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說“百年樹人”。只生一胎政策前無古人,沒有可供借鑑的現成經驗。《優秀是一種習慣:給天下父母的育兒通鑑》通過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剖析,現實社會對“人”的素質需要,結合當代世界兒童教育研究的前沿成果,承前啟後,視角獨特,觀點獨到,可讀性強,可操作性強。希望給獨生子女父母和老師們的教育思路、方法以完整系統的參照,使得我們的國家民族世世代代後繼有人!
基本介紹
- 書名:優秀是一種習慣:給天下父母的育兒通鑑
-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 頁數:171頁
- 開本:16
- 作者:魏殿生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28.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優秀是一種習慣:給天下父母的育兒通鑑》由魏殿生所著。《優秀是一種習慣:給天下父母的育兒通鑑》供天下父母參考。天下無難事,只要用心去做就會有成果。沒有多少文化甚至文盲的父母照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作者簡介
魏殿生,男,1948年9月出生,江蘇阜寧人。1963年獲浙江省中學生作文比賽二等獎,同年考入當時浙江省面向全省招生的兩所重點中學之一的金華一中。1966年高考延期,作為處於青春叛逆期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狂熱投身“文化大革命”。後到蘭溪農村插隊務農,在杭州鋼鐵廠當過學徒、工人、秘書,繼而走上領導崗位。在職期間兩次出謀劃策、排難解紛挽救企業於危亡邊緣。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則以作文。從讀《中國通史》、《史記》、《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宋史》、《明史》、《清史稿》等史書及《古文觀止》、《四書》、《周易》中領悟到,領袖人物其個人思想、素質及領導方法等對事業成功的影響。綜觀古今,以前無古人的獨到視角撰寫了《領導三昧》,被列入2001年浙江省向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獻禮的書目。此後,由《領導三昧》一書引發思考,追溯尋找成功者幼年期、少年期對父母的養育要求及人才成長的一般規律,寫成《優秀是一種習慣——給天下父母的育兒通鑑》。此為“人生三部曲”的第二部。目前,正在寫作“人生三部曲”的第三部《五十而學易》。易,即《周易》,意欲在該書中探求中華文化中人生爐火純青的最高境界——一個人事業有成後直至晚年的為人處世之道。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品格勝於知識
第一節 三歲看老
第二節 寵子不發
第三節 人生本錢
第四節 志向遠,成就大
第二章 知識改變命運
第一節 學習,別無他途
第二節 “早教”是非
第三節 恩怨老師
第四節 動手,多動手
第三章 自主而非叛逆
第一節 自主意識覺醒
第二節 益友,損友
第三節 心理問題
第四節 人際交往
第四章 人生的三大財富
第一節 “奧德賽”時期
第二節 關係是財富
第三節 挫折,玉成人生
第四節 社會大學
附錄:懷恩師
結束語
第一章 品格勝於知識
第一節 三歲看老
第二節 寵子不發
第三節 人生本錢
第四節 志向遠,成就大
第二章 知識改變命運
第一節 學習,別無他途
第二節 “早教”是非
第三節 恩怨老師
第四節 動手,多動手
第三章 自主而非叛逆
第一節 自主意識覺醒
第二節 益友,損友
第三節 心理問題
第四節 人際交往
第四章 人生的三大財富
第一節 “奧德賽”時期
第二節 關係是財富
第三節 挫折,玉成人生
第四節 社會大學
附錄:懷恩師
結束語
後記
東西方在人的培養教育上的理念是一致的。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是“先做人,後做事”,而號稱“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的哈佛大學的教育傳統是“成人是基礎,成才是目的,成才需得先成人”。哈佛的教育分為大學部和研究生部。表面上看,人才出自研究生部,但人們普遍認為真正重要的是大學部教育。大學部教育側重在“成人”,研究生教育是為了“成才”。大學部教育學生掌握做人的原則、知識、修養,成為一個健康的、有社會責任的、有人文關懷、有歷史使命感的人。哈佛認為人才是為社會服務的。倘若一個人完全不知道做“人”的含義,這個人對於社會而言,最多只是個工具,不可能擔當社會責任。這是哈佛幾百年來人才培養的基本原則。這不就是對我們常說的“先做人,後做事”的詮釋嗎!
中華傳統儒家文化的個人成才之路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離開學校進人社會的孩子,從此時開始真正走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才之道。孩子的成長是正常的,就會擁有一般人的思維。人生機遇好,就會成為有益於國家民族的人,受到百姓的擁戴;機遇不好,能有始有終,自立傳家,為後代積累、投入。代代相傳,必有後秀崛起。
這個世界越來越複雜,變化越來越快。今天幼小的孩子特別是孤單的獨生子女日後如何應對未來的世界,父母不得而知。人世有千古不變的道理,有因時而變的時務。父母只有告訴子女千古不變的道理,使得子女立定足跟,才能從容應對風雲變幻的時務。育兒成才,大致如此。此書供天下父母參考。天下無難事,只要用心去做就會有成果。沒有多少文化甚至文盲的父母照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本書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張英培、董榮吉、周文翰、王錫槐、傅俊俏、王杭炯等友人的幫助指正,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中華傳統儒家文化的個人成才之路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離開學校進人社會的孩子,從此時開始真正走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才之道。孩子的成長是正常的,就會擁有一般人的思維。人生機遇好,就會成為有益於國家民族的人,受到百姓的擁戴;機遇不好,能有始有終,自立傳家,為後代積累、投入。代代相傳,必有後秀崛起。
這個世界越來越複雜,變化越來越快。今天幼小的孩子特別是孤單的獨生子女日後如何應對未來的世界,父母不得而知。人世有千古不變的道理,有因時而變的時務。父母只有告訴子女千古不變的道理,使得子女立定足跟,才能從容應對風雲變幻的時務。育兒成才,大致如此。此書供天下父母參考。天下無難事,只要用心去做就會有成果。沒有多少文化甚至文盲的父母照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本書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張英培、董榮吉、周文翰、王錫槐、傅俊俏、王杭炯等友人的幫助指正,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序言
上蒼給我們一個孩子,我們應還給他(她)一個怎樣的人生?還給社會一個怎樣的青年?
20世紀80年代,一位英國學者訪問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回國後發表了一篇文章,說中國今後的發展肯定超過英國,他的依據非常簡單:只要對比兩國小學生讀書的用功努力程度就會明白。在中國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的今天,我們要承認這個英國人的眼光獨到。他看到的那個年代剛好是中國1978年實行“只生一個”計畫生育政策後出生的獨生子女讀國小的年代,百廢待興,教育優先。“文化大革命”10年蠻荒之後,人人都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想把荒廢的時間搶回來。而第一代獨生子女更是承載了當時全民族太多的期望,以分數成績論學生的優劣是再自然不過的,誰也不會去想日後有什麼負面結果。
現在,中國獨生子女已經超過1億人,每個父母都想當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按自己的想法去培養子女,竭盡全力給子女提供條件,希望他們成才。但方法得當與否心中並不清楚,對自己拋灑滿腔熱血的效果也不得而知。有些事等到子女長大了才會明白過來:做錯了的無可補救。儘管養兒育女沒絕對完美的答案,但把本書經過實踐驗證的觀點作為鏡子經常照照,肯定能給你帶來全新的視角和啟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本書不會使這個充滿物競天擇的世界變得更好,但能使你孩子的人生變得更好。
本書的看點有四個:
一、我的兒子國中畢業後考入杭州高級中學(現杭州一中),後又畢業於浙江大學,都是浙江乃至國內的名校。但是再回首,檢視自己的育兒經歷,得失自知,感慨良多。我還是要說:當年,我們不懂育兒!自己曾深信過的不少流行的育兒理論和觀點誤人父母、誤人子女。所以,我把我的經驗教訓寫出來,有助於天下初為人父、初為人母者育兒成才、育兒成器。
二、我的孩子現在已自立於社會,當他度過那段青澀的年華,三十而立成家後與我們平等討論他的成長時,他坦率指出我們在他的成長教育過程中的不足和進入社會後,社會對他的無情且硬性的“補課”。
三、本人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國內最早研究企業管理的人之一,著有《領導三昧》。妻子是有30多年教齡的國小高級教師,一直擔任班主任。在這裡,我從一個人成年之後,入世、用世的成敗和一生命運是否通達這個特定的視角。追溯一個人童年教育與其命運的因果關係,並以此檢驗、鑑別流行的子女教育理論觀點的正確與否。本書觀點具有一般所謂的“教育家”沒有達到的深度和廣度。在這裡,本書向天下獨生子女父母宣傳“優秀是一種習-憤”的育兒理念,從小養成子女日後適應社會的好習慣。上者成才,建功立業;次者成器,為世所用,根絕逆子、逆女、惡子、惡女的產生。
四、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養育獨生子女是一錘子買賣。養好了一切都好,養不好就會成為心中永遠的痛。養育子女的失敗是人生最大的失敗、永久的失敗,導致一生沒有了結果。
古話說“百年樹人”。只生一胎政策前無古人,沒有可供借鑑的現成經驗。本書通過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剖析,現實社會對“人”的素質需要,結合當代世界兒童教育研究的前沿成果,承前啟後,視角獨特,觀點獨到,可讀性強,可操作性強。希望給獨生子女父母和老師們的教育思路、方法以完整系統的參照,使得我們的國家民族世世代代後繼有人!
魏殿生
2013年3月
20世紀80年代,一位英國學者訪問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回國後發表了一篇文章,說中國今後的發展肯定超過英國,他的依據非常簡單:只要對比兩國小學生讀書的用功努力程度就會明白。在中國經濟規模躍居世界第二的今天,我們要承認這個英國人的眼光獨到。他看到的那個年代剛好是中國1978年實行“只生一個”計畫生育政策後出生的獨生子女讀國小的年代,百廢待興,教育優先。“文化大革命”10年蠻荒之後,人人都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想把荒廢的時間搶回來。而第一代獨生子女更是承載了當時全民族太多的期望,以分數成績論學生的優劣是再自然不過的,誰也不會去想日後有什麼負面結果。
現在,中國獨生子女已經超過1億人,每個父母都想當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按自己的想法去培養子女,竭盡全力給子女提供條件,希望他們成才。但方法得當與否心中並不清楚,對自己拋灑滿腔熱血的效果也不得而知。有些事等到子女長大了才會明白過來:做錯了的無可補救。儘管養兒育女沒絕對完美的答案,但把本書經過實踐驗證的觀點作為鏡子經常照照,肯定能給你帶來全新的視角和啟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本書不會使這個充滿物競天擇的世界變得更好,但能使你孩子的人生變得更好。
本書的看點有四個:
一、我的兒子國中畢業後考入杭州高級中學(現杭州一中),後又畢業於浙江大學,都是浙江乃至國內的名校。但是再回首,檢視自己的育兒經歷,得失自知,感慨良多。我還是要說:當年,我們不懂育兒!自己曾深信過的不少流行的育兒理論和觀點誤人父母、誤人子女。所以,我把我的經驗教訓寫出來,有助於天下初為人父、初為人母者育兒成才、育兒成器。
二、我的孩子現在已自立於社會,當他度過那段青澀的年華,三十而立成家後與我們平等討論他的成長時,他坦率指出我們在他的成長教育過程中的不足和進入社會後,社會對他的無情且硬性的“補課”。
三、本人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國內最早研究企業管理的人之一,著有《領導三昧》。妻子是有30多年教齡的國小高級教師,一直擔任班主任。在這裡,我從一個人成年之後,入世、用世的成敗和一生命運是否通達這個特定的視角。追溯一個人童年教育與其命運的因果關係,並以此檢驗、鑑別流行的子女教育理論觀點的正確與否。本書觀點具有一般所謂的“教育家”沒有達到的深度和廣度。在這裡,本書向天下獨生子女父母宣傳“優秀是一種習-憤”的育兒理念,從小養成子女日後適應社會的好習慣。上者成才,建功立業;次者成器,為世所用,根絕逆子、逆女、惡子、惡女的產生。
四、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養育獨生子女是一錘子買賣。養好了一切都好,養不好就會成為心中永遠的痛。養育子女的失敗是人生最大的失敗、永久的失敗,導致一生沒有了結果。
古話說“百年樹人”。只生一胎政策前無古人,沒有可供借鑑的現成經驗。本書通過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剖析,現實社會對“人”的素質需要,結合當代世界兒童教育研究的前沿成果,承前啟後,視角獨特,觀點獨到,可讀性強,可操作性強。希望給獨生子女父母和老師們的教育思路、方法以完整系統的參照,使得我們的國家民族世世代代後繼有人!
魏殿生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