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女孩·心靈美讀系列:美麗心靈》是2014年1月1日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立極。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目錄,後記,
內容簡介
《優活女孩·心靈美讀系列:美麗心靈》是中國首部寫給孩子的勵志心理諮詢小說!突如其來的車禍讓她失去了修長的雙腿。沉默、絕望、萬念俱灰,即使爸爸是心理醫生,也沒有動搖她要離開這個世界的念頭。在命懸一線的緊急關頭,一個自殺男生的臨別電話卻奇蹟般地改變了她……這部小說直面一個個心理問題,一層層剝開孩子的內心創傷。
作者簡介
於立極,筆名立極,曾就讀魯迅文學院第六屆中青年作家班。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作家協會第六、七、八屆簽約作家。曾獲得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中國人口文化獎、冰心獎、《兒童文學》年度優秀作品獎、《少年文藝》年度“好作品”獎等30餘項,2007年被《兒童文學》和搜狐網評為“全國最受讀者喜愛的十大作家”之一,多篇作品被譯介到國外。
媒體推薦
於立極以文學的方式真誠地為少年兒童心理服務,體現出一種難得的人文關懷。
——著名評論家 李敬澤
在《美麗心靈》里可以看到,當代少年並不是“垮掉的一代”,也沒有“童年消失”,雖然他們身上有一些毛病,但是內心深處有生命的力量,能夠自救,能夠療傷,最後還能完善自己,健康地成長。
——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 馬力
這部小說寫得很艱難,直面一個個心理問題,一層層剝開孩子的內心創傷,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煎熬。但是,心理問題與其躲躲閃閃,不如直接攤開,用血和疼痛給讀者直面困惑、直面勇氣、直面心靈、直面未來的力量。
——本書作者 於立極
——著名評論家 李敬澤
在《美麗心靈》里可以看到,當代少年並不是“垮掉的一代”,也沒有“童年消失”,雖然他們身上有一些毛病,但是內心深處有生命的力量,能夠自救,能夠療傷,最後還能完善自己,健康地成長。
——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 馬力
這部小說寫得很艱難,直面一個個心理問題,一層層剝開孩子的內心創傷,對我來說也是一種煎熬。但是,心理問題與其躲躲閃閃,不如直接攤開,用血和疼痛給讀者直面困惑、直面勇氣、直面心靈、直面未來的力量。
——本書作者 於立極
目錄
引子
第一章自殺電話
第二章花樣男生
第三章一二三,木頭人
第四章指尖上的紅梅
第五章天使的眼睛
第六章玫瑰行動
第七章這不是誰的錯
第八章遺忘的時光
第九章死結
第十章英吉沙刀
第十一章青春狙擊
第十二章我們的約定
第十三章找個人替我愛你
尾聲
後記十年
第一章自殺電話
第二章花樣男生
第三章一二三,木頭人
第四章指尖上的紅梅
第五章天使的眼睛
第六章玫瑰行動
第七章這不是誰的錯
第八章遺忘的時光
第九章死結
第十章英吉沙刀
第十一章青春狙擊
第十二章我們的約定
第十三章找個人替我愛你
尾聲
後記十年
後記
這部小說的創作經歷了漫長的十六年時光,漫長得有點兒像絲綢之路蒼涼落寞的跋涉。
身在星光籠罩的黃河古驛,旁邊小劇院沒日沒夜迴蕩著前塵往事的秦腔。馥郁的梔子花香一波波如水般在記憶里閃亮,思緒卻又回到了濱城大連。十餘年前的那個夏夜,我就在這絲綢般綿長的花香中穿過城市的街道,參加歡迎亞洲兒童文學盟主、韓國李在徹先生的宴會。賓主把酒言歡飲至酣暢時,我不無衝動地告訴李先生,我要創作出一部少年心理諮詢小說——一種全新理念的小說。
說了便如同承諾,於是,一個踐行諾言的十年即將開始。一個略顯緊張的聲音在耳邊迴響:又是承諾!你忘了還有這樣一個似曾相識的夜晚嗎?另外一個十年!可我當時是真的忘記了。
那時我在醫科大學工作,現任遼寧省衛生廳廳長、心理學家姜潮博士在隔壁做著組織部部長。他祥和仁慈、智慧幽默,是他導師般的言傳身教,把我引入了心理諮詢這個奇妙而又神聖的領域。如今身在海外的心理醫生刑淑華,當年我們對門而居親如手足,那些向他虛心求教的美好夜晚,一直燈火璀璨地定格在我的心底。同時,我閱讀了大量心理學書籍,進行心理諮詢實踐,並在報紙上開設了心理醫生手記專欄。
那些潛心創作的日子裡,陽光格外明媚,讀者來信雪片般飛來,向我訴說讀後的內心感受。他們真摯的淚水和細雨里凝望的身姿,讓我備感創作的意義和肩上的責任。信中甚至夾寄南國的桂花香瓣,我把它當成心靈恢復平安寧靜的最好饋贈。這部少年心理諮詢小說最早是以系列小說的形式出現的,均引發了較好反響:首篇《自殺電話》1998年發表於《兒童文學》雜誌,以“構思奇特,表現手法新穎”獲得該刊年度優秀作品獎,被各種選本選載。第二篇《指尖上的紅梅》(原名《生命之痛》)獲得冰心新作獎,增強了我繼續下去的信心。第三篇《死結》發表後入選《少年文藝二十年精品佳作——青蘋果紅蘋果》。第四篇《英吉沙刀》發表後入選《中國年度兒童文學》和《中國青春文學年選》。第五篇《青春狙擊》發表後入選《中國兒童文學精選》,經改編獲第十屆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金獎……
創作是一種艱辛的旅程,如同玄奘的西天取經之路。人在單位盡職,常常身不由己,創作多被突如其來的事情打斷,我就這樣經歷了多年心靈的痛苦艱辛。我要感謝的人很多,沒有他們的支持我不可能堅持到今天。感謝《兒童文學》的王桂馨老師,她的慧眼讓這種新的小說得以問世;感謝以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葛翠琳老師為首的冰心獎評審會,他們用連續三屆頒獎的方式對我的創作進行肯定;感謝《少年文藝》為我舉辦了個人作品研討會,任哥舒和周國愉老師在我身上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感謝日本兒童文學專家水上平吉先生,數次把我的小說譯介過去,並表示要翻譯出版這本書的日文版;感謝大連藝術研究所的秦嶺女士,為我的小說撰寫了數千字的評論;感謝汪王月含女士和葉顯林先生,提出很多寶貴意見,不斷對我鼓勵和鞭策,最終促成了這本書的誕生……
書稿終於完成了,實現諾言身心如釋重負。可惜李在撤先生已經過世,已不能看到我這部心血之作。在感慨時光如水之時,一陣沁人心脾的馨香隨風襲來,我終於憶起了另一個十年。那個夏夜的梔子花白得朦朧,好似少女如月的臉龐。馥郁花香里,一個十六歲的男孩,內心平靜地站在醫院的丁字路口向上天祈禱:讓她活著,把我的生命給她十年!
那個男孩就是我,被祈禱的女生是國中同學。她中考落榜服毒自盡,發現後被送醫院緊急搶救。生死未卜之際,我以十年生命虔誠祈禱。一周后如願傳來訊息,她平安度過了危險期。後來在路上邂逅過一次,她青春依舊,我們寥寥數語後再未相見。她從不知道的是,在地獄之門前苦苦掙扎的時候,有一個同學誓言把生命中無比珍貴的十年慷慨相予。
兩個不同的十年,卻同是真誠的饋贈。小說中盡可以任意安排人物的生死,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儘管艱難卻堅韌地活著,從不輕言放棄。人生像旋轉的地球,不可能同時接受陽光,總有光明和黑暗的輪迴。孩子們需要學習怎樣追求快樂和幸福,更要知道如何應對艱難與痛苦,這便是我的書中要著力表達的人生。
腳下的這條絲綢之路是商路又是佛道,處處留下了僧人們不懈尋求的腳印。喜歡佛教里博大精深的智慧,想為靈魂尋覓一處永生的居所。與人們的尋常理解不同,大乘佛教里的“菩薩行”強調入世積極參與干涉世俗生活,追求所有眾生都得到解脫。耳邊唱響了禪韻妙音《是心做佛祖》:“一句阿彌陀佛,一部彌陀經;一生定成就,成佛度眾生……”我想自己找到了那處靈魂的居所了。若干年後離開讓人歡笑痛苦的婆娑世界,永遠年輕的思想便可以安守在這本書里,與後來的孩子再做心靈的交流。
也許是因為這久違的梔子花香,我回到那個夢境般的夏夜,看到了昔日表情聖潔的男孩,一個雙手合十向上天禱告的瘦弱身影,散發著純真、勇敢和虔誠的光芒。他曾用那樣特別的方式去抵擋命運的嚴酷和無情。
我再度回到十六歲的花季。
於立極
壬辰年夏於絲綢古道
身在星光籠罩的黃河古驛,旁邊小劇院沒日沒夜迴蕩著前塵往事的秦腔。馥郁的梔子花香一波波如水般在記憶里閃亮,思緒卻又回到了濱城大連。十餘年前的那個夏夜,我就在這絲綢般綿長的花香中穿過城市的街道,參加歡迎亞洲兒童文學盟主、韓國李在徹先生的宴會。賓主把酒言歡飲至酣暢時,我不無衝動地告訴李先生,我要創作出一部少年心理諮詢小說——一種全新理念的小說。
說了便如同承諾,於是,一個踐行諾言的十年即將開始。一個略顯緊張的聲音在耳邊迴響:又是承諾!你忘了還有這樣一個似曾相識的夜晚嗎?另外一個十年!可我當時是真的忘記了。
那時我在醫科大學工作,現任遼寧省衛生廳廳長、心理學家姜潮博士在隔壁做著組織部部長。他祥和仁慈、智慧幽默,是他導師般的言傳身教,把我引入了心理諮詢這個奇妙而又神聖的領域。如今身在海外的心理醫生刑淑華,當年我們對門而居親如手足,那些向他虛心求教的美好夜晚,一直燈火璀璨地定格在我的心底。同時,我閱讀了大量心理學書籍,進行心理諮詢實踐,並在報紙上開設了心理醫生手記專欄。
那些潛心創作的日子裡,陽光格外明媚,讀者來信雪片般飛來,向我訴說讀後的內心感受。他們真摯的淚水和細雨里凝望的身姿,讓我備感創作的意義和肩上的責任。信中甚至夾寄南國的桂花香瓣,我把它當成心靈恢復平安寧靜的最好饋贈。這部少年心理諮詢小說最早是以系列小說的形式出現的,均引發了較好反響:首篇《自殺電話》1998年發表於《兒童文學》雜誌,以“構思奇特,表現手法新穎”獲得該刊年度優秀作品獎,被各種選本選載。第二篇《指尖上的紅梅》(原名《生命之痛》)獲得冰心新作獎,增強了我繼續下去的信心。第三篇《死結》發表後入選《少年文藝二十年精品佳作——青蘋果紅蘋果》。第四篇《英吉沙刀》發表後入選《中國年度兒童文學》和《中國青春文學年選》。第五篇《青春狙擊》發表後入選《中國兒童文學精選》,經改編獲第十屆中國廣播劇專家獎金獎……
創作是一種艱辛的旅程,如同玄奘的西天取經之路。人在單位盡職,常常身不由己,創作多被突如其來的事情打斷,我就這樣經歷了多年心靈的痛苦艱辛。我要感謝的人很多,沒有他們的支持我不可能堅持到今天。感謝《兒童文學》的王桂馨老師,她的慧眼讓這種新的小說得以問世;感謝以著名兒童文學作家葛翠琳老師為首的冰心獎評審會,他們用連續三屆頒獎的方式對我的創作進行肯定;感謝《少年文藝》為我舉辦了個人作品研討會,任哥舒和周國愉老師在我身上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感謝日本兒童文學專家水上平吉先生,數次把我的小說譯介過去,並表示要翻譯出版這本書的日文版;感謝大連藝術研究所的秦嶺女士,為我的小說撰寫了數千字的評論;感謝汪王月含女士和葉顯林先生,提出很多寶貴意見,不斷對我鼓勵和鞭策,最終促成了這本書的誕生……
書稿終於完成了,實現諾言身心如釋重負。可惜李在撤先生已經過世,已不能看到我這部心血之作。在感慨時光如水之時,一陣沁人心脾的馨香隨風襲來,我終於憶起了另一個十年。那個夏夜的梔子花白得朦朧,好似少女如月的臉龐。馥郁花香里,一個十六歲的男孩,內心平靜地站在醫院的丁字路口向上天祈禱:讓她活著,把我的生命給她十年!
那個男孩就是我,被祈禱的女生是國中同學。她中考落榜服毒自盡,發現後被送醫院緊急搶救。生死未卜之際,我以十年生命虔誠祈禱。一周后如願傳來訊息,她平安度過了危險期。後來在路上邂逅過一次,她青春依舊,我們寥寥數語後再未相見。她從不知道的是,在地獄之門前苦苦掙扎的時候,有一個同學誓言把生命中無比珍貴的十年慷慨相予。
兩個不同的十年,卻同是真誠的饋贈。小說中盡可以任意安排人物的生死,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儘管艱難卻堅韌地活著,從不輕言放棄。人生像旋轉的地球,不可能同時接受陽光,總有光明和黑暗的輪迴。孩子們需要學習怎樣追求快樂和幸福,更要知道如何應對艱難與痛苦,這便是我的書中要著力表達的人生。
腳下的這條絲綢之路是商路又是佛道,處處留下了僧人們不懈尋求的腳印。喜歡佛教里博大精深的智慧,想為靈魂尋覓一處永生的居所。與人們的尋常理解不同,大乘佛教里的“菩薩行”強調入世積極參與干涉世俗生活,追求所有眾生都得到解脫。耳邊唱響了禪韻妙音《是心做佛祖》:“一句阿彌陀佛,一部彌陀經;一生定成就,成佛度眾生……”我想自己找到了那處靈魂的居所了。若干年後離開讓人歡笑痛苦的婆娑世界,永遠年輕的思想便可以安守在這本書里,與後來的孩子再做心靈的交流。
也許是因為這久違的梔子花香,我回到那個夢境般的夏夜,看到了昔日表情聖潔的男孩,一個雙手合十向上天禱告的瘦弱身影,散發著純真、勇敢和虔誠的光芒。他曾用那樣特別的方式去抵擋命運的嚴酷和無情。
我再度回到十六歲的花季。
於立極
壬辰年夏於絲綢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