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在阿聯阿布達比舉行的第12次會議將韓國申報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了“世界記憶”。
申報內容,申報理由,
申報內容
韓國這次申報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主要是朝鮮李氏王朝(1392—1910)時期一系列儒家學說相關作品的雕版印刷用木刻板。這批木刻板屬於718部書籍和文獻,總計64226塊,全部為手工雕刻。718部書籍和文獻創作於1460年至1956年,包括583部儒學家的作品和著作、52本新儒家學說著作、32部與儒家學者相關的宗譜年譜、19部與儒家相關的儀式研究、18部儒學史書、7部訓蒙書、7部地理志及其他相關書籍。
在這些文獻典籍中,時間最早的是1460年出版的漢語韻書《排字禮部韻略》。
這些木刻板的收藏者為305個家族和儒教研究機構,包括儒文化博物館等。受他們委託,朝鮮研究高級中心2014年將這些木刻板打包為《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並由韓國文化遺產管理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起“世界記憶”申報。
這些古籍中不僅包括朝鮮李氏王朝時期儒學家的著作,例如李朝時期朱子學大師李退溪的朱熹理學選集《朱子書節要》(1743)、《聖學十圖》(1681)等,也包括不少原汁原味的中國儒教經典,例如朱熹和呂祖謙合著的《近思錄》(1794)。
這些木刻板的收藏者為305個家族和儒教研究機構,包括儒文化博物館等。受他們委託,朝鮮研究高級中心2014年將這些木刻板打包為《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並由韓國文化遺產管理局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起“世界記憶”申報。
這些古籍中不僅包括朝鮮李氏王朝時期儒學家的著作,例如李朝時期朱子學大師李退溪的朱熹理學選集《朱子書節要》(1743)、《聖學十圖》(1681)等,也包括不少原汁原味的中國儒教經典,例如朱熹和呂祖謙合著的《近思錄》(1794)。
申報理由
韓方在申報這些儒教典籍木刻板時,從多方面進行闡述。首先,韓方作出“保真”承諾。申報材料說,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全部為“真實原件”,這些木刻板在原作者家族代代相傳,少則60年,多則550年,有序傳承確保了文物的真實性。
其次,用這些木刻板雕版印刷的書籍都有史可查,有些在古籍目錄中有所記載,有些則被編入王室冊錄。換句話說,這些古籍的身份有官方依據。
再有,韓方說,大多數木刻板都是在朝鮮半島雕制完成,地點主要在今天韓國的慶尚北道。慶尚北道在歷史上以出版書籍著稱,被稱作是朝鮮的“文獻庫”。
另外,申報的所有木刻板都為孤本,後世再未復刻。它們不僅在古代發揮了批量印刷、有效傳播的作用,即便在今天仍可繼續投入使用,繼續傳承其傳播價值。
其次,用這些木刻板雕版印刷的書籍都有史可查,有些在古籍目錄中有所記載,有些則被編入王室冊錄。換句話說,這些古籍的身份有官方依據。
再有,韓方說,大多數木刻板都是在朝鮮半島雕制完成,地點主要在今天韓國的慶尚北道。慶尚北道在歷史上以出版書籍著稱,被稱作是朝鮮的“文獻庫”。
另外,申報的所有木刻板都為孤本,後世再未復刻。它們不僅在古代發揮了批量印刷、有效傳播的作用,即便在今天仍可繼續投入使用,繼續傳承其傳播價值。