儻猶州,古羈縻州名。“儻猶”壯語音譯,意為“太陽”。五代南漢置,北宋屬廣南西路邕州左江道。儂人(今壯族先民)首領儂存福、儂智高家鄉。北宋慶曆元年(1041),儂智高與其母阿儂在此發動反抗交趾李氏王朝的武裝起義,建立“大曆國”。起義失敗後,改稱古勿峒(亦作“古拂峒”、“古佛峒”),仍由其弟儂智會知峒事。治所在今廣西天等縣境。今天等縣金洞都軍屯尚有儂智會的墳墓、祠廟等遺蹟。
儻猶州,古羈縻州名。“儻猶”壯語音譯,意為“太陽”。五代南漢置,北宋屬廣南西路邕州左江道。儂人(今壯族先民)首領儂存福、儂智高家鄉。北宋慶曆元年(1041...
宋慶曆元年(1041年),阿儂集聚族人,扶助十六歲的儂智高在儻猶州建立“大曆國”,企圖在北宋與交趾的夾縫下生存。交趾當局不滿,於是對“大曆國”出兵討伐,儂...
“交趾賦斂無厭,(廣源)州人苦之。”儂智高系北宋廣源州壯族首領。慶曆元年(1041年),儂智高在儻猶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縣,當時轄安德等州,不屬廣源州...
交趾復拔儻猶州,執智高,釋其罪,使知廣源州,又以雷、火、頻、婆回峒及思浪州附益之。居四年,內怨交趾,襲據安德州,僭稱南天國,改年景端。皇右五年,寇邕...
儂存福,亦作儂全福。北宋廣源州壯族首領。廣南西路廣源州儂峒人。史稱廣源州蠻(壯族先民)。儻猶州知州,其弟存祿知萬涯州,妻弟儂當道知武勒州。寶元(1038—...
因地在邕州溪洞(今廣西左、右江流域部分、雲南文山州及越南北境地帶)之間,又多儂姓,故名。北宋廣源州、萬涯州、七源州、儻猶州、安德州、特磨道、雷峒、...
交趾王李德政於寶元元年(1038年),舉兵攻入廣源州,殺害儂全福等人。之後,儂全福之妻阿儂,子儂智高、儂智光“往來活動於儻猶州至特磨道(今廣南、富寧一帶),在...
圖《馮飛龍傳》、《儂智高與儻猶州探秘》書籍 儂智高起兵,攻陷邕州後立即建國稱帝改元,所建國號,初稱“大曆”,繼稱“南天”,進入邕州後改名為“大南國”...
慶曆元年(1041),次子儂智高與其母阿儂據儻猶州古勿峒(今廣西天等縣境)及雷、火、頻、婆四峒(今分屬廣西大新靖西),再次起兵反抗交趾侵略,建立“大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