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是《禮記》中的第四十一篇。《儒行》通過孔子與魯哀公的對話,從各個方面描述了一個真正儒者的行為是什麼樣子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儒行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禮記》
- 文學體裁:記敘
- 作者:戴聖
簡介,內容,
簡介
儒以道得民,也是以道得名。可在春秋末年,儒者沒有多少是以道德名世的,滿天下卻多是穿著儒服自稱儒者的人。於是魯哀公有點戲弄孔子地問:“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孔子回答說:“我聽說君子所學非常廣博,衣服則入鄉隨俗。我不知道什麼是儒者的服裝。”
《論語·衛靈公》載有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回答得相當簡約。而《禮記·儒行》篇中孔子通過對儒行的回答,描述了一個立體而完美的儒者形象:“儒者不隕獲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不慁君王,不累長上,不閔有司,故曰儒。”這讓人想起了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也讓人想起《中庸》所說的君子:“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子曰:“汝為君子儒!”中國的知識分子自古就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使命感,也有富貴於我如浮雲的美德。儒者,應具有詩禮風度,儒者氣象。儒者,首先是一個大丈夫、一個君子,然後才能成為一個君子儒。《儒行》,無疑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理想行為準則,是儒者的典範,也是對君子儒的最完整、最確切的詮釋。
內容
禮記·儒行
哀公曰:“敢問儒行。”孔子對曰:“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仆未可終也。”
“儒有衣冠中,動作慎;其大讓如慢,小讓如偽,大則如威,小則如愧;其難進而易退也。粥粥若無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處齊難,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途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其備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難得而易祿也,易祿而難畜也。非時不見,不亦難得乎?非義不合,不亦難畜乎?先勞而後祿,不亦易祿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也。其剛毅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讒諂之民,有比黨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雖危,起居竟信其志,猶將不忘百姓之病也。其憂思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翹之,又不急為也;不臨深而為高,不加少而為多;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
“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孫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
“儒有不隕獲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不慁君王,不累長上,不閔有司,故曰儒。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
孔子至舍,哀公館之,聞此言也,言加信,行加義:“終沒吾世,不敢以儒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