漢語詞語,意思是動盪;不安定。
兀臬,讀音wù niè,漢語詞語,意思是動盪;不安定。解釋 亦作“ 兀臲 ”。動搖貌。出處 唐·韓愈《贈劉師服》詩:“羨君齒牙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餘皆兀臲。”宋·范成大《吳船錄》卷上:“...
其深不測,其廣無臬。——漢·王粲《游海賦》安裝在船側用以支架櫓的木樁 [spile]如人搖櫓,臬為之礙故也。——宋·沈括《夢溪筆談》相關詞語: 置臬 玉圭金臬 兀臬 危臬 水臬 秉臬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自木 漢字部件...
危臬 危臬,漢語詞語,讀音wēi niè,意思是兀臬。不安全貌。解釋 猶兀臬。不安全貌。出處 王延壽《王孫賦》:“躡危臬而騰舞。”
臬,射準的也。——《說文》;引申為目標;準則 所發無臬。——張衡《東京賦》又如:臬極(準則;標準)古代測日影的標桿[guidepost]陳圭置臬,瞻星揆地。——《石闕銘·序》刑法;法度[law]王曰:“外事,汝陳時臬,司師茲殷罰有倫...
兀(拼音:wù、wū)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漢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兀”最初與“元”是同一個字,都是突出頭部的人形,本義指人的頭。後來為了突出“人”上之“首”,就在上面加了一橫,成為“元”字,分化成了...
臬兀,讀音niè wù,是漢語辭彙,意思指的是臲卼,動搖不安的樣子。 中文名 臬兀 讀音 niè wù 寓意 臲卼。動搖不安的樣子 出處 《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韻》 注音 ㄋㄧㄝˋㄨ 目錄 1 解釋 2 出處 解釋 編輯 臲卼 ...
鄒元標字爾瞻,別號南臬,豫之吉水人。萬曆丁丑進士。其年十月,江陵奪情,先生言:“伏讀聖諭:‘朕學尚未成,志尚未定,先生而去,墮其前功。’夫帝王以仁義為學,繼學為志,居正道之功利,則學非其學,忘親不孝,則志非其...
阢隉 阢隉,讀音wù niè,漢語詞語,意思是動搖不安貌。出自《書·秦誓》。解釋 同“兀臬”。動搖不安貌。出處 《書·秦誓》:“邦之杌隉。”《說文·阜部》“隉”字下引作“阢隉”。
杌隉wùniè:[unstable;not at ease] 傾危不安的樣子。局勢、局面、心情等不安,亦作“阢隉”、“兀臬”。邦之杌隉,曰由一人。――《書·秦誓》杌隉之象。――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鄭碼:FGR,U:674C,GBK:E8...
〔~隉(niè)〕局勢、局面、心情等不安定。亦作“杌臬”,“兀臬”。鄭碼:YGR,U:9622,GBK:DAE3 筆畫數:5,部首:阝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字部】阢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3 《唐韻》《集韻》𠀤...
今年夏,余規市政,除臬署故址為列肆,乃從敗垣叢棘中,得鬱郁之斷隴,低徊憑弔,悄焉疚懷,固不俟雍門之琴,始申燕王之令也。且余旣新大觀亭,完治忠宣墓垣,因益治烈墓,區其兆域,拓基崇封,甃石闌鐵,庶幾歷久不敝,使後之攬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