儕姓,儕,讀音作chái(ㄔㄞˊ),亦可讀作chán(ㄔㄢˊ)或shí(ㄕˊ)],姓氏。儕姓是我國百家姓中的一個極其罕見的姓氏,儕姓主要有3個淵源,其一:源於官位,出自周王朝之官員儕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其二:源於民俗,出自古代專職纖理婚配之人儕官,屬於以為職業稱謂為氏。其三:源於百越族,出自唐、宋時期古西南夷部族首領匹儕,屬於以為官職稱謂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儕姓
- 源於:官位
- 拼音:chái
- 注音:ㄔㄞˊ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第三個淵源,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基本介紹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官位,出自周王朝之官員儕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儕人,即古稱之廛人,是周王朝時期設定的官職,司掌邸店之課稅,隸屬於地官管轄。在典籍《周禮·地官·司徒》中記載:“儕(廛)人掌斂市鄉次布、盓布、質布、罰布、廛布而入於泉府。”廛,就是停儲貨物的邸店,客商臨時儲貨於店內之廛(儕),相當於後世歷朝歷代的棧房、今日的行李暫存處。“廛布”就是官府向旅客徵收的課稅,儕(廛)人就是專職向流動客商徵稅之官吏。
在儕人(廛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儕氏、或廛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儕氏的正確姓氏讀音作chán(ㄔㄢˊ)。
第二個淵源
源於民俗,出自古代專職纖理婚配之人儕官,屬於以為職業稱謂為氏。儕官,是民俗自稱,就是紅娘、紅郎之屬,專門以“拉郎配”為終生職業。由於其將男女不論年齡大小撮合成夫妻,即成齊輩,因此稱“儕官”,是“儕男女使莫違”的社會職業。儕官一般還多兼主持婚禮大典之職,稱儕司,類如今日婚慶禧禮上的司儀。
在儕官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家族職業稱謂為姓氏者,稱儕氏,世代相傳至今,其姓源繁複,不可一論。該支儕氏的正確姓氏讀音作chái(ㄔㄞˊ)。
第三個淵源
源於百越族,出自唐、宋時期古西南夷部族首領匹儕,屬於以為官職稱謂為氏。匹儕,原本非指部落首領,而是形容同伴、同類之義,後多指百獸之中的同類動物。例如在典籍《韓愈·猛虎行》中就描述:“猛虎雖雲惡,亦各有匹儕。群行深谷閒,百獸望風低……匹儕四散走,猛虎還孤棲。”由於同類動物中一個群體總要有個出類拔萃的充當頭領,因此後來西南地區的百越族中,人們就用“匹儕”來形容同一個部落里大家選拔出來的那個人,即首領,主要是在百越族、百濮族各部落中稱呼,後日本也曾一度使用這個稱謂來稱呼一個特定群體的首領,即忍者。
在匹儕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家族地位稱謂為姓氏者,稱匹儕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儕氏,世代相傳至今,其姓源繁複,不可一論。該支儕氏的正確姓氏讀音作shí(ㄕˊ)。
遷徙分布
儕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多源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多以河南、廣平、玄菟為郡望。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廣平郡:漢景帝劉啟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是由邯鄲郡分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區,後改為廣平國。東漢時期廢其郡併入巨鹿郡。三國時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復置廣平郡,轄境有所擴大。廣平郡在隋朝文帝楊堅開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廢黜。
玄菟郡:歷史上的玄菟郡有兩處,一稱北玄菟郡,一稱南玄菟郡。①北玄菟郡在秦、漢時期位於東遼地區東北部,是古北燕國遺民夫余族的境地。在漢武帝劉徹征服朝鮮半島的過程中,建“漢四郡”,夫余之地歸屬於其中的玄菟郡管轄。玄菟郡境地在今朝鮮鹹鏡南道、鹹鏡北道以及中國遼寧、吉林省西部一帶,郡治在鹹鏡南道境內。漢始元五年(己亥,公元前82年),漢武帝將真番、臨屯二郡撤銷,並將玄菟郡遷至今吉林地區。到了東漢時期,玄菟郡西移至遼東地區,之後為高句麗所吞滅。②南玄菟郡亦稱南粵郡,即今兩廣(廣東、廣西)之地,治所在番禺(今廣東番禺)。東漢時期兼指南越、閩越。秦末南海龍川(今廣東龍川)令趙佗兼併桂林、南海、象三郡地(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地),自立為南越武王。漢初南越雖對漢稱臣,實為一割據政權。趙佗死後,三傳至其五世孫趙興為王,漢武帝想直接統治南越地區,於西漢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派遣使者安國少季、終軍等去招撫趙及其母王太后樛氏入朝。南越王趙興及王太后都同意歸附內屬,但丞相呂嘉堅決反對,起兵殺死了南越王、王太后和漢使。漢武帝於西漢朝元鼎五年(己巳,公元前112年)秋發兵十萬攻南越,於次年(公元前111年)冬俘獲呂嘉,平走南越全境。漢武帝曾封閩越貴族余善為東越王,南越呂嘉反漢,余善曾與通謀,西漢朝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6年)秋,又起兵殺漢三校尉,於是漢兵往討,至西漢朝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東越貴族殺余善請降,事平。此後南越國消,為南越郡。
堂號
河南堂:以望立堂。
廣平堂:以望立堂。
玄菟堂:以望立堂,亦稱南粵堂、南越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