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推”,是流行於新晃侗族民間的戲曲,因演唱是在“咚咚”(鼓聲)、“推”(小鑼聲)的鑼鼓中進行而得名。演唱、對白全用侗語,曲調有[溜溜腔]、[石垠腔]、[吟誦腔]、[壘歌]等。演唱時,所有的角色全戴面具(稱為“可桶推”),雙腳合著鑼鼓點,踩著三角形,不停地跳動。因此它也被稱為“跳戲”。這種踩三角形的舞蹈,是根據牛的身體而來:牛的頭和兩隻腳是一個三角形,牛的尾巴和兩隻腳也是一個三角形。如今,新晃的儺戲“咚咚推”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咚咚推”,是流行於新晃侗族民間的戲曲,因演唱是在“咚咚”(鼓聲)、“推”(小鑼聲)的鑼鼓中進行而得名。演唱、對白全用侗語,曲調有[溜溜腔]、[石垠腔]、...
侗族儺戲簡介 編輯 “咚咚推”流行於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貢溪鄉四路村天井寨,因演出時在“咚咚”(鼓聲)、“推”(一種中間有凸出的小鑼聲)的鑼鼓聲中跳躍進行...
對於新晃侗族儺戲,龍、姚二族各有說法:龍氏認為,咚咚推“頭在靖州,尾在天井”;姚氏認為,“頭在新寨,尾在天井”。兩種說法,雖然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可以證明,...
儺戲,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咚咚推”流行於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縣貢溪鄉四路村天井寨 [58] ,因演出時在...
儺戲又名“咚咚推”,綜合了演唱、對白、舞蹈等藝術,由鈸、包鑼、嗩吶、鼓四種樂器伴奏,節目風格原始、神秘、粗獷、綺麗,是儒、釋、道三教合而為一的奇特現象...
儺戲“咚咚推”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和上級文化部門的高度關注,為其技藝傳承和演出提供較好的發展平台,近年來與叔父龍子明一起,培養了儺戲演員近30名,承上啟下地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