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器-調變器理論

優勢器-調變器理論 (dominator modulatortheory)格蘭尼特(R.A.Granit, 1943)以單一視神經纖維的峰形放電為指標而提出的有關脊椎動物網膜光感受和色感受機制的理論。如果求得貓的神經纖維(即網膜單位, retinal unit)興奮的光閾值,並畫出視感度曲線,便可鑑別出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種對較寬的波長範圍有反應,另一種僅對較窄的波長範圍有反應,前者稱為優勢器(dominator),後者稱為調變器(modulator)。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優勢器-調變器理論
  • 外文名:dominator modulatortheory
  • 提出者:格蘭尼特
  • 提出時間:1943年
貓暗適應時優勢器的視感度曲線與視紫紅的光譜吸收曲線及人黃昏視視感度曲線相一致,而明適應時調變器視感度曲線則與明視的相一致。因此,格蘭尼特認為優勢器僅與亮度感覺有關,與色覺無關;而調變器僅在明適應時可被測出,據說在各種動物,視感度曲線的峰值波長不同者總計約有7種。於是認為這種調變器與色覺有關。這一理論初發表時被評價為是一種新的色覺理論,從神經生理學方面證明了,三原色說在統計的意義上是成立的。但是,以後發現網膜的神經節細胞大有中心區與周邊區相互拮抗的感受野,隨照射部位的不同峰形放電的模式也發生變化,格蘭尼特的實驗既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當然有重新討論的必要。再者,據後來所進行的行為實驗表明,格蘭尼特實驗中主要採用的動物——貓是沒有色覺的,這一理論也因此而受到批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