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第2卷)

儒生(第2卷)

《儒生(第二卷)》由研究中國文化和儒學的青年學者編輯,主要刊載儒學研究論文、思想文化評論以及社會活動方面的信息。

基本介紹

  • 書名:儒生(第2卷)
  • 作者:任重 編
  • ISBN:9787516120057
  • 頁數:405
  • 定價:46.00元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6
圖書信息,內容介紹,主編簡介,目錄,跋,

圖書信息

蔣 慶(陽明精舍山長)
陳 明(《原道》輯刊暨文叢主編)
康曉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余樟法(民間儒者)
秋 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內容介紹

本書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連續出版物,《儒生(第一卷)》已於2011年10月出版。 《儒生(第二卷)》由研究中國文化和儒學的青年學者編輯,主要刊載儒學研究論文、思想文化評論以及社會活動方面的信息。《儒生(第二卷)》秉持公益性、獨立性、民間性,既是學術研究、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各界認識當代儒家的視窗。 《儒生(第二卷)》的出版,其一是向外界宣示儒生在當代中國的重新出現、存在和崛起,並也可強化“儒”的身份意識。其二突出儒家的價值立場,能引起讀者的注意,對擴大影響、促進傳播和市場銷售亦有益助。
《儒生》是連續出版的思想文化類叢書,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北京高校的青年學者主編,秉持儒家立場,堅持民間性、思想性、公益性,以弘揚儒學、提攜後學為目標,旨在推動中國學術繁榮、文化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復興。

主編簡介

任重,筆名“杜吹劍”、“耿硎”,網名“讀書吹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公元2004年至2007年,協助陳明創辦“儒學聯合論壇”網站並任總版主,同時任《原道》輯刊編委。公元2006年,協助王達三創辦“中國儒教網”暨“儒教復興論壇”網站並任總版主。公元2006年,創辦電子刊物《儒家郵報》並任執行主編。公元2008年,創辦“儒家中國”網站並任主編。公元2011年,創辦《儒生》集刊並主編“儒生文叢”。

目錄

■本卷作者簡介
■甲編:思想
儒家憲政論綱(康曉光)
儒家憲政民生主義(秋風)
儒家思想與憲政主義試說(陳明)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論儒家憲政原則的歷史維度(盛洪)
王道與人民共和——從經學依據談中國的憲政建設(柯小剛)
期待開放的憲制對話:國族崛起下的儒學與自由主義(任鋒)
■乙編:回應
虛心的人與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蔣慶先生答北京諸道友問(任重)
中國文化為什麼要打“陣地戰”(康曉光)
網民反對立孔子像的深層剖析及危機預警(劉明)
■丙編:讀書
心性與王道的訴求——評蔣慶先生近著《儒學的時代價值》(劉偉)
評康曉光《陣地戰——關於中華文化復興的葛蘭西式分析》(齊義虎)
■丁編:評論
中國版“和平獎”不能糾纏孔子(慕朵生)
村各有廟,鎮各有塔(蘇冀)
全盤皆錯的“判決性實驗”——駁鄧曉芒先生(胡治洪)
少鬧些情緒,多做點學術——駁黎鳴先生(張晚林)
■戊編:孔廟
拆了孔廟,斯文何在——驚聞“海南第一廟”被拆(齊義虎)
應該讓孔廟回歸本位(劉偉)
走出孔廟之厄(陳彥軍)
國家應扶持孔廟免費開放(慕朵生)
■己編:知行
蔣慶先生傳(米灣)
讓中國回“家”——記東海儒者余樟法(格筠)
被淡忘的“功在不捨”——記漢代儒林諸生(薛超)
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學規暨《條規》(張新民)
國學推廣基層模式介紹(邸繼文)
以儒家的方式走進憲政視野——“儒教憲政與中國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簡評(杭之)
穿深衣,祭尼父——記河北正定文廟祭孔(周應之)
那些讀書吹劍的日子(耿硎)
木鐸之行於四方——《儒家郵報》五年記(杜吹劍)
附錄一:議定皮介行“忠毅先生”之謚公告
附錄二:道里書院無竟寓古典研修班招生簡章
■跋

儒學自古至今一直是一個總全的概念,絕非只關涉某一學科某一領域。儒學既非僅僅是哲學、倫理學、史學,也絕非僅僅是狹義上的“宗教”(信仰)。在學科日益分化的今天,尤其要避免把儒學學科化。儒學在今天既要為一切或左或右的思想理論提供最基本的原則,也要為社會提供切實可行的制度設計,同時也要為現實生活提供具體的指導原則。也就是說,儒學既關注思想創造,同時也要致力於制度建設和心靈信仰。
既然我們不能對儒學進行學科化理解,那么信奉儒學的所謂“儒生”,也要儘量避免學究化。雖然我們的主旨是“儒學”,但學術問題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來源於社會和生活。學術絕非呆板且了無生趣的,而是活潑潑氣昂昂的。凡是對現實社會生活中一切重要問題以儒家的立場和觀點進行研究和解答的,就是學術探索——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文學、藝術、宗教、教育、軍事等等,都應該是儒生的視野。
實際上,孔子早就為我們提供了榜樣。《論語》中孔子與門人弟子關心、討論的那些問題,也就是儒生所應該關注的範圍。夫子曰:“人道,政為大。”那么,對儒家(儒教)憲政的思考及其推進乃是當代儒生的首要之義。故本卷首選了當代儒生對憲政問題及政治哲學探索成果,希望能為中國的前途能夠提供另一種思路。
任重
孔子2563年暨西曆2012年,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